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玉国

作品数:18 被引量:137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乳腺
  • 12篇乳腺癌
  • 12篇腺癌
  • 5篇乳腺肿
  • 5篇肿瘤
  • 4篇乳腺肿瘤
  • 4篇腺肿瘤
  • 4篇临床病理
  • 4篇病理
  • 3篇血供
  • 3篇直肌
  • 3篇皮瓣
  • 3篇晚期
  • 3篇晚期乳腺癌
  • 3篇下腹
  • 3篇下腹部
  • 3篇临床病理特征
  • 3篇局部晚期
  • 3篇局部晚期乳腺...
  • 3篇肌肌

机构

  • 13篇中国福利会国...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8篇邵玉国
  • 14篇何奇
  • 10篇籍敏
  • 7篇王杰
  • 5篇周晓云
  • 2篇吴克瑾
  • 2篇杨莉
  • 2篇杨莉
  • 2篇吴志祥
  • 2篇王杰
  • 2篇张慧娟
  • 2篇徐婷
  • 1篇周晓云
  • 1篇全志伟
  • 1篇李厚硕
  • 1篇王莉
  • 1篇陈实
  • 1篇张晓晓
  • 1篇施向挺
  • 1篇欧周罗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外营养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均采用TC化疗方案(环磷酰胺+多西他赛)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予以谷氨酰胺强化的PN支持治疗,连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化疗后治疗组的营养指标较化疗前下降不明显,但对照组TB、ALB、PA及TF水平及氮平衡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化疗后治疗组CD8、IgM水平有所下降,而对照组CD4、CD8、CD8/CD8和IgA、IgG、IgM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均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轻度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未见死亡病例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给予谷氨酰胺强化PN支持,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预后。
周晓云何奇邵玉国籍敏王杰韩刚钟薏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化疗肠外营养营养指标免疫指标
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转移的发生风险影响因素比较及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本研究就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确诊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145例进行研究,包括Luminal A型62例和Luminal B型83例。收集研究独享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信息以及临床特征,并收集潜在相关影响因素信息进行分析讨论。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结果本研究中,Luminal A型组62例患者,Luminal B型组83例患者,两组年龄分布未见差别。Luminal A型组有16.13%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Luminal B型组有39.76%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Luminal B型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比例更高(P<0.01)。检测Luminal B型组患者HER-2表达状态结果提示总表达阳性率为21.69%;其中表达阳性的比例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的患者,HER-2阳性表达的比例分别为30.30%和16.00%(P<0.01)。年龄分布上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患者无论是否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均未见两型患者间的年龄差异;但是在Luminal B型组患者内部,未见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大于等于50岁的比例高于转移组患者;反之年龄小于50岁的比例低于转移组患者。组织学分级中Ⅰ级患者的比例在Luminal A型组为20.00%,高于Luminal B型组的9.09%(P<0.01);Ⅲ级患者比例在Luminal B型组为30.30%,高于Luminal A型组的20.00%(P<0.05);在Luminal A型组内部,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织学分级Ⅱ和Ⅲ级的分布比例高于未转移者,而Ⅰ级的分布比例低于未转移者(P<0.01);在Luminal B型组内部分布趋势也是如此。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患者肿瘤大小分布未见差别,且均表现出2~5 cm大小的肿瘤在未见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比例较高(P<0.01)。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潜在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与Luminal A型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的因素为病�
徐国萍何奇邵玉国籍敏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
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对局部晚期乳腺癌辅助化学治疗不同周期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比较TE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8周期和6周期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学治疗(化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5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治疗的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66例。按照化疗周期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TEC×8组)(n=31)和对照组(TEC×6组)(n=35)。比较2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的差异,以及2组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发热及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观察组的3年总生存率为93.5%,对照组为91.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观察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87.1%,对照组为85.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观察组患者Ⅲ度或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90.3%,对照组为6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观察组发热的发生率为16.1%,对照组为14.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5)。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77.4%,对照组为85.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结论·TEC×8方案与TEC×6方案相比,未能提高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2组发热和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也无差异,但TEC×8方案显著增加Ⅲ度或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王志威王杰魏敏杨莉邵玉国籍敏何奇
关键词: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乳腺癌化学治疗
TopoⅡ 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1年
背景与目的: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Ⅱα,TopoⅡα)是一个与恶性肿瘤增殖相关的基因,目前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探讨TopoⅡα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9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2例导管内癌、25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和40例乳腺病中TopoⅡ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TopoⅡα在乳腺病组织、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导管内癌组织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28%、53.1%和53.6%,在乳腺上皮增生发展为癌的过程中,TopoⅡα表达水平逐渐增高(P<0.05);TopoⅡα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阳性率为74.4%,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4.8%(P<0.01);CerbB-2阳性的乳腺癌TopoⅡα的阳性率为73.1%,CerbB-2阴性的乳腺癌TopoⅡα的阳性率为37.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opoⅡα表达与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ER及PR无相关性(P>0.05)。结论:TopoⅡα表达增高对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作用,TopoⅡα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与CerbB-2高表达相关,可为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何奇徐国萍王杰邵玉国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化
