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仲明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房山区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脱涩
  • 4篇磨盘柿
  • 2篇单宁含量
  • 2篇乙醇
  • 2篇乙醇脱氢酶
  • 2篇柿树
  • 1篇乙烯
  • 1篇引种
  • 1篇引种试验
  • 1篇引种试验初报
  • 1篇幼果
  • 1篇制工艺
  • 1篇深加工
  • 1篇深加工产品
  • 1篇失水
  • 1篇食疗
  • 1篇柿果
  • 1篇试验初报
  • 1篇甜柿
  • 1篇甜柿品种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北京市房山区...
  • 4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北京市科学技...

作者

  • 9篇郑仲明
  • 4篇王乔
  • 4篇李宝
  • 3篇高新宇
  • 2篇胡克勇
  • 2篇尚丽
  • 2篇薛晓莉
  • 2篇刘朝蓬
  • 1篇李祥欣
  • 1篇张光连
  • 1篇冷平
  • 1篇张静瑶
  • 1篇梁银娜
  • 1篇王良合
  • 1篇高永梅
  • 1篇张寅
  • 1篇孟令奎

传媒

  • 2篇中国果树
  • 2篇园艺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工业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保鲜与加工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磨盘柿温水脱涩过程中单宁含量及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研究磨盘柿果实温水脱涩过程中单宁含量和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进一步为涩柿果实利用及营养评价提供参考依据。采用40℃温水对磨盘柿进行脱涩处理,测定了脱涩过程中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单宁含量、总酚含量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经24~27h脱涩,脱涩过程中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总单宁含量介于7.32~10.62mg·g-1FW之间;可溶性单宁含量、总酚含量及亲水性物质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在前12h下降明显,之后维持较低水平;亲脂性物质的ABTS清除能力在整个脱涩过程中变化不大且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其中,总酚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
薛晓莉尚丽张静瑶郑仲明李宝
关键词:ABTS脱涩总酚
核桃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利用被引量:5
2006年
核桃(Walnut)是我国具有几千年栽,培历史的传统经济作物,近几年在种植、生产、加工、出口等方面,具有稳定发展的趋势。根据有关文献表明,核桃在我国作为保健食品由来已久,核桃乃“食药同源”,我国古代医书《本草纲目》、《食疗本草》等文献记载,核桃性味甘温,为滋补强壮品。
王乔郑仲明高新宇胡克勇
关键词:深加工产品核桃《本草纲目》经济作物食疗
柿树乙醇脱氢酶活性与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关系被引量:9
2008年
研究了4种不同脱涩类型柿(Diospyros kaki Thunb.)果实和叶片中的可溶性单宁含量、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活性和ADH最适反应温度,以了解ADH在脱涩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完全甜柿和完全甜柿果实发育前期,可溶性单宁含量逐渐降低,ADH活性逐渐增高,到果实基本完成脱涩后,ADH活性又开始降低,在不完全甜柿中变化较大;涩柿和不完全涩柿在果实近熟期,可溶性单宁含量有所下降,但不能完成脱涩,且ADH活性较低。叶片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变化与ADH没有相关性。ADH的最适反应温度在25℃左右。ADH与柿果实脱涩有一定关系。
刘朝蓬郑仲明梁银娜李宝
关键词:可溶性单宁乙醇脱氢酶脱涩
磨盘柿饼干制工艺被引量:1
2007年
从磨盘柿脱涩、干制温度以及原料成熟度几方面对干制时间和产品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人工干制磨盘柿柿饼的最佳工艺参数:烘烤前对磨盘柿日晒2~3天进行部分脱涩,然后在50~55℃条件下烘干约48h,即可生产出优质磨盘柿柿饼。
王乔高新宇高永梅郑仲明胡克勇孟令奎
关键词:干制工艺
磨盘柿标准化脱涩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采收期、二氧化碳浓度对磨盘柿脱涩的效果及脱涩后磨盘柿贮藏温度。在北京地区,磨盘柿脱涩的最佳采收期为10月15日左右,脱涩温度20℃,脱涩二氧化碳浓度为90%,脱涩时间48小时。在本课题自主研制的多功能脱涩保鲜库脱涩后可就地进行冷藏,冷藏温度为0℃,保硬天数达到30天。
郑仲明王乔高新宇
关键词:磨盘柿脱涩技术
