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晓波

作品数:40 被引量:27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矿床
  • 14篇成矿
  • 10篇金矿
  • 9篇地质
  • 7篇找矿
  • 6篇铜矿
  • 5篇岩石
  • 5篇斑岩
  • 5篇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东昆仑
  • 4篇岩浆
  • 4篇金属矿
  • 4篇控矿
  • 3篇地质环境
  • 3篇多金属
  • 3篇岩石学
  • 3篇造山型金矿
  • 3篇容矿

机构

  • 40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新疆维吾尔自...
  • 4篇北京矿产地质...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核工业北京地...
  • 3篇乌兹别克斯坦...
  • 3篇中国冶金地质...
  • 2篇长安大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核工业216...
  • 2篇西安地质矿产...
  • 2篇新疆地质矿产...
  • 2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作者

  • 40篇赵晓波
  • 35篇薛春纪
  • 12篇冯博
  • 8篇张祺
  • 8篇莫宣学
  • 8篇俎波
  • 5篇赵云
  • 4篇张招崇
  • 3篇田建吉
  • 3篇顾雪祥
  • 3篇赵树铭
  • 3篇王新利
  • 3篇王洪刚
  • 3篇刘家瑛
  • 3篇杨维忠
  • 2篇高景刚
  • 2篇张照伟
  • 2篇丁振信
  • 2篇李志丹
  • 2篇衣龙升