乳腺癌组织中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表达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关系。方法: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乳腺癌临床组织标本85例,患者年龄28~75(52.68±10.51)岁,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DARC和ER表达,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对乳腺癌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ER阳性表达组DARC阳性和DARC阴性表达分别为29例(69.05%)及13例(30.95%),ER阴性表达组DARC阳性和DARC阴性表达分别为15例(34.88%)及28例(65.12%),ER阳性和ER阴性表达组之间的DARC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ARC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r=0.487,P<0.05)。结论:人乳腺癌组织中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表达与ER有关。
王杰何奇邵玉国欧周罗
关键词:乳腺肿瘤雌激素受体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
含微乳头成分的乳腺浸润性黏液癌的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含微乳头成分的乳腺浸润性黏液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 IMpMC)与纯黏液癌(pure mucinous carcinoma, PM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乳腺癌数据库中有完整临床病理与随访资料的IMpMC与PMC病人。比较这两类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分析微乳头成分对黏液癌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共239例乳腺癌病人入组,其中IMpMC病人27例(11.3%),PMC病人212例(88.7%)。临床病理特征的多因素分析显示,与PMC相比,IMpMC有较高的淋巴结阳性率(OR=4.84,P=0.014)、较多的脉管浸润(OR=13.38,P=0.001)以及较多的Ki67高表达(OR=4.07,P=0.044)。治疗方面的多因素分析显示,IMpMC比PMC病人较多行乳腺癌根治术(OR=10.00,P=0.003)、辅助化疗(OR=7.11,P<0.001)与放疗(OR=5.33,P=0.006)。PMC病人的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2.5%和98.6%,高于IMpMC病人的79.2%(P=0.011)和93.8%(P=0.02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和肿瘤直径是影响病人DFS的独立因素。IMpMC较PMC病人有较差的DFS(HR=10.39,P=0.014)。结论:与PMC相比,IMpMC的肿瘤侵袭性较高。IMpMC病人的预后较PMC差。
陈舒婕陈小松籍敏邵玉国沈坤炜何奇
关键词:乳腺癌黏液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三者均阴性乳腺癌,即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差异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3至1997年病理确诊的乳腺癌690例,年龄27~86(52±12)岁,其中三阴性乳腺癌127例,占所有病例18.41%。回顾性分析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亲属乳腺癌、伴随其他肿瘤、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伴随良性肿瘤、双乳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三阴性乳腺癌P53及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71.42%和59.74%,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1,P=0.013);三阴性乳腺癌更易淋巴结转移(P=0.048)。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5年总生存率为79.67%比88.59%,10年总生存率为63.15%比83.28%。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5年无瘤生存率为77.94%比83.82%,10年无瘤生存率为62.87%比82.53%。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尤以36个月以内更为显著。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P53、EGFR表达显著增多。三阴性乳腺癌更易淋巴结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
何奇王杰邵玉国周晓云邵志敏
关键词:乳腺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基底细胞样
上海地区人群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血供情况初步调查
目的:了解与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TRAM)相关的血管分布情况,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下腹部肌皮瓣转移乳房再造手术的推广。方法:用福尔马林浸泡未超过6个月的上海地区成人较新鲜尸体,上起锁骨下、下至腹股沟韧带,两侧至腋中线的胸腹...
邵玉国周晓云胡修全吴志祥陈实李厚硕施向挺
文献传递
活血散节中成药对乳腺增生雌性大鼠乳腺形态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两种活血、散节中成药乳增宁和乳癖消对乳腺增生雌性大鼠乳腺形态结构及对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长期大量肌肉注射己烯雌酚,建立成年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乳癖消、乳增宁对乳腺重量指数,乳腺组织结构,乳腺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结果:两种活血、散节、化瘀中药均使增生的乳腺重量指数及乳腺结构得到恢复,或使雌、孕激素核/浆受体比值趋于正常,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用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活血、散节化瘀中药对乳腺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方式是通过调节内分泌激素、受体系统的平衡实现的。
周晓云邵玉国王莉何奇
关键词:中成药乳腺增生雌二醇受体孕激素受体
TEC-NX方案与TEC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的比较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比较TEC-NX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长春瑞滨+卡培他滨)与TE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在局部晚期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5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腋窝淋巴结转移≥4 枚的58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8岁,范围29~63岁。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EC-NX组(n=23)和TEC组(n=35),其中TEC-NX组患者使用TEC-NX方案化疗,TEC组患者使用TEC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及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差异。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TEC-NX组患者的3 年总生存率为91.3%,而TEC组为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5)。TEC-NX组患者的3 年无病生存率为73.9%,而TEC组为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TEC-NX组患者Ⅲ度或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病率为26.0%,显著低于TEC组(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TEC-NX组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发病率为91.3%,与TEC组患者(9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3)。TEC-NX组患者发热的发病率为17.4%,与TEC组患者(1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结论在局部晚期乳腺癌辅助化疗中,TEC-NX方案与TEC方案相比,并不能提高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但TEC-NX方案可显著降低Ⅲ度或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病率。
王志威魏敏王杰杨莉邵玉国籍敏何奇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