CO_2和1-MCP组合处理对磨盘柿贮藏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以磨盘柿采后果实为材料,研究1-MCP的处理以及CO2脱涩与1-MCP组合处理对磨盘柿室温和0~1℃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可溶性单宁含量、总抗坏血酸(TAA)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贮藏过程中柿果实硬度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室温贮藏CO2处理5 d、CO2处理后进行1-MCP(CO2//1-MCP)处理10 d、1-MCP处理后进行CO2(1-MCP//CO2)处理15 d、CO2与1-MCP同时(CO2+1-MCP)处理30 d均完全软化,0~1℃贮藏75 d后硬度最高的是CO2+1-MCP处理(12.43 kg.cm-2),最低的是CO2//1-MCP处理(2.80 kg.cm-2),甚至低于CO2处理(5.71 kg.cm-2);(2)柿果实可溶性单宁和总抗坏血酸(TAA)含量与脱涩有关,CO2处理、CO2//1-MCP处理、1-MCP//CO2处理和CO2+1-MCP处理大幅低于CK和1-MCP处理,1-MCP处理抑制了可溶性单宁和TAA含量的下降;(3)室温贮藏中除CO2处理之外的处理柿果实总酚含量呈小幅上升趋势,0~1℃贮藏中CK、1-MCP处理、1-MCP//CO2处理和CO2+1-MCP处理的总酚含量稳定在9.91~12.38 mg.g-1FW之间,CO2处理和CO2//1-MCP处理于30 d之后迅速下降,至75 d时分别只有6.83和6.32 mg.g-1FW;(4)各组处理柿果实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值(ORAC)的变化趋势与总酚含量大致相当。研究发现,1-MCP能有效阻止磨盘柿果实贮藏期间的硬度、可溶性单宁含量、TAA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下降,CO2脱涩与1-MCP处理的不同顺序对硬度和抗氧化活性影响巨大,但对可溶性单宁和TAA含量影响甚微;先CO2脱涩后1-MCP处理对磨盘柿贮藏效应影响不大,1-MCP处理和高浓度CO2脱涩同时进行是磨盘柿脱涩保鲜的最优方案。
张寅薛晓莉尚丽郑仲明李宝
关键词:磨盘柿贮藏1-MCPCO2
柿果萼ABA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NCED的克隆及ABA对柿离体幼果乙烯的调节被引量:11
2009年
柿子通常被归类为呼吸跃变型果实.然而,与典型的跃变型果实不同,它表现出独特的跃变特性,即越早期采下的果实,乙烯产生量越大.为了弄清柿离体幼果的乙烯生成及诱导机制,从果萼中克隆了1个编码ABA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DK-NCED1)的cDNA片段,并分析其在离体幼果中的表达及其产物ABA对乙烯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幼果采后置于室温下,萼片首先失水,其DK-NCED1基因于采后第1天开始表达,并伴随着ABA的快速积累,ABA在采后第2天达到峰值,然后下降.果萼中DK-ACS2和DK-ACO1基因从采后第2天开始表达,乙烯随即诱导产生,并于第3天达到峰值.果实中也存在上述变化模式,但各项指标均比果萼晚1d,且果肉硬度从采后第4天急速下降,并于第6天完全软化.外源ABA或NDGA(一种NCED酶抑制剂)对离体幼果DK-NCED1基因的表达无影响,但却促进或抑制了果实中乙烯合成酶基因DK-ACS2及氧化酶基因DK-ACO1的表达及其乙烯的生成,促进或延迟了幼果的软化.结果表明,柿幼果采后,失水胁迫诱导了果萼中DK-NCED1基因的表达,并诱导ABA的快速积累;ABA达到一定值后触发乙烯生物合成酶基因DK-ACS2和氧化酶基因DK-ACO1基因的表达,乙烯随即生成并扩散至果肉,作为二级信号刺激果肉中乙烯的合成,并引发乙烯的跃变,使果实软化.
冷平张光连李祥欣王良合郑仲明
关键词:乙烯失水萼片
8个甜柿品种在北京房山引种试验初报被引量:1
2009年
2004—2007年在北京市房山区小气候较好的山前暖区进行了8个甜柿品种栽培试验。经4年观察,初步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热量充足区域高接栽培的优良甜柿品种太秋、新秋、阳丰。
郑仲明王乔
关键词:甜柿引种高接
柿树乙醇脱氢酶在果实发育期及不同器官间的分布特点被引量:3
2008年
为研究不同类型柿果实的脱涩与乙醇脱氢酶(ADH)之间的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4种类型的5个柿品种不同部位和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ADH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期的果实中,不同脱涩类型柿果实的ADH均表现2条谱带,完全甜柿和不完全甜柿果实的ADH酶带谱型一致,不完全涩柿果实的ADH酶带中独有一条更靠近负极的谱带,而完全涩柿中则没有检测到ADH同工酶带;果实发育过程中,2个完全甜柿出现酶带的时期较早,分别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不完全甜柿和不完全涩柿则在果实发育后期(8月底和9月中旬)出现酶带,而完全涩柿果实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ADH同工酶带。不同器官的ADH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时在不同器官中共检测到5条ADH同工酶谱带,其中酶带b、酶带d、酶带b和c分别是柿果实、叶片、枝皮的特征性酶带,说明ADH同工酶具有器官特异性。本试验初步研究了柿果实发育过程中ADH在不同器官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ADH在柿不同脱涩类型果实脱涩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提供参考。
刘朝蓬郑仲明李宝
关键词:乙醇脱氢酶同工酶脱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