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荣松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地质
  • 5篇花岗岩
  • 3篇地质特征
  • 3篇断陷
  • 2篇岩体
  • 2篇原地重熔
  • 2篇盆地
  • 2篇重熔
  • 2篇泌阳断陷
  • 2篇花岗岩体
  • 2篇暗色微粒包体
  • 2篇包体
  • 1篇地质环境
  • 1篇地质模型
  • 1篇地质特征及成...
  • 1篇地质问题
  • 1篇地质效应
  • 1篇地质证据
  • 1篇第三纪
  • 1篇断陷盆地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电力设...

作者

  • 10篇邵荣松
  • 5篇陈国能
  • 3篇彭卓伦
  • 3篇马浩明
  • 2篇林小明
  • 2篇庄文明
  • 2篇胡受权
  • 2篇张珂
  • 2篇李榴芬
  • 2篇郭文平
  • 1篇曾强
  • 1篇刘延勇
  • 1篇丘元禧
  • 1篇邹和平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 1篇“九五”全国...
  • 1篇2005年全...
  • 1篇2006年华...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瘦狗岭断裂带的变形期次被引量:8
2001年
根据广州瘦狗岭断裂带变形历史的野外地质证据以及40Ar/39Ar法和热释光法构造年龄数据,将其划分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韧性拉伸剥离变形期,中侏罗世韧性挤压逆冲变形期,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脆性断裂、硅化作用期,晚白垩世—老第三纪同沉积正断层活动、硅化作用期,老第三纪晚期左行平移兼正断层活动期和第四纪正断层活动期。对该断裂带的变形期次与区域构造演化的联系进行了讨论。
邹和平丘元禧庄文明邵荣松
关键词:热释光法变形期次
暗色微粒包体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暗色微粒包体是花岗岩体的组成部分,其成因与花岗岩的成因密切相关.Daly的顶蚀模式最早将暗色包体解释为岩浆上升过程中捕获的岩块、经部分熔融后的残余熔渣;Bowen的岩浆分异论则视包体为岩浆早期结晶的暗色矿物堆积体(析离体...
彭卓伦陈国能马浩明邵荣松
关键词:暗色微粒包体花岗岩体岩石成因地质特征
文献传递
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段高频层序中米兰柯维奇天文旋回信息被引量:13
2000年
古气候是影响陆相层序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周期性变化是源于天文旋回的驱动力 (即米兰柯维奇假说 )。米兰柯维奇天文旋回包括偏心率旋回、倾斜率旋回和岁差旋回 ,这几个轨道参数所驱动的古气候变迁 ,分别形成了周期为 10万年 (或 40万年 )、4万年及 2万年的高频层序 ,即小层序组、小层序及小层单元。研究结果显示 。
胡受权郭文平邵荣松
关键词:米兰柯维奇旋回古气候高频层序下第三系
南襄盆地泌阳断陷第三纪湖泊演化探讨被引量:10
2001年
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 ,综合泌阳断陷湖盆的地质及地震资料 ,以构造不整合面或构造应力转换面作为界面 ,识别并划分构造层序 ,进而探讨泌阳断陷湖盆的成盆机制与成盆史 ;通过泌阳断陷区地震剖面上反射特征的研究及反射界面的识别 ,标定并划分地震层序 ,据此建立断陷湖盆的等时层序地层框架 ,以揭示泌阳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史。在对研究区沉积层序单元逐级划分与剖析的基础上 ,识别出陆相层序的“似凝缩段”,并系统地采集研究区下第三系不同沉积层序“似凝缩段”中的泥质岩石样品 ,经全岩样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获取下第三系不同层位水溶性离子浓度在垂向剖面上的分布特征 ,以研究早第三纪泌阳断陷湖盆古湖泊类型演变历程。结果表明 ,泌阳断陷湖盆沉积充填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断陷充填阶段、主断陷充填阶段及坳陷充填阶段 ,并分别对应着三个构造层序。其中第二阶段包括强烈断陷充填、稳定断陷充填及断陷萎缩充填三个亚阶段 ,其沉积速率有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早第三纪泌阳断陷湖盆经历了四个演化历程 :山前洪水洼地→硫酸盐型滨浅湖→正常湖泊→碳酸盐型或硫酸盐型滨浅湖 ;相应地 ,湖盆南部边缘 (陡坡带 )和北部边缘 (缓坡带 )沉积楔状体演变过程分别为
胡受权郭文平邵荣松
关键词:水溶性离子泌阳断陷南襄盆地
广东上磜复式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被引量:3
2006年
长达数km的地质探洞揭示广东上磜岩体是由两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通过地表调查和岩体内部结构的详细研究,建立了复式岩体的成因模型。与岩体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包括边缘混合岩、伟晶岩、石英萤石脉以及花岗岩中的各类中基性岩脉等,在模型中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证实本区地壳在中生代至少经历了两次原地熔融或重熔事件。
马浩明陈国能彭卓伦邵荣松庄文明
关键词:花岗岩复式岩体
花岗岩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地质特征及来源探讨
对华南众多花岗岩体暗色包体的野外观察结果表明,具有基性边的非均质包体是暗色包体的常见类型。同一岩体中的不同包体,其物质组成差异甚大。包体和捕虏体通常分布于岩体的顶部或边缘。根据包体的空间分布和地质特征,包体很有可能是由从...
彭卓伦陈国能庄文明马浩明邵荣松刘延勇
关键词: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地质特征
文献传递
韩江三角洲地质环境与灾害性地质问题被引量:1
2002年
曾强邵荣松
关键词:地质环境
有关花岗岩成因的原地重熔模型及其地质证据
该文着重介绍了有关岩浆花岗岩成因的原地重熔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及该模型对与花岗岩有关的和各处重大地质现象的解释。后者包括了岩基的空间、捕掳体和包体、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花岗岩背斜”以及与花岗岩有关的热变质作用等。
陈国能张珂李榴芬邵荣松林小明
关键词:花岗岩原地重熔地质模型
文献传递
原地重熔及其地质效应被引量:16
2001年
传统岩浆侵入模型已无法容纳与花岗岩有关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资料 .与侵入模型不同 ,近年提出的原地重熔说视上陆壳为封闭系统而不是开放系统 .该假说认为 ,花岗岩的形成实质是系统内部的物质随着熵的变化而从有序 (原始岩石 )到无序 (熔浆 ) ,再到新的有序 (花岗岩 )的过程 .文章着重介绍原地重熔的基本原理及重熔过程引起的部分地质效应 ,包括岩基的空间、岩基的大小与形态、捕掳体和暗色包体、岩体与围岩的“侵入接触”关系、“花岗岩背斜”以及花岗岩内的流动构造等 .
陈国能张珂邵荣松李榴芬林小明
关键词:花岗岩原地重熔熔渣熔浆地质效应
华南东部中、新生代断陷型红盆成因研究
断陷盆地的形成机制是近十年来地质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华南东部广泛发育中、新生代的断陷型红盆,该项研究拟在原地重熔说对该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深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些断陷盆地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内红色建造的成因.该项研究把盆地...
邵荣松
关键词:华南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