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志鹏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救治
  • 3篇创伤
  • 2篇盆骨
  • 2篇骨盆
  • 2篇骨盆骨折
  • 2篇骨折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钠
  • 1篇敌敌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分叉
  • 1篇动脉体瘤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衰...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损害
  • 1篇休克
  • 1篇血流

机构

  • 8篇厦门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郑志鹏
  • 7篇石聪辉
  • 4篇陈桂喜
  • 4篇郁毅刚
  • 4篇吴燕生
  • 3篇纪旭
  • 2篇康德
  • 1篇李金雨
  • 1篇欧阳林
  • 1篇何明长
  • 1篇林腾珠
  • 1篇刘惠娜
  • 1篇曾志伟
  • 1篇李昌
  • 1篇王翠玉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后并脑梗死一例
2010年
患者,女性,70岁。因发现左颈部无痛性肿块3年余于2010年1月5日入院。查体:左颈前外侧区上部见一大小约2cm×3.5cm×4.2cm的肿块,质硬,前后方向活动度好,上下方向固定,无压痛。颈部彩超示:左颈部混合回声,瘤体血流丰富,与颈动脉分叉部分包绕,与颈外动脉部分粘连。
石聪辉何明长何明长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脑梗死颈外动脉左颈部颈动脉分叉无痛性肿块
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型和危重型竹叶青蛇咬伤的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重型和危重型竹叶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8例重型和危重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给患者早期注射抗蛇毒血清、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加外涂以及伤口切开排毒等治疗基础上,根据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分为肝素治疗组和非肝素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伤肢肿胀程度、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皮肤黏膜或消化道出血情况、输血情况、咬伤局部症状、住院时间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伤肢肿胀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d时,肝素治疗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高于非肝素治疗组〔×109/L:210.0(160.0,252.0)比136.0(104.0,198.5),P<0.05〕;而两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 d时,肝素治疗组血浆凝血酶时间(TT)较3 d时明显缩短〔s:30.3(20.4,37.0)比34.7(24.0,73.4),P<0.05〕,且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非肝素治疗组〔g/L:0.60(0.31,1.07)比0.20(0.14,0.60),P<0.01〕。肝素治疗组治疗期间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肝素治疗组〔21.7%(5/23)比64.0%(16/25),P<0.01〕;肝素与非肝素治疗组分别有11例和18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及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肝素与非肝素治疗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6.91±1.92比7.48±2.2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周至1个月,均无死亡及局部皮肤软组织坏死病例。结论对于重型和危重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在注射抗蛇毒血清、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加外涂以及伤口切开排毒等基础上,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等综合治疗,有利于肢体肿胀及炎症消退,减少输血,促进凝血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郑志鹏郁毅刚吴燕生郑泽源林庆斌刘美玲曾庆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出凝血时间竹叶青蛇咬伤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及膀胱破裂的急诊处理
2012年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及膀胱破裂的急诊诊断与治疗,提高骨盆骨折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及泌尿外科2000—2010年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及膀胱破裂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中合并后尿道断裂41例,合并膀胱破裂15例,4例同时有后尿道断裂和膀胱破裂二种合并伤。41例合并后尿道断裂中6例病情较重,只行膀胱穿刺造瘘,29例行尿道会师术加牵引,6例未能手术;15例合并膀胱破裂的患者中2例行尿道会师术和膀胱修补术,另外11例膀胱破裂者行膀胱修补术,2例未能手术。本组患者死亡8例,病死率15.4%(8/52),6例未能行急诊手术者死于不可控制的出血,2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骨盆骨折并发症多,应尽早明确诊断;对常规抗休克无效者可在急诊行骨盆外固定术及急诊介入栓塞术止血,待病情稳定后进行相关处理。
李金雨陈桂喜吴燕生郑志鹏石聪辉陈功雷曾庆诠曾志伟李昌
关键词:骨盆骨折创伤救治尿道断裂膀胱破裂
应用介入栓塞技术救治血流动力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被引量:2
2013年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常合并多发伤,其死亡率高达40%~60%。早期难以控制的失血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休克,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和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临床处理棘手,需要早期积极地进行临床评估和干预治疗。在排除了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导致的持续失血后,对于仍有持续存在难以纠正或不断进展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笔者发现,传统的骨盆外固定减少骨折断端的出血、盆腔填塞减少盆腔静脉及静脉丛出血等方法,往往难以充分有效控制出血,纠正休克,因此尝试早期明确诊断后,在同步抗休克、扩容、监护、生命支持治疗基础上,开通绿色通道,直接进入介入室,应用介入栓塞技术,以明胶海绵颗粒、PVA颗粒及钢丝圈作为栓塞材料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栓塞出血责任动脉,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从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利用此手术方法救治疗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4例,达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康德欧阳林陈桂喜陈功雷石聪辉吴燕生纪旭郑志鹏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骨盆骨折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救绿色通道,观察55例创伤患者的急救情况,以过去未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的3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绿色通道组死亡率较对照组减低(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缩短了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显著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促进了创伤学人才的培养。
