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郁健

作品数:21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会议论文
  • 8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骨折
  • 9篇关节
  • 7篇肘关节
  • 7篇创伤
  • 6篇手术
  • 6篇肘关节粘连
  • 6篇关节粘连
  • 6篇创伤后
  • 5篇胫骨
  • 4篇内踝
  • 4篇肱骨
  • 4篇踝骨
  • 4篇踝骨折
  • 4篇外科
  • 4篇外科手术
  • 3篇远端
  • 3篇远端骨折
  • 3篇三踝骨折
  • 3篇双柱固定
  • 3篇髓内

机构

  • 2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1篇郁健
  • 19篇王蕾
  • 18篇王亚梓
  • 11篇陆宸照
  • 10篇陈毓
  • 6篇刘敬锋
  • 3篇张伟滨
  • 3篇庄澄宇
  • 1篇陈哲
  • 1篇叶庭均
  • 1篇万荣
  • 1篇沈才伟
  • 1篇沈宇辉
  • 1篇袁高翔
  • 1篇徐建强
  • 1篇朱延波

传媒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第八届全国创...
  • 2篇第七届全国创...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第三届中国国...
  • 1篇第四届中华骨...
  • 1篇THE 5T...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 1篇第一届东方骨...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殊类型三踝骨折:胫骨后唇完全骨折伴内踝后丘骨折
郁健王蕾王亚梓陆宸照
股骨转子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髓内钉固定且出现医源性手术失败的4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资料,均为女性;年龄65~81岁,平均72.0岁。股骨转子问骨折3例,按改良Evans分型:ⅡB2例,Ⅲ型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1例,根据Russell—Taylor分型为IA型。人院至手术时间为3~5d,平均3.8d。结果手术失败原因:骨折复位错误2例,髓内钉置入错误2例。4例患者术后获10—14个月(平均11.6个月)随访。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中并发股骨干骨折,卧床4个月后开始部分负重,术后9个月X线片示骨折基本获愈合。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术中并发股骨近端骨折,卧床4个月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较术前骨折断端明显移位,卧床3个月后部分负重,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基本获愈合,患者生活自理,但存在髋关节内翻畸形。结论骨折复位错误和髓内钉置人错误是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手术失败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术中良好的复位、内固定物正确的放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郁健王蕾张伟滨王亚梓陈毓
关键词:髋骨折
陈旧性交锁肩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评价肱骨关节面复位加大块植骨治疗陈旧性交锁肩关节后脱位的疗效及结果。方法2002年3月-2008年4月,对18例陈旧性交锁肩关节后脱位的患者,采用肱骨关节面复位加大块植骨进行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平均为5个月,术前CT检查证实为陈旧性交锁肩关节后脱位,其中8例肱骨头前缘缺损(反Hill-Sachs征)在20%~25%之间,10例在25%,45%之间。结果术后随访1.4年,平均2.6年。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评分:优7例,良9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8%。1例患者术后肩关节僵直,但未有复发脱位。UCLA评分最高35分,最低13分,平均30分。结论采用肱骨关节面复位加大块植骨治疗创伤导致陈旧性交锁肩关节后脱位,疗效肯定,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王蕾庄澄宇刘敬锋郁健王亚梓
关键词:肩脱位骨移植外科手术
创伤后肘关节粘连之处理
目的通过对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病例的手术治疗,探讨创伤后肘关节活动受限的手术方法。方法21例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和后方入路行关节清理术和关节囊松解
王亚梓王蕾郁健陈毓陆宸照
胫骨后唇完全骨折伴内踝后丘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报道一种累及胫骨后唇和内踝后丘的特殊类型三踝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6例特殊类型三踝骨折,CT检查发现胫骨后唇横行完全骨折,有多个骨块,内踝后丘骨折。均采用手术治疗,经踝关节两侧后方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6例患者均获随访,骨折愈合,踝关节活动良好,无不稳定征象。结论根据影像学特征可及时发现这种少见类型的三踝骨折,恰当治疗能获良好效果。
