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静兰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肝炎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细胞
  • 5篇慢性
  • 4篇衰竭
  • 4篇急性肝
  • 4篇急性肝衰
  • 4篇急性肝衰竭
  • 4篇肝衰
  • 4篇肝衰竭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亚急性肝衰竭
  • 2篇乙肝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受体拮抗剂
  • 2篇拮抗剂

机构

  • 5篇福州市传染病...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解放军第81...

作者

  • 12篇赖静兰
  • 4篇周元平
  • 4篇周锐
  • 3篇林勇
  • 3篇臧国庆
  • 3篇潘晨
  • 3篇孙芳
  • 3篇林春
  • 3篇刘玉明
  • 2篇陈小华
  • 2篇潘庆春
  • 2篇张浩
  • 2篇方建凯
  • 2篇王俊洁
  • 2篇杨年欢
  • 2篇王欣欣
  • 1篇林彩文
  • 1篇张艳茹
  • 1篇陈立林
  • 1篇齐明华

传媒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肝脏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与挑战被引量:11
2015年
丙型肝炎病毒(HCV)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通过血液途径传播。自1989年发现HCV以来,慢性丙型肝炎(CHC)的诊断率在不断提高,丙型肝炎新发病例也在不断增加。HCV感染后病情隐匿,约75%~85%会转变成慢性肝炎,部分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近年来,第三代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的临床应用使得CHC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达到95%以上,
袁国盛赖静兰周元平
关键词:丙型肝炎流行病学基因型肝硬化肝癌
基线维生素D与慢性丙型肝炎持久病毒学应答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基线维生素D水平与HCV基因1、4型感染者对标准抗病毒治疗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的关系。方法检索数据库中有关基线维生素D水平与HCV基因1、4型慢性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SVR相关性的文献,meta分析比较SVR组和非SVR组的基线维生素D水平。结果共检索到210篇相关文献,其中符合纳入标准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维生素D水平在SVR组(32.9 ng/mL)与非SVR组(28.3 ng/mL)的加权均数差(WMD)为6.759(95%CI:1.786,11.733),两组的基线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6,P=0.008)。结论 HCV基因1、4型慢性感染者接受标准抗HCV治疗获得SVR者的基线维生素D水平高于未获得SVR者。
张艳茹赖静兰张浩王俊洁齐明华于乐成周元平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维生素D
IL-1ra抑制肝衰竭患者PBMC细胞因子分泌的研究
2015年
目的 :探讨分析IL-1ra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s B virus,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HB-ACLF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PBMC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出的PBMC平均分为五份,分别加入BPS、LPS、LPS+IL-1ra(125ng/ml)、LPS+IL-1ra(250ng/ml)及LPS+IL-1ra(500ng/ml),刺激培养24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然后用Q-Plex multiplex array检测Th1类及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并将检测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BPS组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最低。经LPS刺激后,PBMC分泌的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当加入125ng/ml的IL-1ra后,PBMC分泌的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均开始降低,且随着IL-1ra剂量的增加,这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ra可抑制HB-ACLF患者PBMC分泌Th1类细胞因子及Th2类细胞因子,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由此可见,IL-1ra可能是一种肝损伤保护因子。
赖静兰林春刘玉明孙芳周锐林勇林元豹
关键词:慢加亚急性肝衰竭IL-1RA细胞因子分泌外周血单核细胞
PD-1及其配体在慢性乙肝免疫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赖静兰臧国庆
关键词:乙肝免疫PD-1T淋巴细胞功能HBV特异性配体慢性乙肝
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HBV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PTD-HBcAg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效果。方法目的蛋白(PTD-HBcAg)、阳性对照蛋白(HBcAg)和阴性对照分别与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免疫小鼠,第21天以不完全弗氏佐剂乳化同法加强免疫,第28天ELISA法检测HBcAb滴度,流式细胞仪检测HBV特异性IFN-γ+、CD8+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PTD-HBcAg融合蛋白能够诱导产生较高水平HBcAb;与阳性蛋白对照组[(1.45±0.19)%,(2.19±0.04)%和(4.32±1.04)%]和阴性对照组相比,PTD-HBcAg融合蛋白组[(2.64±0.21)%,(3.50±0.50)%和(6.85±1.3)%]诱导的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PTD-HBcAg融合蛋白具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效果,为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赖静兰陈小华潘庆春臧国庆
关键词:融合蛋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特异性CTL在HepG2.2.15细胞抑制HBV复制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小鼠体内特异性CTL并抑制HepG2.2.15细胞HBV复制的作用。方法 PTD-HBcAg、HBcAg和阴性对照分别与等体积的弗氏佐剂乳化后皮下免疫小鼠;第14d,分离脾淋巴细胞并分别用PTD-HBcAg、HBcAg、PTD和PBS加强刺激后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12、IL-4和IL-10;刺激后的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与HepG2.2.15细胞共培养,检测,效应细胞对HBsAg、HBVDNA的抑制作用及对HepG2.2.15细胞、HepG2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 PTD-HBcAg组分泌的IFN-γ、IL-12、IL-4和IL-10与HBcAg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D-HBcAg融合蛋白组较HBcAg组和阴性对照组有更明显的病毒抑制作用(P<0.05);PTD-HBcAg组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HBcAg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PTD-HBcAg可诱导HBV特异性CTL,能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HBV的复制。
