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玲
- 作品数:33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贝氏柯克斯体30kD外膜蛋白基因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魏文进温博海牛东升陈梅玲邱玲高宁
- 关键词:贝氏柯克斯体基因表达免疫保护性菌株
- 贝氏柯克斯体34×10^3重组外膜蛋白的免疫保护性
- 2004年
- 目的 :原核细胞表达贝氏柯克斯体 34× 10 3 外膜蛋白基因 ,评价 34× 10 3 重组外膜蛋白的免疫保护性。方法 :用PCR从我国贝氏柯克斯体分离株的基因组中扩增 34× 10 3 外膜蛋白基因 ,用该基因与原核表达质粒重组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用IPTG诱导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重组蛋白。用重组蛋白皮下接种免疫BALB/c小鼠2次 ,在加强免疫后的第 2 8天 ,用ELISA法检测小鼠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作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查小鼠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水平 ;用 10ID50 贝氏柯克斯体腹腔注射攻击免疫小鼠 ,攻击后第 7天病理学检查小鼠脏器的组织病变和染色镜检脾脏的贝氏柯克斯体。结果 :SDS 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证明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产生了 34× 10 3 重组蛋白 ,重组蛋白能与贝氏柯克斯体感染小鼠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法检测出免疫小鼠血清中有高滴度的抗重组蛋白抗体 ,免疫小鼠的体外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显著高于非免疫小鼠。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免疫小鼠的肺、肝、脾无明显病变 ,仅个别小鼠脾脏存在少量柯克斯体 ,而非免疫小鼠的肺、肝、脾病变十分明显 ,脾脏肿大并含有大量的柯克斯体。结论 :重组 34× 10 3 外膜蛋白具有的免疫保护性 。
- 魏文进温博海邱玲牛东升陈梅玲高宁
- 关键词:贝氏柯克斯体外膜蛋白基因表达重组蛋白免疫保护性
- 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56kDa与47kDa外膜蛋白基因的嵌合和嵌合基因在大肠杆菌的表达
- 2004年
- 目的 将恙虫病东方体 (Orientiatsutsugamushi,Ot)Karp株的 5 6kDa和 4 7kDa外膜蛋白基因嵌合 ,并使嵌合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 ,产生双抗原融合蛋白。方法 采用PCR方法 ,从OtKarp株基因组DNA中扩增 5 6kDa蛋白基因片段 ,将该片段分别与原核表达载体pQE30及 4 7kD蛋白基因重组质粒 pQE30 / 4 7连接 ,构建 pQE30 / 5 6及pQE30 / 5 6 - 4 7重组质粒 ;用IPTG诱导转入大肠杆菌内的重组质粒的目的基因表达。结果 SDS -PAGE显示 ,pQE30 / 5 6转化的大肠杆菌产生一约 4 5kDa的融合蛋白和 pQE30 / 5 6 - 4 7转化大肠杆菌产生一约 90kDa融合蛋白 (5 6 - 4 7融合蛋白 ) ,免疫印迹分析显示两融合蛋白均与OtKarp株感染鼠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 ,5 6 - 4 7融合蛋白分别与 4 7kDa、5 6kDa重组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 ,以及 5 6 - 4 7融合蛋白免疫血清与 5 6kDa和 4 7kDa重组蛋白反应。结论 OtKarp株的 5 6kDa与 4 7kDa外膜蛋白基因嵌合后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实现了表达 ,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 5 6kDa和 4 7kDa外膜蛋白的抗原特性。
- 余跃飞温博海温博贵牛东升陈梅玲魏文进邱玲高宁
- 关键词:恙虫病东方体外膜蛋白基因重组
- 表达胞壁结合型贝氏柯克斯体27000外膜蛋白的重组卡介苗构建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构建能够表达胞壁结合型贝氏柯克斯体 27 000外膜蛋白的重组卡介苗。方法:用PCR技术从卡介苗基因组扩增分枝杆菌 19 000抗原的细胞壁结合区基因和从贝氏柯克斯体基因组扩增 27 000外膜蛋白基因,将它们分别插入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质粒 (pSMT3)的XbaⅠ /BamHⅠ和BamHⅠ /HindⅢ位点。将重组的穿梭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并从大肠杆菌提取重组穿梭质粒转化卡介苗。结果:从含潮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到具有该抗生素抗性的重组卡介苗菌落,用免疫印迹分析重组质粒转化的卡介苗,发现一约 27 000的蛋白带与贝氏柯克斯体 27 000重组蛋白免疫兔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27 000重组蛋白免疫兔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重组卡介苗,结果为阳性。结论:重组卡介苗能表达贝氏柯克斯体 27 000外膜蛋白,表达的 27 000外膜蛋白存在于卡介苗菌体表面,卡介苗菌体表面的 27 000抗原可能诱导抗Q热免疫应答。
- 牛东升温博海邱玲陈梅玲李青凤
- 关键词:贝氏柯克斯体外膜蛋白卡介苗穿梭质粒基因表达
- PCR和DNA斑点杂交分析贝氏柯克斯体的核酸标识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确认贝氏柯克斯体特异的核酸标识。方法用PCR法特异扩增贝氏柯克斯体24kDa,27kDa、30kDa、34kDa、热休克蛋白B等表面蛋白基因,以及23SrRNA插入序列和16S23SrRNA间区序列等基因片段,从DNA电泳凝胶中回收纯化PCR扩增的目的DNA片段,用地高辛随机引物标记法标记目的DNA片段作探针,行DNA斑点杂交。结果PCR扩得的7个贝氏柯克斯体DNA片段探针只能与贝氏柯克斯体基因组DNA杂交而不能与其他种属的立克次体的基因组杂交,每种探针检测同源目的基因的灵敏度可达到10pg。结论这7种贝氏柯克斯体DNA片段是贝氏柯克斯体特异的DNA片段,可作为贝氏柯克斯体的核酸标识,基于它们的序列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极高的贝氏柯克斯体种特异性。