郁健王蕾王亚梓陆宸照
关键词:三踝骨折
创伤后肘关节粘连之处理
目的:通过对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病例的手术治疗,探讨创伤后肘关节活动受限的手术方法。<br>  方法:21例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和后方入路行关节清理术和关节囊松解术。术后功能锻炼维持肘...
王亚梓王蕾郁健陈毓陆宸照
关键词:肘关节粘连创伤外科手术
骨肉瘤细胞HLA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
2002年
目的:探讨HLA在骨肉瘤细胞上的表达与其生物学意义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骨肉瘤标本的HL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骨肉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LA-Ⅰ类抗原表达下降(P<0.01),HLA-DR抗原表达增强(P<0.01)。典型骨肉瘤组与皮质旁骨肉瘤组相比,HLA-Ⅰ类抗原表达下降(P<0.01),而HLA-DR抗原表达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典型骨肉瘤HLA表达与肺转移和生存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肉瘤细胞与癌细胞一样,HLA-Ⅰ类抗原表达降低与其恶性程度相关;HLA-DR抗原有限的表达增强,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而杀伤肿瘤细胞。因此,HLA-Ⅰ类抗原降低或缺失是骨肉瘤细胞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
张伟滨刘敬锋朱延波郁健沈才伟
关键词:骨肉瘤人类白细胞抗原免疫逃逸生物学意义
胫骨干骨折伴同侧后踝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 探讨胫骨干骨折伴同侧无移位的后踝骨折的损伤机制与防治。方法 2001年5月至2004年11月,共收治34例胫骨干骨折伴后踝骨折,2例为开放性骨折。手术前摄胫腓骨全长和踝关节x线片,发现或怀疑有后踝骨折者,均予CT检查,术中先予后踝骨折块经皮螺钉固定,再行胫骨髓内钉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33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优良。1例患者术前漏诊,随访时发现后踝骨折,踝关节疼痛功能差。结论胫骨干合并后踝骨折在临床常见,后踝骨折漏诊是后期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术前踝关节CT检查及术中后踝精确固定是防治的关键。
郁健王亚梓陆宸照王蕾
关键词:胫骨骨折踝损伤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类型与骨密度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通过检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探索骨折严重程度与骨质疏松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女性71例,男性37例;平均年龄72.77±12.92岁;体重60.20±12.10 kg;身高164.35±10.28 cm。按Evans分型,Ⅰa、Ⅰb型为A组(57例),Ⅰc、Ⅰd型为B组(51例)。所有病人均在骨折手术前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健侧髋部及腰椎BMD值并计算T值,比较分析两组间不同部位BMD和T值是否存在差异,并由此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类型与BMD之间的关系。结果 A、B两组在身高、体重、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腰椎(L1~4)、健侧髋部、股骨粗隆间、Ward三角区、股骨颈、股骨干的平均BMD值,A组分别为1.03±0.21、0.79±0.13、0.65±0.12、0.66±0.15、0.74±0.13、0.88±0.14,平均T值(除股骨干外)分别为-0.94±1.71-、1.19±1.08-、1.09±1.02、-1.78±1.14-、1.52±0.99;B组平均BMD值分别为0.90±0.12、0.70±0.10、0.58±0.09、0.52±0.12、0.64±0.10、0.81±0.13,平均T值(除股骨干外)分别为-2.20±0.98-、1.90±0.84-、1.79±0.78-、2.74±0.93-、2.33±0.76。A组BMD值和T值均高于B组,A、B两组BMD值和T值(除股骨干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严重程度与病人BMD降低程度相关。Evans分型不仅反映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严重程度,也反映了骨质疏松骨骨质量受损程度,在决定治疗方案时需予以充分考虑。
沈宇辉袁高翔郁健王亚梓万荣徐建强张伟滨
关键词: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类型骨密度
双柱固定理念治疗粉碎性肱骨远端骨折的肘关节功能评估
郁健刘敬锋王蕾王亚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