传媒

  • 6篇矿床地质
  • 6篇地学前缘
  • 4篇地质与勘探
  • 3篇中国地质
  • 3篇中国地质教育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岩石学报
  • 2篇新疆地质
  • 2篇地质通报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矿物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西天山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赋矿岩体岩石学、元素组成和时代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疆西天山地域背景,其次介绍了金铜矿床地质特征,然后分析了赋矿岩体特征,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赋矿二长花岗岩具高钾钙碱性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推测为早石炭世南天山洋向北向伊犁一中天山地块之下俯冲在活动大陆...
冯博薛春纪赵晓波张祺
关键词:金铜矿床岩石学矿质元素
“互联网+”背景下地质学专业教师教学要求与考核被引量:9
2018年
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为高等学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分析3种新型教学模式相互关系和存在问题为背景,结合地质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地质慕课建设现状,探讨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地质学专业教师的教学要求,为教师评价体系完善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赵晓波张文李青
关键词:地球科学教学要求教师评价
中亚成矿域斑岩铜金成矿的地质环境问题被引量:11
2016年
中亚成矿域在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产有Oyu Tolgoi、Almalyk、Andash-Taldy Bulak、Aktogai、Kounrad等众多巨型和世界级斑岩铜金矿床,中国新疆北部斑岩铜金找矿持续重大突破令人期待。中亚成矿域大规模斑岩铜金成矿于什么地质环境?新疆北部、尤其天山斑岩铜金地质找矿持续突破的前景怎样?都是颇受关注的重大地质和找矿问题。通过广泛深入文献调研和重要矿集区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中亚构造成矿域在古亚洲洋壳俯冲增生、陆陆碰撞和后碰撞伸展等不同时期地质环境中,虽然均有斑岩铜金成矿作用发生,但古亚洲洋俯冲形成不同时期的增生岛弧是中亚斑岩铜金最为重要的成矿地质环境,大规模斑岩铜金成矿出现在洋盆演化末期、或即将关闭时的成熟岛弧环境。为什么中亚重要斑岩铜金矿床多形成于年长的成熟岛弧是值得探索的重要科学问题。新疆北部、尤其天山不同时期的岛弧发育完整,岛弧岩浆作用强烈而漫长,斑岩铜金成矿条件优越,大型-超大型铜金矿地质找矿潜力巨大,有望持续发现重要斑岩铜金矿床。
薛春纪赵晓波莫宣学
关键词:成矿环境中亚成矿域
西天山巴音布鲁克地区早古生代成矿地质环境:岩浆岩及其时代和元素同位素约束被引量:5
2016年
西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CAOB)西南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CAOB晚古生代金属成矿环境和过程尤为典型,但早古生代成矿地质环境还不甚清楚。新疆巴音布鲁克地区出露(原定时代晚志留世)巴音布鲁克组火山岩夹浅海相碎屑岩和灰岩,是认识西天山早古生代成矿地质环境的难得对象。巴音布鲁克组出露于Nikolaev-那拉提山北缘断裂与Atbash-Inylchek-那拉提山南缘断裂之间的中天山,在巴音布鲁克地区典型发育,火山岩包括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其中侵入岩有正长斑岩和花岗闪长岩。LA-ICP-MS测得玄武安山岩、英安岩、正长斑岩、花岗闪长岩、流纹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55.6±8.1Ma、444.5±1.9Ma、441.4±1.6Ma、455.4±5.3Ma、424±1.9Ma,岩浆活动于晚奥陶-早志留世,喷出和侵入时代接近,原定巴音布鲁克组地层时代晚志留世应改为晚奥陶-早志留世。这些岩浆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相比原始地幔均亏损Nb、Ta、P、Ti。玄武岩正的ε(t)=+1.6^+6.7,低的(^(87)~Sr/^(86)NdSr)i=0.70377~0.70489,指示岩浆源区具有亏损地幔特征,弱的Zr-Hf负异常,低的Th/Nb比值,较窄的同位素变化范围暗示地壳混染并不显著,微量元素及铅同位素特征(^(206)Pb/^(204)Pb=18.26~18.77,^(207)Pb/^(204)Pb=15.63~15.69,^(208)Pb/^(204)Pb=38.21~38.34)表明岩浆源区可能是俯冲流体及洋底沉积物交代的地幔楔橄榄岩部分熔融成因。西天山巴音布鲁克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应是南天山洋晚奥陶-早志留世向北向中天山陆块之下俯冲在中天山-伊犁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的岩浆产物,指示了陆缘岩浆弧环境。这种陆缘弧环境有利于斑岩铜金成矿系统发育,值得高度关注相关铜金矿的地质找矿。
邢浩赵晓波张招崇叶锦超冯博
关键词:岩浆岩锆石U-PB测年早古生代
西天山“亚洲金腰带”及其动力背景和成矿控制与找矿被引量:86
2014年
天山西段,从乌兹别克斯坦向东,经吉尔吉斯斯坦到中国新疆西部,在中天山及南北缘巨型和世界级金矿集中产出,构成世人瞩目的巨型金成矿带,即"亚洲金腰带"。为什么能在这个东西延伸近2 500km的带状区域形成"亚洲金腰带"?成矿具有怎样的动力背景?受何要素控制又是怎样发生发展?"亚洲金腰带"内巨型和世界级金矿床主要产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能否在新疆西天山实现金矿找矿重大突破?都是颇受关注的重大地质找矿问题。论文在较多学习前人成果并结合作者研究结果基础上,综述了"亚洲金腰带"动力背景和地质环境、金矿床基本特征,分析了成矿系统类型和关键控制,对接了新疆西天山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构造成矿带。研究认为Terskey洋和Turkestan-南天山洋的发生、发展和消亡是"亚洲金腰带"基本地球动力学背景;"亚洲金腰带"中巨型和世界级金矿分属造山型和斑岩型两个主要成矿系统,"古老地壳+构造变形+岩浆热液"是造山型金成矿关键控制和勘查准则,而成熟岛弧环境、深源岩浆浅成侵入、叠加复合长期成矿是斑岩型金成矿关键控制;中天山是"亚洲金腰带"的核心,自西而东从乌兹别克斯坦经吉尔吉斯斯坦到我国新疆西天山具有可对接和贯通性,"亚洲金腰带"向东延伸确切进入我国新疆西天山;新疆西天山那拉提山—额尔宾山一带的中天山及南北缘造山型金成矿要素齐全且配置好,有望实现金矿找矿重大突破。
薛春纪赵晓波莫宣学董连慧顾雪祥Bakhtiar NurtaevNikolay Pak张招崇王新利俎波张国震冯博刘家瑛
关键词:造山型金矿斑岩型金矿金矿找矿
西天山塔乌尔别克金矿成矿作用:Re-Os年龄和S-Pb同位素示踪被引量:17
2014年