- 张军朱丽娜张晶波温博海陈梅玲邱玲牛东升
- 关键词:贝氏柯克斯体PCRDNA探针斑点杂交
- 普氏立克次体120×10~3表面抗原的N端和C端重组蛋白免疫原性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评价普氏立克次体120×103表面抗原的N端和C端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将纯化的N端和C端重组蛋白分别免疫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用MTT法评价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分析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被重组蛋白刺激后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N端和C端重组蛋白均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诱导高水平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经两种重组蛋白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均表达了IFN-γ和IL-2。结论:普氏立克次体120×103表面抗原的N端和C端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流行性斑疹伤寒亚单位疫苗的候选蛋白。
- 高宁温博海张军陈梅玲邱玲牛东升
- 关键词:普氏立克次体表面抗原重组蛋白免疫原性
- 普氏立克次体120kDa表面蛋白N端和C端重组蛋白的抗原特异性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用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普氏立克次体N端和C端重组蛋白,发现2个重组蛋白除与普氏立克次体免疫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外,并与立氏立克次体免疫血清发生反应,这2种立克次体也被这2个重组蛋白免疫血清所识别,提示这2个重组蛋白含有普氏和立氏立克次体的共同抗原决定簇。
- 高宁温博海陈梅玲牛东升邱玲
- 关键词:普氏立克次体重组蛋白
- 贝氏柯克斯体被单核细胞吞噬及其在单核细胞内生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贝氏柯克斯体被单核细胞吞噬及其在单核细胞内生长的规律。方法将泛影葡胺梯度超速离心纯化的I相贝氏柯克斯体(强毒株)与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THP-1)相互作用,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显微镜检查单核细胞内贝氏柯克斯体。用Gamma射线灭活贝氏柯克斯体作平行实验。结果在4 h内分析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发现单核细胞内灭活贝氏柯克斯体的数量迅速增加,而活立克次体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在第1-6d的实验周期内,单核细胞内灭活贝氏柯克斯体数逐渐减少,第5d近于完全消失;而活贝氏柯克斯体的数量从第4d开始逐渐增加。结论单核细胞吞噬活贝氏柯克斯体的效率明显低于对灭活贝氏柯克斯体的吞噬;活贝氏柯克斯体可以在人单核细胞内缓慢生长繁殖,而灭活贝氏柯克斯体则在单核细胞内逐渐被清除。
- 李丽莉温博海张晶波邱玲陈梅玲牛东升
- 关键词:贝氏柯克斯体单核细胞
- 荧光定量PCR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采用新型TaqMan—MGB探针建立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方法。方法依据gltA基因序列设计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特异引物和探针,以克隆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片段作DNA模板。在荧光定量PCR检测仪(ABI 7900HT)上建立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定量标准曲线的循环闻值(Ct)与模板拷贝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与套式PCR相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灵敏度是其100倍。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它相关立克次体和细菌DNA样本,检出结果几乎为0;对荧光定量PCR检测重复性进行分析,变异系数(CV)批内和批间误差在0-2.1%之间,证明该荧光定量PCR具有种特异性和良好的重复性。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疑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10份蜱和30份小鼠脾脏标本,结果与套式PCR检测结果有密切相关性,但是定量PCR检测敏感性和准确率均高于套式PCR。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别适合检出样本中微量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 张晶波温博海陈梅玲朱丽娜邱玲牛东升
- 关键词:实时定量PCR
- 普氏立克次体120kDa表面抗原C段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2
- 2004年
- 采用PCR方法 ,从普氏立克次体基因组中扩增出 1 2 0kDa表面抗原C段基因片断 ,并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QE30 ,构建重组质粒pQE30 6 7,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M1 5 ,用IPTG诱导大肠杆菌内的目的基因表达。SDS PAGE分析发现重组质粒转化菌产生了一 6 7kDa重组蛋白 ;在免疫印迹分析中 ,该 6 7kDa重组蛋白与普氏立克次体免疫血清发生特异反应 ,显示 6 7kDa重组蛋白具有普氏立克次体 1 2
- 高宁温博海牛东升邱玲陈梅玲
- 关键词:普氏立克次体表面抗原基因克隆流行性斑疹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