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伟
-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行阑尾切除术后并发肠系膜静脉血栓一例
- 2006年
- 患者男,汉族,61岁,在藏居住38年。因患“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曾于我院行阑尾切除术并常规使用止血药1d。术后患者恢复良好,7d后拆线出院。术后第14天患者因上腹部不适伴腹胀4h再次由急诊收入院。查体:T36.4℃,P90次/min,It22次/min,BP113/60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轻度膨胀,未见胃肠型及胃肠蠕动波,全腹软,中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肠鸣音弱,1次/min。
- 徐建国刘厚东杜富波王茂旭郑建伟
- 关键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术后并发肠系膜静脉血栓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上腹部不适胃肠型
- L-arginine在高原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细菌易位中的作用研究
- 2002年
- 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细菌易位的机制及精氨酸能否有效改善肠道细菌易位。方法: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基础上,对门静脉血、回肠系膜淋巴结进行肠道细菌培养。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液及淋巴结可能培养出大肠埃希氏菌。但精氨酸预处理组与相同阻断时间组之间无差异。结论:高原地区第一肝门阻断的时间对肠道细菌易位有显著影响,但精氨酸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肠道细菌易位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 童宗焰李素芝王茂旭刘厚东郑建伟周萍
-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细菌易位L-ARGININE
- 高原犬自身胆汁灌注胰管致急性胰腺炎的病理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犬自身胆汁以不同压力、不同持续时间灌注 2h,C组 4 0kPa灌注 6h胰管致高原犬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的病理改变。方法 :将本地健康成年杂种犬 30只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6只 ,以不同压力、不同持续时间将自身胆汁灌注入胰管 ,观察胰腺的病理改变。结果 :胆汁灌注的压力越大 ,持续时间越长 ,越容易引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早期即有胰腺微循环障碍发生。结论 :胆汁灌注的压力。
- 王茂旭李素芝李玲莉刘厚东郑建伟杜富波
- 关键词:胰管急性胰腺炎病理学AP手术
- L—精氨酸预处理对高原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环境下外源性L—精氨酸预处理在鼠第一肝门阻断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基础上建立L—精氨酸预处理模型,观察其保护作用。结果血清GSH-ST及MDA活性外源性L—精安酸预处理组各时相点均明显高于S组;而I/R组各时相点则明显较S组及IPC组为高,血清CAT活性L—精氨酸组各时相点均明显低于S组而高于I/R组,差异非常显著。结论L—精氨酸预处理对高原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其机理与L—精氨酸预处理明显减少高原缺氧环境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高原大鼠I/R时肝细胞损伤及改善肝脏微循环有关。
- 洛桑曲珍王茂旭郑建伟
- 关键词:L-精氨酸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肝高原缺氧时相酸预处理
- 卵黄管未闭、内疝形成导致肠梗阻1例报告被引量:2
- 2003年
- 王茂旭刘厚东郑建伟
- 关键词:卵黄管未闭肠梗阻病因病例报告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紊乱发生及发展机制被引量:17
- 2021年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指慢性肝损伤致肝窦结构和功能异常,阻碍门-体血液回流,导致以门静脉系统压力逐渐升高为临床表现的系列综合征。肝内血流阻力增加和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增大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发生的主要原因。肝窦结构和功能异常不仅引起血流阻力增加,还导致肝窦血液与肝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障碍,从而诱发内脏动脉扩张,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增大,进而推动门静脉系统压力持续升高。内脏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是诱发病人出现高动力循环的重要因素。随着疾病进展,门静脉高压可不断促进高动力循环活跃,高动力循环反之又可促进门静脉高压进展,形成恶性循环,是终末期肝病难以逆转、不可治疗的主要原因。笔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内脏血流动力学紊乱和高动力循环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文献综述。
- 黄登曹君贵叶航羊王云郑建伟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高动力循环
- 高原鼠第一肝门持续阻断的安全时限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高原鼠第一肝门持续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高原实验组及低海拔对照组。实验组及低海拔对照组均分为持续阻断 15分钟、30分钟、6 0分钟、90分钟及 12 0分钟组。无菌条件下用无创血管夹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 ,造成包括尾叶在内的全部肝实质缺血 ,再灌注 1h、3h、6h及 2 4h后处死存活鼠 ,测定血清AST及GSH -ST的活性 ,并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高原鼠第一肝门持续阻断 6 0分钟以下无实验动物死亡 ,病理改变为可逆性的 ,持续阻断 90分钟及 12 0分钟组实验动物存活率明显降低 ,病理改变为不可逆性 ,血清AST及GSH -ST活性亦明显较持续阻断 6 0分钟及以下各组为高 ,明显短于低海拔对照组的 90分钟。结论
- 王茂旭李素芝刘厚东郑建伟杜富波程广明
- 关键词:入肝血流阻断
- 胰床U形管引流术在高原地区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3年
- 张旭濮蓉郑建伟
-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手术时机
- 奥曲肽治疗胆瘘7例报告
- 2001年
- 王茂旭王雪梅贾珂郑建伟卢灿荣
- 关键词:胆瘘药物治疗奥曲肽
- 高原鼠L-精氨酸预处理与第一肝门阻断时肠道细菌易位
- 2006年
- 目的探讨高原鼠L-精氨酸预处理对第一肝门阻断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肠道细菌易位有无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在高原环境饲养14天后分为假手术组(5只)及实验组(持续阻断30分钟及60分钟组,L-精氨酸预处理加持续阻断30分钟及60分钟,每组5只)。无菌条件下用无损伤血管夹阻断大鼠第一肝门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再灌注24小时后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取门静脉血、回肠系膜淋巴结进行肠道细菌培养。观察外源性L-精氨酸预处理对第一肝门阻断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肠道细菌易位有无保护作用。结果假手术组未培养出细菌;持续阻断30分钟组2例、持续阻断60分钟组5例、外源性断60分钟组5例血液及淋巴结均培养出大肠埃希氏菌。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持续阻断60分钟组亦明显高于持续阻断30分钟组,便各预处理组与相同阻断时间组之间无差异。结论高原第一肝门阻断的时间及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肠道细菌易位有显著的影响,但外源性L-精氨酸预处理对高原第一肝门阻断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肠道细菌易位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 郑建伟王茂旭罗欢妮刘晶刘厚东程广明
- 关键词:L精氨酸肝门阻断细菌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