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伟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科学技术农业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大连地区玉米3种病害抗性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对大连地区区试、生产田和展示田品种的粗缩病、锈病和纹枯病的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该地区粗缩病普遍严重发生,锈病和纹枯病普遍发生但危害不严重,作者还对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
- 马昌广薛春生赵志伟黄伟东
-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玉米纹枯病玉米锈病
- 玉米圆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玉米圆斑病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落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浓度为0.5%,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25℃,在不同培养基上分生孢子形态变化比较大。
- 薛春生蔡蕾杜楠赵志伟黄伟东
- 关键词:玉米圆斑病生物学特性
- 玉米灰斑病菌在叶片上发育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为明确灰斑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条件,采用生物学方法筛选适于灰斑病菌产孢培养基和分生孢子萌发条件,再用水合氯醛和乳酚油染色法对玉蜀黍尾孢菌在叶片及其内部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产孢培养基:玉米叶粉琼脂培养基(MLPA)和玉米叶粉碳酸钙琼脂培养基(MLPCA)适于培养玉米灰斑病菌产孢,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较多,分别达到8.1×105个/mL和1×104个/mL,经紫外灯照射后在玉米粉碳酸钙琼脂培养基和玉米新叶煎汁培养基产生的分生孢子达到1.6×107个/mL和1.1×106个/mL。2)萌发条件:在无明水的水琼脂培养基上分生孢子萌发率较高,24 h时萌发率最高,达99.8%。3)发育过程:分生孢子可从一端、两端或中间细胞萌发,接种10 h后大量萌发形成芽管;24 h后萌发率可达99.5%;52 h后菌丝仍然分布于叶片表面;82 h后侵染丝从气孔侵入;92 h后菌丝在玉米叶片细胞内蔓延生长;95 h后分生孢子梗从气孔和细胞间隙伸出,分生孢子梗曲膝状。
- 肖淑芹孟祥钦赵志伟薛春生
-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菌叶片发育染色组织学观察
- 玉米弯孢菌侵染过程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采用组织透明技术,研究了亲合性互作体系中新月弯孢菌在玉米叶片上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接种2 h后分生孢子即可萌动,4、6 h的萌发率分别为80%和99%,12~24 h之间侵染丝从细胞间隙和气孔侵入表皮细胞,穿透细胞壁在细胞间迅速扩展。侵染丝穿透寄主细胞壁时菌丝明显变细。菌丝在穿过气孔时,气孔结构明显被破坏,保卫细胞被降解。接种3 d后,病菌从气孔或细胞间隙伸出,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片表现明显症状。
- 薛春生赵志伟肖淑芹黄伟东蔡蕾陈捷
- 关键词:玉米新月弯孢菌侵染过程
-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弯孢叶斑病菌遗传转化被引量:1
- 2010年
-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对玉米强致病性弯孢菌CX-3进行转化,得到具潮霉素B抗性且能稳定遗传的转化子30个。随机选取11个突变子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外源T-DNA片段已经整合到CX-3的基因组中。通过形态学观察发现6个转化子在颜色、生长速度及产孢量方面有明显变化。
- 黄伟东薛春生赵志伟陈捷
- 关键词:农杆菌T-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