康德陈桂喜石聪辉吴燕生郑志鹏陈功雷曾庆铨纪旭王翠玉林腾珠
关键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救治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急性胰腺炎合并坏死感染中的治疗效果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策略对急性胰腺炎合并坏死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经PCD治疗的70例急性胰腺炎(AP)合并坏死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n=35)和改良组(n=35)。2组患者首次PCD的指征和原则相同,但后续引流效果不佳时的处理策略不同:常规组仅采取1次调整引流管位置或重新置管的措施,再引流效果仍不佳者直接改行清创引流(经腹腔镜、肾镜或开腹手术);改良组采用早期、多次、多处调整引流管或逐级更换大孔径引流管的措施,直至无效改行清创引流。对比2组患者PCD次数、引流管最大孔径、引流总天数、胰腺坏死清创引流术干预率、首次PCD引流后住院天数、ICU再入住率、再次住院率、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改良组接受PCD总次数、最终放置引流管的最大孔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或P<0.01),改良组前两次PCD时间间隔显著短于常规组(P<0.01),但2组引流总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PCD后需要接受手术清创干预的比例和再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引流总天数、首次PCD引流后住院天数、ICU再入住率、再次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合并坏死感染经PCD引流效果不佳时,通过早期、多次、多处调整引流管或逐渐更换大孔径引流这一改良的积极PCD策略,可以降低再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和需要接受胰腺坏死清创引流的比例,且并不增加相关并发症风险。
石聪辉夏挺郁毅刚郑志鹏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57例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救治体会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总结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的临床特征和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57例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34例,年龄38(18~80)岁,均为口服中毒.在重症监护下,给予基础救治措施,包括清除毒物、特效解毒剂、血液净化、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针对顽固性低血压和严重心律失常在积极给予容量复苏、纠正酸中毒、稳定内环境的同时,增加保护心肌药、血管活性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的使用,必要时安装临时起搏器.观察患者心脏损害发生情况、转归和预后,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73.7%(42/57)的患者合并不同程度心脏损害,表现为心肌酶谱不同程度升高42例(100.0%)、心电图改变39例(92.9%)、心律失常25例(59.5%)、低血压14例(33.3%)、高血压2例(4.8%).本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10 d,平均(5.6±1.7)d;总住院时间2~14 d,平均(9.5±2.4)d.本组患者治愈45例,好转5例,死亡7例(12.3%),其中4例死于心搏骤停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较存活者低(分:3.4±0.6比4.3±1.1,P=0.039),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存活者高〔57.1%(4/7)比20.0%(10/50),P=0.033〕.安装临时起搏器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安装临时起搏器者〔20.0%(10/50)比0(0/7),P<0.01〕.存活和死亡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岁:36.8±10.4比39.5±11.2,P=0.526).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6分〔优势比(OR)=2.417,95%可信区间(95%CI)为1.853~4.692,P=0.028〕、伴严重心律失常(OR=1.438,95%CI为1.072~3.739,P=0.031)是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安装�
石聪辉吴贤聪郑志鹏郁毅刚沈清音庄佳毅刘惠娜
关键词:敌敌畏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脏损害临时起搏器
脾脏损伤非手术治疗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脾脏损伤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特征。方法2014年1月—2019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127例钝性脾脏损伤患者,男性105例,女性22例;年龄8~67岁,平均37.2岁。脾脏损伤严重程度分级(中国天津4级法):Ⅰ级28例、Ⅱ级44例、Ⅲ级37例、Ⅳ级18例。其中78例经非手术治疗(NOM组):68例重症监护下内科NOM,1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后痊愈,49例接受手术治疗(OM组):40例直接选择OM,9例NOM失败后改行OM。手术方式:生物胶粘合止血+缝合修补术2例、射频凝固止血+缝合修补术2例、脾部分切除术5例、脾切除术40例。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一般资料、脾脏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有无输血、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情况。结果NOM的比例61.4%(78/127),接受OM的比例38.6%(49/127)。NOM组成功率89.7%(78/87)。与OM组比较,NOM组患者脾脏损伤分级较轻(Ⅰ~Ⅱ级所占比例较高,85.9%vs.10.2%,χ^2=70.229)、需要输血的比例较小(32.1%vs.75.5%,χ^2=22.748)、ICU住院时间[(3.0±0.2)d vs.(4.5±0.6)d,t=20.389]和总住院时间[(15.3±1.5)d vs.(17.6±1.8)d,t=7.780]较短、病死率较低(0%vs.6.1%,χ^2=5.1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OM是处理脾脏损伤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加强病情评估和病例筛选有助于提高非手术治疗成功率。
石聪辉纪旭夏挺郁毅刚郑志鹏刘美玲陈桂喜
关键词:脾脏损伤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