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崧
- 作品数:40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压电驱动液压放大式喷射系统被引量:6
- 2015年
- 为了实现高速度高精度的非接触喷射式点胶,设计了一种压电驱动液压放大式喷射系统。该系统采用压电叠堆作为驱动源,基于液压放大原理放大压电叠堆的输出位移来实现胶液的喷射。对液压放大单元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压电叠堆的输出位移对液压放大单元进行了参数化设计;然后,利用激光测微仪分别测量了撞针和压电叠堆的位移,得到了液压放大单元在不同电压下的输出位移。最后,搭建了喷射系统实验平台,选用黏度为1 000cps的环氧树脂进行点胶性能测试,得到了驱动电压和高低电平时间对胶点体积的影响规律。实验显示,该喷射系统可稳定地实现每秒喷射143个胶点,胶点的体积误差可控制在±3.11%以内,是适用于电子封装行业的高效、高精度点胶方法。
- 顾守东杨志刚江海刘建芳路崧柳沁
- 关键词:电子封装压电叠堆压电驱动
- 一种自调节式电液耦合喷射点胶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调节式电液耦合喷射点胶装置;高压控制电源正极连接针状电极的一端,针状电极通过绝缘密封套固定安装于绝缘壳体上,并且针尖部分穿过空心喷头,空心喷头固定在绝缘壳体上;供给螺杆安装在第二进料通道中且与直线电机固接...
- 顾守东江海刘建芳路崧于辉焦晓阳崔建松杨洋吕庆庆杨志刚
- 文献传递
- 一种压电叠堆混合泵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叠堆混合泵,由第一压电叠堆泵,第二压电叠堆泵和混合管组成;混合管置于第一压电叠堆泵与第二压电叠堆泵之间,混合管设有T型管道,T型管道两端分别与第一出口单向阀和第二出口单向阀相连;工作时,分别向第一压电...
- 顾守东江海刘建芳孙立权路崧焦晓阳杨志刚崔建松杨洋吕庆庆
- 文献传递
- 压电气体混合驱动式喷射点胶阀的设计与实验被引量:4
- 2013年
- 为了实现压电喷射点胶,使压电喷射技术能广泛地应用到电子封装产业中,设计了一种压电/气体混合驱动式非接触喷射点胶阀.介绍了该点胶阀的工作原理,利用FLUENT动网格技术分析了阀杆行程与胶液实现喷射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了影响点胶阀点胶质量的因素.实验选用直径为0.3 mm的钨钢喷嘴,实现了5 000 mPa·s中高粘度环氧树脂胶结剂的喷射点胶,获得胶点最小直径为0.5 mm,点胶频率可达120 Hz,胶点一致性误差在5%以内.
- 焦晓阳刘建芳丁宁宁路崧
- 关键词:微电子封装微位移放大压电叠堆流场分析
- 一种柱塞式压电叠堆泵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柱塞式压电叠堆泵,包括泵体、柱塞、气缸、堵头、壳体、预紧螺栓、压电叠堆、第一预紧弹簧、密封圈、第二预紧弹簧、调节螺母;压电叠堆通过预紧螺栓固定在壳体内,壳体下端面与气缸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壳体上...
- 顾守东江海刘建芳孙立权路崧焦晓阳杨志刚杨洋吕庆庆崔建松
- 文献传递
- 容积式喷射点胶装置
- 本发明容积式喷射点胶装置主要由动力系统和阀系统组成,动力系统为柱塞提供直线运动,为喷射提供动力,阀系统为控制胶液流通通道,为喷射进行蓄能;喷射过程,动力部分推动第二柱塞,该柱塞通过胶液推动第一柱塞,受胶液推动的第一柱塞压...
- 路崧刘建芳顾守东焦晓阳张凯杨继光柳沁陈红霞刘晓论
- 文献传递
- 一种具有模块自识别功能的积木式压电驱动器及工作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模块自识别功能的积木式压电驱动器及工作方法;驱动器包括若干个压电驱动模块,各压电驱动模块均包括一级信号传输模块和二级信号传输模块;一级信号传输模块和二级信号传输模块均由四个模块组成,在这四个模块中由三个...
- 高景文田海龙 庞晓阳李建平孙慧超 孙雨治 林玮路崧 邢思远 孙奥博 朱烨
- 一种压电-液压控制式点胶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点胶装置,适用于点胶领域,所述点胶装置包括动力系统、位移放大系统、供胶系统和喷射系统;各系统通过螺栓连接;其中由压电叠堆提供整个装置的动力,位移放大系统通过L型液压放大腔将压电叠堆位移放大,而获得位移推动...
- 刘建芳柳沁李新波路崧焦晓阳杨继光张凯陈红霞顾守东
- 文献传递
- 凸轮喷射式点胶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凸轮喷射式点胶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伺服喷嘴1、撞针5、伺服电机14、凸轮15、运动臂20、微分头24、压片23、弹簧22等构成,撞针5安装于运动臂20上构成一个运动构件。撞针5、运动臂20、凸轮15共同构成...
- 路崧刘建芳焦晓阳柳沁张凯李彪刘洋顾守东陈洪霞杨继光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高频感应加热原理的废电路板金属回收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高频感应加热原理的废电路板金属回收装置,电动机带动坩埚旋转,感应线圈通电,坩埚中废电路板碎片金属在电磁感应作用下发热,在旋转状态紧贴坩埚内壁,金属达到熔点后呈熔融状态;金属受离心力进入坩埚与坩埚之间...
- 李新波刘建芳刘家俊焦晓阳刘洋李彪路崧顾守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