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晔琴
- 作品数:31 被引量:269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传统与延续:法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华人移民的历史——兼论20世纪以来巴黎华人移民空间的演变被引量:4
- 2015年
- 中国人散居在五大洲自公元一千年开始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法国华人的历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开始的。起初,在法华人的出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华人人口的迅速增加并跃居欧洲首位。1975年,东南亚难民(其中80%是华人)在巴黎十三区形成中国城之后,由散居的华人形成的自主商业圈成了巴黎华人的象征。随着中国经济开放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大陆华人涌入法国。如今,华人移民问题已经引起法国,甚至欧洲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回顾法国移民政策的演变、法国华人迁移的历史、构成以及巴黎华人移民空间的形成与发展现状。
- 赵晔琴
- 关键词:移民政策历史演变
- 身份建构逻辑与群体性差异的表征——基于巴黎东北新移民的实证调查被引量:23
- 2013年
- 近些年,移民的身份问题受到来自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普遍关注。作为一种边缘社群,与其他群体相比,移民的身份问题更为突出。1990年代末以来进入法国社会的东北人群体已成为温州人之外的又一个华人移民显群,这一群体的形成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下岗工人为主,大都是非法移民。本研究试图从移民认识和解读自我的迁移经历及身份认同出发,探讨法国东北新移民的群体边界的建构和生产过程,在此基础上理解90年代末以来中国转型社会背后的集体性焦虑。
- 赵晔琴
- 关键词:东北移民身份认同社会建构
- 上海城市空间建构与城市改造:城市移民与社会变迁
- 20世纪末,中国社会学得到了新的发展。在这之前,中国社会学主要是围绕农村社会的转型。70年代末社会学恢复重建之后,农村研究一直占据社会学研究的主体。相反,在研究对象的建构上,中国的城市和大都市一直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尽管城...
- 赵晔琴
-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社会建构
- 文献传递
- 不公平感与人的社会行为——记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沙龙被引量:1
- 2016年
- 郭秀艳(以下简称"郭"):各位学者、同学们,大家好!感谢大家能够在这样风雨交加的天气里准时赶来。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不公平感与人的社会行为"。不公平感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人们发现公平准则被破坏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且公平和正义是许多学科都有所涉及的重要议题,
- 郭秀艳童世骏王韬洋文军吴健阎光才杨向东郁振华张文明赵晔琴
- 关键词:不公平感青年学者社会行为沙龙
- 国外大都市“白天人口”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5
- 2010年
- 不同地区之间的白天和夜间人口的变动信息以及人口在一天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时段对于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环境、灾害和紧急救援行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中心区域的活力已不仅仅体现于当地的居住人口,以"日"为周期的通勤和其他经济活动人口对中心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对国外有关大都市"白天人口"的研究做一个大致的梳理,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外白天人口研究的发展和现状,同时也可以对我国开展相应的白天人口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 赵晔琴
- 关键词:大都市
- 社会转型与集体性焦虑:一项关于巴黎华人东北新移民的实证调查被引量:1
- 2017年
- 以"东北人"为主的华人新移民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华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受法国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华人新移民的访谈调查,笔者提出,有别于传统的侨乡移民,华人新移民陆续进入法国社会,不能用单一的经济或政治因素来解释,而应该更多地考察其背后隐含的深刻的社会性因素。这种迁移选择可以被看成是"城市中年一代"的生存压力和理性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国社会现实作出的直接的、积极的反应。
- 赵晔琴
- 关键词:社会转型
- 从“国家化”到“去国家化”: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演变进路与机制——基于1949~1998年《人民日报》的文本分析
- 2019年
- 理解中国城镇住房的市场化进程不能脱离中国社会特有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因此,深入考察中国的住房制度演变逻辑必须回到中国社会具体的历史脉络和社会情境中去。本研究择取《人民日报》(1949~1998年)中关于住房的相关文本进行解读,试图客观地展现1949年以来中共对城镇住房的基本态度及其历史性转变。在1949年以来中国城镇住房体制改革发展的进路中,国家经历了从进入到退出,从主导到辅助的角色转变。20世纪50年代住房的国有化进程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镇住房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体现国家全能主义和大一统的重要表现。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社会等中间要素的发育,国家逐渐将住房的主导性让位于市场,个人与国家在住房上的直接关联性逐渐被打破。"去国家化"进程弱化了国家的再分配权力,也重构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 赵晔琴
- 关键词:城镇住房制度
- 农民工离城市“居住权”有多远?
- 2010年
- “曹家村要拆了”,从我第一次踏入这个位于上海苏州河边的棚户区时,这样的传言就已经在小区里弥漫开了。居民们为此兴奋不已,而相比之下,居住其中的数千外来务工者却惴惴不安。“我们这种做生意的人又脏,东西又多,公房根本不肯租给我们,曹家村这样的棚户区很适合我们,这里要是拆了,我们只好再想办法了。”
- 赵晔琴
- 关键词:居住权农民工城市外来务工者棚户区
- 职业稳定性与代际差异:基于上海居民职业经历的追溯调查
- 2023年
- 职业与国家关系是欧美社会学界考查职业社会结构与职业流动的重要视角,但在本土情景下的讨论较少。以该视角为理论依托,将改革开放作为重要时间节点,分析改革开放前后出生的两代群体的职业流动频次及初职风险率的差异,以此探究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职业变动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前出生的劳动者的职业流动频次和初职离职风险率显著低于改革开放后的群体。相比个体因素,一些结构性因素如单位属性、职位来源等,对改革开放前出生群体的职业稳定性有更显著的影响;而改革开放后群体的职业稳定性更易受到个体或家庭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两类群体的职业稳定性,论证了本土情境下国家理性化过程先于个体的职业化过程的假设,但这种状态随即被改革开放这一重大事件打破,其后国家对于个体的控制不断弱化,个体的职业流动呈现相对的不稳定性。
- 赵晔琴古荭欢
- 关键词:理性化职业化代际差异
- 外来者的进入与棚户区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重构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棚户区居住者的构成发生了变化。除了1949年以前的老移民和部分上海本地人之外,越来越多的外来者以新居住者的身份进入棚户区,使得早年上海老移民的聚居区,在今天毅然成为本地居民和外来者的混居区。本文...
- 赵晔琴
- 关键词:棚户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