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邬扬炯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血液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淋巴
  • 4篇免疫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血小板减少症
  • 3篇同病
  • 3篇淋巴瘤
  • 3篇免疫性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骨髓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氧合
  • 2篇氧合酶
  • 2篇淋巴细胞
  • 2篇环氧合酶
  • 2篇环氧合酶-2

机构

  • 1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3篇邬扬炯
  • 13篇高松
  • 13篇化范例
  • 9篇李莹
  • 3篇刘惠萍
  • 3篇程韵枫
  • 2篇詹延霞
  • 2篇邹善华
  • 2篇王小云
  • 2篇李锋
  • 1篇张大伟
  • 1篇丁柳美
  • 1篇徐建民
  • 1篇袁轶群
  • 1篇刘泽兵
  • 1篇季丽莉
  • 1篇王玲燕
  • 1篇赵鑫
  • 1篇黄红梅
  • 1篇孟月生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同期接受头孢吡肟或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 223例次住院患者中共发生87例次医院感染,细菌培养共获得35株病原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头孢吡肟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疗效相当(P=0.655),三代头孢菌素组总有效率为55.56%,较前两组为低(P=0.034);各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高效、安全,可作为一线的经验性用药。
化范例邬扬炯高松李莹袁轶群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脾切除治疗效果预测因素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免疫性的出血性疾病,约占所有出血性疾病的1/3,是以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相应的出血表现为临床特征。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出血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负担,ITP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故对于一线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脾切除来治疗。脾切除治疗有效的患者,虽可彻底缓解病情,但是仍然有近14%的患者无效,约20%的缓解患者会复发,随着时间的延长,复发率可能更高,可达20%~40%。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术前的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本身均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身体创伤。因此,探讨术前预测脾切除疗效的指标对于ITP诊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李莹张大伟化范例孟月生邬扬炯高松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切除
急性红白血病伴复杂染色体核型2例报告及文献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2例急性红白血病伴复杂染色体核型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例急性红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骨髓细胞彩色图像及骨髓病理、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结果。结果:2例患者均以全血细胞减少就诊,并根据骨髓细胞彩色图像及骨髓病理、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病例1的染色体:47,XY,+1,del(6)(q21),add(7)(p15),add(20)(q12)。病例2的染色体:62~65,XY,+1,+2,+2,+3,+3,+4,+6,+8,+10,+11,der(11)t(1;11)(q21;p15),+14,+15,+16,+17,+18,+18,+19,+20,+20,+21,+21,+22,+mar1。病例1给予DA、CAG、HHT方案化疗,均未缓解,3个月病死。病例2给予DA、CAG方案化疗,未缓解,2个月后家属要求出院,患者在家中病死。结论:急性红白血病患者的预后与其染色体核型密切相关,患者对化疗反应差,耐药率、死亡率高,预后极差,年轻的患者应尽早行骨髓移植。
李莹高松化范例邬扬炯徐建民
关键词:急性红白血病染色体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水平及其分泌IL-10的能力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数量及其分泌IL.10的能力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7例治疗前、40例治疗后IrrP患者及25名正常对照外周血CD5+B细胞比例及其在体外培养后胞内IL-10的平均荧光强度(MFI),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IL.10浓度;分析CD5+B细胞特征与疾病状态的关系。结果治疗前ITP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占总淋巴细胞比例和绝对值计数[(3.75±2.37)%、(6.29±5.77)×10+/L]均高于正常对照[(2.10±1.08)%、(3.06±1.90)×10+/L](P值均〈0.05);ITP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CD5+B细胞的胞内IL-10的MFI水平均高于其他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ITP患者CD5‘B细胞中产生IL-10的细胞比例、胞内IL-10MFI[(29.51±20.73)%、27.95±13.99]均高于正常对照[(15.904-9.58)%、14.31±11.29](P值均〈0.05),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浓度[(173.05±102.50)ng/L]低于正常对照组[(230.61±76.96)ng/L];治疗后ITP患者CD5+B细胞比例下降至正常水平,其胞内IL.10MFI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水平恢复正常。结论治疗前ITP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比例升高、细胞内IL-10积聚,但分泌IL-10的能力下降;疾病缓解后,CD5+B细胞的数量及分泌IL-10的能力得到恢复。
李锋化范例季丽莉詹延霞邹善华王小云高松邬扬炯程韵枫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B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SALL4和Nano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及骨髓SALL4 mRNA和Nanog 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75例MDS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及3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有核细胞SALL4 mRNA和Nanog mRNA表达,并比较各亚型MDS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MDS患者外周血及骨髓SALL4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χ2=22.92,P<0.01),骨髓标本表达明显强于外周血标本(Z=5.60,P<0.01);Nanog mRNA表达亦高于正常对照(F=88.78,P<0.01),但在骨髓中的表达与外周血相仿(t=0.898,P=0.371);SALL4 mRNA与Nanog mRNA表达在MDS各亚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RAEB-Ⅰ和RAEB-Ⅱ2个亚型患者表达最强。7例转化为急性髓性白血病的MDS患者外周血和骨髓SALL4mRNA和Nanog mRNA的表达均高于其他MDS患者(SALL4 mRNA外周血t=2.27,P<0.05;骨髓t=2.85,P<0.05。Nanog mRNA外周血t=5.20,P<0.01;骨髓t=5.51,P<0.01)。结论 MDS患者外周血和骨髓高表达SALL4 mRNA和Nanog mRNA,其表达高、低与MDS转归有一定的相关性。
