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粤敏 作品数:8 被引量:58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黄芪多糖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治疗的乳腺癌或恶性淋巴瘤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防治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蒽环类药物[乳腺癌:环磷酰胺(CTX)+表阿霉素(EPI)/吡柔比星(THP)+氟尿嘧啶(5-FU),恶性淋巴瘤:CTX+EPI/THP+长春地辛(VDS)+泼尼松]和1.0 g磷酸肌酸钠+100 m L生理盐水的静脉滴注治疗,防治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250 mg黄芪多糖+500 m L生理盐水的静脉滴注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BNP)、一氧化氮(NO)水平、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Kamofsky评分法(KPS)评估生活质量,随访6个月。结果防治组和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治组患者血浆BNP、GMP-140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血浆NO和LVEF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治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KP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治疗可有效减少蒽环类药物治疗患者的心脏毒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对治疗效果无不良影响。 孔嘉欣 苏旭春 戴诗蕾 邓粤敏 程玲 宋璟关键词:黄芪多糖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生活质量 疗效 血清TSGF、SCC联合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antigen,SCC)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5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和101例宫颈癌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和生化比色法分别检测各组SCC和TSGF的含量,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宫颈癌组血清SCC、TSGF的含量分别为(6.95±1.23)ng/mL和(81.0±16.3)U/mL,明显高于CIN组和对照组(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1%和87.4%,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SCC和TSGF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两者联合检测明显提高宫颈癌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 闵玲 钟亮星 陈琳娜 邓粤敏关键词: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抗原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P-钙粘蛋白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检测P-钙粘蛋白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46例及健康对照组3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钙粘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中P-钙粘蛋白水平与乳腺癌病理指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36.98±4.53)ng/ml,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20.24±6.32)ng/ml和对照组(10.31±1.8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临床分期Ⅲ期患者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48.49±3.87)ng/ml,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患者(26.35±2.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Ⅲ级患者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41.13±2.35)ng/ml,明显高于分化程度Ⅰ~Ⅱ级患者(26.35±2.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42.26±3.32)ng/ml,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8.73±1.4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病情监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闵玲 钟亮星 邓粤敏关键词:乳腺癌 血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分析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N末端前体脑钠肽(N-terminal pro-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脓毒血症组),一般感染患者30例(一般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NT-proBNP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cTn-I,快速检测法检测CK和CK-MB,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试验法检测H-FABP。结果脓毒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和一般感染组比较,感染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的NT-proBNP、cTn-I和H-FABP均依次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一般感染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血清NT-proBNP、cTn-I、CK和H-FABP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NT-proBNP、cTn-I和H-FABP水平均显著升高,可作为判断脓毒症心功能的良好指标。 邓粤敏 闵玲关键词:脓毒症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EB病毒EA/IgA抗体定量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定量测定EB病毒抗早期抗原的IgA水平(EA/IgA)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 ISA法定量检测血清EB病毒EA/IgA水平,其中鼻咽癌134例,头颈部其它恶性肿瘤56例,鼻咽部非癌疾病47例,健康对照组50例。结果被检血清中鼻咽癌组EA/IgA检测结果阳性率50%,平均值x-=53.27u/m l,特异性100%,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平均值x-=3.50u/m l。结论EB病毒EA/IgA抗体定量检测对鼻咽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100%),是一项较好的临床诊断辅助指标。 钟亮星 段辉 邓粤敏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PSTEIN 抗体 早期抗原 PIK3CA基因突变状态在乳腺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K3CA)基因突变状态,并分析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17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石蜡组织标本,提取组织DNA,对外显子9及20进行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扩增,检测PIK3CA基因的突变状态,另取20例乳腺腺病组织标本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176例乳腺癌组织中发现突变45例,突变率25.6%,其中以20号外显子H1047R突变率为主,突变率26.7%(12/45);PIK3CA基因突变在ER阳性和阴性、PR阳性和阴性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ER2阳性和阴性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K3CA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年龄、淋巴结状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结论 PIK3CA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和肿瘤进展相关,PIK3CA基因突变检测对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邓粤敏 徐韫健关键词:乳腺癌 PIK3CA基因 突变 胃癌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的意义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凋亡指数对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对中晚期胃癌患者进行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检测 ,共检测 3 5例健康成人、14 8例胃癌患者 ,并对其中 3 5例病理组织学分型和 10 3例胃癌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测定结果为 0 43± 0 2 4,胃癌患者组结果为 0 86± 0 68,胃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t =2 82 6,P <0 0 1) ;高分化胃癌组与低分化胃癌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 =0 13 3 ,P >0 0 5 ) ;治疗前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结果为 0 41± 0 2 7(n =10 3 ) ,治疗后检测结果为 1 17± 0 92 ,治疗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6 64 2 ,P <0 0 1)。结论 钟亮星 段辉 邓粤敏关键词:胃癌 细胞凋亡指数 疗效评估 可疑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基因研究 2014年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可疑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所携带的耐药基因.方法 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药敏试验,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筛选,用纸片扩散试验进行ESBLs表型检查,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进行AmpC 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查,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外膜蛋白(OmpK35和OmpK36)编码基因、转座子tpuA和tpuU基因,并进行产物测序.结果 ①62株可疑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对厄他培南和氨苄西林100%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曲南的耐药率达87%以上,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为35%以下;②β内酰胺酶的总检出率为75.81%,主要由同时产ESBLs和AmpC引起,检出率为33.87%,其次为单产ESBLs引起,检出率为30.65%;③检出KPC,DHA,CIT,TEM,CTX M,SHV和NDM1β内酰胺酶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8.06%,14.51%,24.19%,25.81%,27.42%,40.32%和6.45%; Ompk35,Ompk36基因缺失率为38.70%和62.90%;tnpA和tnpU检出率分别为11.29%和32.25%.结论 产碳青霉烯酶并非菌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主要原因,可能由产ESBLs或AmpC酶引起,合并外膜蛋白缺失,尚存在其它降低碳青霉烯类敏感性的耐药机制. 邓粤敏 区少兰 徐韫健关键词:碳青霉烯酶 耐药基因 肠杆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