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石
-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国际融资》编辑部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跨国投资考验中国企业
- 2007年
-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竞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敢不敢“走出去”,取决于对市场的眼光,“走出去”后能不能做大做强,则不仅仅取决于对市场的判断,还有更多的因素左右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后的成长历程。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有关专家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了诊断。
- 越石初晓宁
- 关键词:跨国投资
- 温州市长说温州被引量:3
- 2005年
- 温州是个有活力的地方,是一个有创造性的地方。20多年里,温州经受了风风雨雨的考验,经过了褒贬争论的历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艰难曲折。这两年关于温州的话题不断。温州炒房团的活跃、温州鞋城事件,还有争论不休的地下钱庄,等等。可以说温州出故事,温州出新闻,那里有温州人,那里就有创业者的故事,那里就有新闻。带着种种问题,前不久。
- 越石
- 关键词:经济发展投资环境金融秩序产业结构政府职能
- 日本企业“走出去”:曾经的教训和经验被引量:1
- 2009年
- 日本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之一:只有把不同见解、不同管理方式的公司整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协同效应,也就是说,那些只想以获取为目标,或者是并不愿意创新的做法是不会成功的;经验之二,日本企业在海外当地进行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 越石
- 关键词:贸易摩擦
- 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硬道理
- 2009年
- 在天津第三届融洽会期间,第二届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年会召开,年会的主题是:创新和机遇,全球经济下行中的中国股权投资。演讲嘉宾中的政府官员,对发展中国股权投资基金的进程。
- 越石
- 关键词:股权投资基金基金发展道理全球经济政府官员
- 金立群谈全球投资并购趋势
- 2012年
-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谋求海外新发展,海外投资和经贸活动所面临的风险也进入高发期。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企业该如何面对海外市场的挑战?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如何得到国际社会的接受和认可?全球投资并购的发展趋势将会怎样?等等,为此,《国际融资》
- 李留宇越石
- 关键词:投资并购国际社会经贸活动
- 并购话题中的热点:官产学视角
- 2009年
- 如何看待民族主义?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是成功还是失败?对此柳传志如何看待?宝洁收购吉列是经典并购,其中的成功因素是哪些?4年前,米塔尔成了华菱第二大股东,当时国内骂声一片,成了行业公敌。4年后,华菱钢铁收购澳大利亚FMG,成了行业标杆,从行业公敌变成行业的标杆,说明了什么?一种看法认为并购失败率为60%~70%,那么避免失败的因素有哪些?
- 越石
- 关键词:并购官产学失败率民族主义电脑业务
-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创新
- 2010年
- 第八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在北京召开,其中有一个主题论坛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模式创新与前景展望,主办方对论坛的宗旨这样概括:探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模式创新与策略创新;对中国企业"走出去"
- 越石
-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跨国公司主办方
- 教育与资本 怎样的前景 怎样的现实
- 2006年
- 民营教育(包括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和资本的结合不是近年来才有的,而且有了一定规模,但是,现实如何?前景如何?来自中国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合作论坛2005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此次论坛的主题探索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教育。
- 越石
- 关键词:资本职业教育公共部门终身教育民营教育伙伴关系
- 世行认为:气候融资水平与可预见的需求相距甚远
- 2010年
- 世行报告认为:从全世界而言,碳减排和适应每年需要大量的投资。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建立有效的机制。
- 越石
- 关键词:世行融资气候碳减排
- 政府官员的视野:引进外资被引量:1
- 2006年
- 引进外资是中国实施开发政策以来持续不衰的“热点”,以致形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势,思考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走势,就必须要看外资在中国的规模和走向。近年来,随着中外贸易战升级,随着对以往引进外资的反思,学界对引进外资负作用的审视渐入高调,特别是跨国并购可能带来的所谓垄断更让一些专业人士忧心忡忡,各种观点归结一种结论,认为过分地依赖外资将会导致中国的增长是没有自主创新技术支撑的悲剧式增长,在解决急需资金的同时,阻碍了中国内生经济的发展。究竟如何看待外资的作用?所谓负作用是不是严重存在?是正常的“过渡”,还是亟待改变的现实?对此,一时间恐怕不会有一个定论。对引进外资的评价涉及到对4个方面问题的解读,即如何看待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乃至对两税合并的看法;如何看待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如何看待外资和中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如何看待引进外资与引进技术的问题?令人关注的是,不少专业人士在对这些问题做出阐述的过程中,都不乏对一些政府官员的批评。基于上述背景,在“两会”期间本刊做出策划,决定采访一些政府官员,听听他们对引进外资的看法。做出采访之后,我们至少可以这样的结论,政府看重外资,但不是像有些学者批评的那样,不讲代价,不讲成本,对科学发展观有一种自觉的认同,对现实状况有一种务实的态度,对未来也有冷静的分析。这些官员的谈话不代表全体官员的思想,但是代表了一个层次。中国区域辽阔,由于历史、经济、地理等原因,从南至北,由东向西,国际投融资在中国的版图的现状和走势,各不相同,我们在做采访政府官员的计划时,特地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省份城市,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省份和城市的政府官员没有如愿采访,所以,本次的采访内容。
- 越石
- 关键词:引进外资政府官员劳动力优势国际投融资跨国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