塔乌尔别克金矿床位于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东北部边缘吐拉苏盆地中部,金矿化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和花岗斑岩中,属于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金矿体呈不连续脉状-透镜状,受NNW或近SN向断裂或它们交汇部位控制。金成矿经历了早期的面型热液蚀变和后期石英-方解石-黄铁矿脉叠加。自然金常包裹于黄铁矿晶体内,与黄铁矿为同期形成产物。载金黄铁矿Re-Os法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323±11)Ma(MSWD=4.2),187 Os/188 Os(i)初始值为0.17±0.19,金矿石δ34 SV-CDT=2.0‰~4.2‰,206Pb/204Pb=17.931~18.229,207Pb/204Pb=15.599~15.670,208Pb/204Pb=37.980~38.980,显示成矿金属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且以幔源岛弧岩浆(即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为主,金成矿晚于赋矿围岩约40Ma,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与北天山洋关闭向陆-陆碰撞转换的动力学过程有关。
赵晓波薛春纪门启浩闫永红王洪刚俎波米登江李晓忠
关键词:成矿年龄吐拉苏盆地
西天山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赋矿二长花岗岩岩石学、元素组成和时代被引量:33
2014年
新疆西天山新发现的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赋矿岩石主体为二长花岗岩。对容矿的二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法年代学研究表明,岩石形成于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隆起带,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An=20)、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富钾(K2O/Na2O=0.82~1.16),A/CNK=0.85~1.09,镁值较高(Mg#=58.22~64.26),主体属高钾钙碱性岛弧岩浆系列,具I型花岗岩特征。锆石U-Pb法测得二长花岗岩(345.5±2.6)Ma(MSWD=1.19,n=24)的成岩年龄,反映早石炭世侵位,应是南天山洋向北俯冲在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形成的岛弧岩浆侵入体,岩浆可能为南天山洋俯冲洋壳部分熔融产物。
冯博薛春纪赵晓波丁振信张祺俎波杨维忠林泽华陈威
关键词:二长花岗岩容矿岩石
新疆阿吾拉勒西段流纹岩及其对该区岩石圈深部过程的约束被引量:3
2014年
西天山二叠纪的岩石圈深部过程是备受关注的地球动力学问题,新疆阿吾拉勒西段下二叠统流纹岩提供了理解这个问题的良好机会。阿吾拉勒西段流纹岩发育流纹构造、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条纹长石、斜长石和石英,长英质基质呈雏晶-微晶结构。岩石为富硅(66.97%~79.00%)、高钾(2.86%~11.07%)钙碱性、准铝质(A/CNK=0.91~0.99)岩浆系列。流纹岩富集U、Th和K等元素,明显亏损Nb、Ta、Eu、P等元素,显示εNd(t)正值(4.7~5.1)和低的初始锶比值((87 Sr/86 Sr)i=0.705 1~0.705 6),锆石饱和温度为818~909℃,幔源物质明显。与高分异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性质相似,岩浆可能起源于壳-幔边界早石炭世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流纹岩锆石U-Pb法测年获得(290.9±3.3)Ma和(296.3±3.1)Ma的早二叠世成岩年龄,岩浆的起源可能与北天山洋关闭之后洋壳岩石圈板块尾部断离导致软流圈物质和能量上涌并引起新生下地壳底部重熔等深部过程有关。
丁振信薛春纪赵晓波闫永红亚夏尔.亚力坤冯博罗晖俎波张祺代志杰
关键词:流纹岩二叠纪
青海铜峪沟铜矿区含黄铜矿硅质岩及其地质找矿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位于东昆仑与西秦岭衔接转换部位的青海铜峪沟是鄂拉山成矿带上一处重要的大型铜矿床,矿山增储和外围找矿问题突出,硅质岩可能是重要找矿标志之一。铜峪沟铜矿区硅质岩呈层状、似层状及条带状整合产于中—下三叠统中,由微晶-细晶石英组成,含少量绢云母、黄铜矿及磁黄铁矿等。硅质岩主微量元素特征,如Al_2O_3-Ti O_2图解、Fe-Mn-(Cu+Ni+Co)×10三角图解和P_2O_5-Y图解,以及硅氧同位素特征等方面显示出典型热水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岩石Si/Al比值、U/Th比值及稀土元素特征等表明热水沉积体系遭受了少量陆源物质的影响。此外,硅质岩Al_2O_3/(Al_2O_3+Fe_2O_3)-Fe_2O_3/Ti O_2图解、Ti/V-V/Y图解、(La/Ce)N-Al_2O_3/(Al_2O_3+Fe_2O_3)图解及稀土元素特征等均显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区域上,随着阿尼玛卿洋由南向北俯冲,早—中三叠世铜峪沟一带属弧后盆地环境,盆地内发生喷流沉积作用使大量成矿物质预富集形成矿胚层,此为重要成矿期,而硅质岩作为该过程的重要地质记录,同时指示区域上错扎玛和塔东等地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罗凡薛春纪赵晓波黄勇森王雄飞代志杰吴正寿唐健
关键词:硅质岩热水沉积
新疆西天山达巴特斑岩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被引量:6
2016年
新疆达巴特铜钼矿床位于天山造山带的北缘,赛里木地块的中部,成矿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浅成侵入体有关。对该矿床详细的矿石组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揭示,其流体成矿先后经历了辉钼矿-黄铜矿-石英脉(Ⅰ)、无矿石英脉(Ⅱ)、辉钼矿-石英脉(Ⅲ)和方解石-石英脉(Ⅳ)等4个阶段。从早到晚不同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336-414℃、276-393℃、221-396℃、192-287℃,盐度为(4.5-9.9)%Na Cleq、(1.6-8.4)%Na Cleq、(1.2-45.6)%Na Cleq、(1.6-7.5)%Na Cleq,密度为0.57-0.76 g/cm^3、0.54-0.80 g/cm^3、0.51-1.11 g/cm^3、0.76-0.91 g/cm^3,随成矿流体温度、盐度降低,密度渐升,还原性增强。Ⅰ、Ⅲ阶段都发育矿化,包裹体具有明显的沸腾特征,且气相成分中均发现CO2,表明Ⅰ和Ⅲ阶段的流体沸腾可能导致金属沉淀,且CO2对金属运移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压力估算得到达巴特矿床Ⅰ、Ⅱ、Ⅲ、Ⅳ阶段脉体的成矿深度分别为0.5-1.1 km、0.3-1.0 km、0.5-1.0km、0.4-1.0km。矿体矿石、围岩蚀变和流体包裹体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点。结合前人资料,认为达巴特为一典型斑岩型矿床。
刘畅薛春纪赵晓波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演化斑岩矿床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