赖静兰陈小华潘庆春臧国庆
关键词:HEPG2.2.15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乙肝肝衰竭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是炎症细胞因子IL-1的天然拮抗剂,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探讨IL-1ra在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HB-ACLF)中的作用。方法采集31例HB-ACLF、2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3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外周静脉血,用QPlex法检测外周血IL-1ra、IL-1β、IL-6、IL-4、IL-10、TNF-α及IFN-γ浓度,并分析肝衰竭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各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 HB-ACLF患者血清IL-1ra平均浓度为(338.9±268.8)pg/ml,与AHB[(182.7±123.1)pg/ml,P=0.012]、CHB[(77.07±40.5)pg/ml,P<0.001]及HC[(37.9±15.6)pg/ml,P<0.001]比较,浓度最高。但HB-ACLF患者IL-1ra/IL-1β比例(2.96±1.54)较AHB患者(4.54±2.29)低(P=0.048)。AHB患者血清IL-1ra浓度亦较CHB患者(P<0.001)及HC(P<0.001)高。在HB-ACLF患者中,最终死亡患者外周血IL-1ra浓度(P=0.02)及IL-1ra/IL-1β比值(P=0.007)均比存活者低。结论 IL-1ra在HB-ACLF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HB-ACLF患者预后相关。
赖静兰刘玉明林春潘晨孙芳黄祖雄林勇周锐林元豹
关键词: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受体拮抗剂(IL-1Ra)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州市传染病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就诊的31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2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和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作为对照。用Q-Plex法检测外周血IL-1Ra、IL-1β、IL-6、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浓度,并检测各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将血清IL-1Ra等细胞因子浓度与患者肝功能、MELD评分及HBV DNA等进行相关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 IL-1Ra、IL-1Ra/IL-1β在3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HBV-ACLF组IL-1Ra水平[186.46(162.68-512.90)pg/ml]显著高于CHB组[70.47(47.07-92.47)pg/ml]和AHB组[143.69(117.75-208.5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00,P〈0.001;Z=2.505,P=0.012);而HBV-ACLF患者IL-1Ra与IL-1β比值[2.92(2.20-4.74)]较AHB组[4.54(2.75-6.05)]低,但较CHB患者[2.49(1.50-2.5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966,P=0.048;Z=2.682,P〈0.001)。HBV-ACLF组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P值均〈0.01)。血清IL-1Ra与TBil、MELD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6、-0.818,P值均〈0.01),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正相关(r=0.475,P=0.007)。结论 IL-1Ra与反映HBV-ACLF严重程度的指标TBil、MELD评分呈负相关,与PTA呈正相关,IL-1ra在HBV-ACLF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赖静兰刘玉明林春孙芳周锐林勇林元豹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白细胞介素1
早期凝血酶原活动度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156例CHB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个月的预后,根据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基线、1周及2周时的PTA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基线、1周及2周时的PTA、MELD评分对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在156例患者中有58例死亡,病死率为37.18%。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PTA(%)比较,在基线、1周及2周时分别为:31.49±7.22vs25.44±8.10、37.56±11.72vs24.22±11,22及49.28±20.82vs23.08±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MELD评分比较,在基线、1周及2周时分别为:25.53±4.61vs28.56±6.39、24.21±4.64vs31.07±6.03及20.06±5.06vs31.77±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基线、1周及2周时PTA、MEL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中,2周时PTA的AUC最大(0.957),其次为2周时MELD评分的AUC(0.938),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2周时PTA的最佳临界值为35.55%,敏感度为96.60%,特异度为80.40%。2周时,PTA〈20%的3个月病死率为100%;20%≤PTA〈35%为70.81%;35%≤PTA〈50%为4.17%;PTA≥50%的均存活。VIA越低,病死率越高,线性趋势检验χ2=85.70,P〈0.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2周时的PTA可作为其3个月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方建凯赖静兰周锐王欣欣杨年欢潘晨周元平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早期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45例肝硬化伴SBP患者、45例肝硬化不伴SBP患者及45例普通肝炎患者测定PCT,同时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CRP。结果与普通肝炎组比较,肝硬化伴SBP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t=5.20,P<0.05;t=7.94,P<0.05);而肝硬化不伴SBP组与普通肝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05;t=1.92,P>0.05);PCT对诊断自发性腹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CRP。结论血清PCT联合CRP检测诊断自发性腹膜炎更加准确。
赖静兰
关键词:自发性腹膜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