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威 作品数:5 被引量:35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天文地球 历史地理 经济管理 更多>>
江苏昆山朱墓村良渚文化水田植物遗存分析 被引量:14 2014年 朱墓村遗址良渚文化水田堆积中浮选—水洗出少量木炭和植物种子。其中炭化水稻的绝对数量、出土概率和标准密度均属最高。较多湿地或水田伴生杂草(如酸模叶蓼)的存在应与栽培行为相关。植硅体分析显示水田堆积的"上层"部分作为古水田的长期实际使用遗迹。植物遗存的种类和含量反映了良渚文化时期朱墓村遗址温暖湿润类草原和湿地景观。良渚文化时期水田的利用程度和农业生产的强烈程度存在差异。 邱振威 丁金龙 蒋洪恩 胡耀武关键词:水田 植硅体 稻作农业 江苏昆山姜里新石器时代遗址植物遗存研究 被引量:11 2013年 考古遗址出土的种子、果实等植物遗存,包含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探索古代农业和古代文明发生及发展的过程,并可为古代气候和古代植物研究提供重要线索。20世纪80年代中期,植物遗存获取的有效方法——浮选法被介绍到国内,90年代以来,经黄其煦[1]和赵志军[2]等学者的推广,在中国考古学界得到迅速普及。 邱振威 蒋洪恩 丁金龙关键词:新石器时代遗址 植物 遗存 古代文明 江苏无锡杨家遗址植物遗存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考古调查和初步试掘表明,江苏无锡杨家遗址是太湖流域北部一处以马家浜文化晚期(6270~5920cal.a BP)堆积为主体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了解太湖北部史前遗址的植被景观、环境特征及稻作农业情况,本文在杨家遗址开展了较为系统的植物考古工作.炭化水稻的百分含量、出土概率和标准密度等指标在所有出土的种子类植物遗存中均为最高.除此之外,杨家遗址还出土了小二仙草科、莎草科、苔草属、酢浆草等多种湿地杂草.孢粉和植硅体分析结果表明,马家浜文化晚期杨家遗址及其附近的环境景观为:以栎属和栲属为代表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趋于减少,以禾本科为代表的陆生草本植物发育,水域面积扩大、水体活动加强,气候总体温暖湿润,呈现适宜稻作农业发展的湿地景观.大植物遗存、孢粉和植硅体等多种记录表明,杨家遗址被利用以前其所在区域即有野生稻分布;马家浜文化晚期,稻作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邱振威 刘宝山 李一全 尚雪 蒋洪恩关键词:孢粉 植硅体 植被景观 稻作农业 江苏昆山姜里遗址马家浜文化水田植硅体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古水田是古代从事稻作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所(之一),因其特定的形态和土壤结构而被保存下来的遗迹。靳桂云教授曾指出:'水田考古研究是全面复原古代历史特别是稻作农业历史及其与古代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是现代考古学中不容忽视的研究领域。'①古水田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可以有效地重建稻作农业活动场景,而且有助于探究水田稻作农业的起源、传播及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 邱振威 蒋洪恩 蒋洪恩 胡耀武 饶慧芸关键词:稻作 遗址 农业 水田 陕西下河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活动初探 被引量:13 2012年 综合花粉、炭化种子等生物指标记录可以提供有关早期植被与农业活动方面的信息。研究显示,下河遗址地区在距今5300~4700 cal a BP之间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仅在河谷地区与山区有少量乔木生长;该地先民在仰韶时代晚期农业活动以旱作农业为主,广泛种植粟类作物,伴随少量黍类作物;另外,较多数量草木犀植物种子的出现可能暗示该地先民利用植物资源饲养牲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更多证据的支持。 尚雪 张鹏程 周新郢 邱振威 屈亚婷 王炜林 王昌燧关键词:新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