丁柳美黄红梅高松邬扬炯李莹化范例
关键词:SALL4MRNANANOGMRN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预防
2014年
目的 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来源于我院血液科ALL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吡柔比星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予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病情缓解所需疗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78% (39/46),对照组为80.43% (37/4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P>0.05).观察组病情缓解需(1.26±0.28)疗程,对照组为(1.31±0.31)疗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3,P>0.05).观察组初治完全缓解率为75.00% (24/32)、复治为50.00%(4/8)、难治为33.33% (2/6);对照组分别为76.67%(23/30)、50.00%(4/8)、25.00%(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8,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23.91%)明显低于对照组(43.48%),而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54.35%)明显高于对照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7.39%,对照组为4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甲氨蝶呤用于治疗ALL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尚可耐受.
李莹高松化范例邬扬炯
关键词:甲氨蝶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环氧合酶-2在不同病理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不同病理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96例NHL和20例恶性肿瘤患者切除组织中未累及之淋巴结中COX-2的表达,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分期、分组、结外侵犯等临床特征。结果:COX-2在NHL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9%(37/96),对照组为1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之间COX-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COX-2阳性率分别为83%(10/12)、71%(5/7)和57%(4/7)。有结外侵犯的患者COX-2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结外侵犯者(P<0.01),有无B组症状的NHL患者之间COX-2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L中COX-2表达上调,但不同病理类型之间COX-2表达差异较大,高表达COX-2的NHL患者易于出现结外侵犯及B组症状。
化范例刘惠萍刘泽兵高松邬扬炯李莹
关键词:环氧合酶-2免疫组织化学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联合单疗程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6例接受rhIL-11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的重症ITP患者(联合治疗组)以及19例仅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重症ITP患者(地塞米松治疗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完全反应率、起效时间、血小板峰值、不良反应等,并分析可能影响rhIL-11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完全反应率分别为80.8%和57.7%,而地塞米松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完全反应率分别为47.4%和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小板峰值高于地塞米松治疗组[分别为(129.6±58.4)×109/L和(97.2±45.2)×109/L;P=0.05];但两组之间起效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在治疗起始14 d内血小板计数处于安全范围的天数为(9.0±3.5)d,地塞米松治疗组则为(5.5±4.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经rhIL-11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峰值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年龄、性别等均无显著相关性,患者对rhIL-11耐受性良好。结论:rhIL-11可以提高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重症ITP的疗效。
邬扬炯程韵枫高松李锋邹善华李莹詹延霞化范例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介素-11地塞米松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1例被引量:1
2009年
刘惠萍化范例高松邬扬炯
关键词: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硼替佐米软组织病变血液系统环磷酰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表达及变化在不同病因大细胞贫血患者中的鉴别及治疗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不同病因大细胞贫血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的水平及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测定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全血细胞分析计数采用激光流式细胞检测法(光学法)及电阻抗法。结果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患者HCY为(71.26±27.84)μmol/L,较药物性巨幼细胞贫血(11.44±5.06)μmol/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51±4.13)μmol/L及健康对照组(8.74±5.42)μmol/L均明显升高(P均〈0.01);小剂量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后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患者HCY水平可以恢复至正常,但较大剂量组恢复时间延迟。结论血浆HCY的水平在不同病因大细胞贫血中具有鉴别意义,其恢复时间与应用叶酸及维生素B12剂量相关。
刘惠萍高松化范例邬扬炯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