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馨
- 作品数:21 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及预后评价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实际发生情况,相关临床影响因素,及对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阜外医院特需病房(18病区)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41例,围手术期及术后规律口服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术后使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测定血小板反应性,将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凝血块最大强度(MA_(ADP))>47mm且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50%的患者纳入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post-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PPR)组,其他患者纳入血小板反应正常(Normal Platelet Reactivity,NPR)组,比较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冠脉病变范围、支架数量、实验室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PPR的因素。进行三年随访,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341例患者HPPR的发生率达25.8%,在HPPR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吸烟、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因素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0.976,95%CI:0.952~1,P<0.05)、性别(OR=2.815,95%CI:1.339~5.916,P<0.05)、Fbg(OR=0.553 95%CI:0.375-0.816,P<0.05)为HPPR独立影响因素;两组在MACE事件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女性、Fbg升高为HPPR的独立危险因素,HPPR与缺血事件发生无明显关系。
- 房晓楠鲁洁郑欣馨郭颖宋昌鹏黄晓红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血清Irisin水平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血清Irisin水平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入选阜外医院147例住院患者。应用自动分析仪测定Ba-PWV及肱动脉和踝动脉收缩压,计算踝臂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依据Ba-PWV将入组患者分为Ba-PWV较高组(n=93,Ba-PWV≥1 400 cm/s)和Ba-PWV较低组(n=54,Ba-PWV<1 400 cm/s);依据踝臂指数将入组患者分为踝臂指数较低组(n=31,踝臂指数<0.9)和踝臂指数较高组(n=116,踝臂指数≥0.9)。结果:与Ba-PWV较低组比较,Ba-PWV较高组患者年龄较大(P=0.035)、高血压比例较高(P=0.006)、血沉较快(P=0.020)、空腹血糖较高(P=0.002)、血清Irisin水平较低(P=0.007)。将上述变量纳入多因素向后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高Ba-PWV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0.559,P=0.003,OR=0.572,95%CI:0.394~0.831)。与踝臂指数较低组比较,踝臂指数较高组患者年龄较小(P=0.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P=0.004)、血清总胆固醇较低(P=0.002)、空腹血糖较低(P=0.007)、载脂蛋白B较低(P=0.030)、吸烟人数较多(P=0.045)、血清Irisin水平较高(P=0.014)。将上述变量纳入多因素向后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低踝臂指数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0.734,P=0.035,OR=0.480,95%CI:0.243~0.949)。结论:Irisin与大动脉硬化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 宋昌鹏伍熙郭颖郑欣馨鲁洁房晓楠黄晓红
- 关键词:动脉硬化踝臂指数
- 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二尖瓣脱垂(MV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阜外医院行外科手术的MVP患者14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在术后进行随访。根据瓣叶和腱索病理检查结果,将其中71例MVP患者分为黏液样变性组(52例)和非黏液样变性组(19例)。结果MVP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呼吸困难占59.5%(88/148),胸闷和胸痛占52.7%(78/148),心悸占36.5%(54/148)。采用的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修复成形术144例(97.3%)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4例(2.7%)。MVP患者中二尖瓣后叶脱垂占68.9%(102/148),病理类型中黏液样变性占73.2%(52/71),纤维化变性占8.5%(6/71),纤维素样坏死占8.5%(6/71)。与非黏液样变性组比较,黏液样变性组术前合并心房颤动比率较低[5.8%(3/52)比42.1%(8/19),P〈0.01],术前左心房内径较小[(43.2±6.5) mm比(48.2±8.9) mm,P〈0.05],后叶脱垂、腱索延长和瓣叶增厚比率均较高[分别为94.2%(49/52)比63.2%(12/19),P〈0.01;26.9%(14/52)比0,P〈0.05;76.9%(40/52)比52.6%(10/19),P〈0.05]。术后随访39.0(22.3,57.0)个月,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径[(38.5±7.1) mm比(45.3±8.3) mm,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8.9±6.2) mm比(57.5±7.6) mm,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61.2±7.1)%比(65.1±6.2)%,P〈0.01]和二尖瓣中量以上反流比率[1.4%(2/148)比100.0%(148/148),P〈0.01]均小于术前。结论MVP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为主,黏液样变性是MVP最主要的病理类型,腱索延长和瓣叶增厚是其特征性改变。MVP患者通过外科手术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郭颖王水云段雪晶伍熙郑欣馨鲁洁黄晓红
- 关键词:二尖瓣脱垂预后心脏外科手术
-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现状被引量:46
- 2007年
- 郑欣馨荆志成
-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血浆D-二聚体溶栓治疗抗凝治疗
- 高血小板反应性的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临床研究
- 伍熙刘岗鲁洁郑欣馨崔锦刚赵雪燕郭颖黄晓红
- 溶酶体酸脂酶基因变异与冠心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 2020年
- 目的在中国人群中验证溶酶体酸脂酶(LAL)基因变异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68个冠心病病例和430个正常对照的人群,采用PCR-LDR法对rs1412444进行基因分型。按照显性模式、隐性模式和加性模式进行关联分析,探讨rs1412444变异与冠心病风险的关联。结果rs1412444基因型变异与冠心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与携带G基因型相比,携带A等位基因能够显著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经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LIPA-rs1412444 A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野生型G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仍显示冠心病易感性增加(显性模式:OR=1.37,95%CI:1.01-1.88,P=0.046;加性模式:OR=1.30,95%CI:1.02-1.65,P=0.032)。结论LIPA基因多态性位点rs1412444可能是预测冠心病发病的新遗传标记,溶酶体酸脂酶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 徐延路柯晓惠汝太李莉郑欣馨
- 关键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脂质代谢冠心病
- 可溶性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s 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03至2016-02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改良Morrow手术的HOCM患者2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s ST2与Gal-3水平。根据血浆s ST2水平进行三分位数分组:低s ST2组(<9.05 ng/ml)、中s ST2组(9.05~16.74 ng/ml)及高s ST2组(>16.74 ng/ml);根据血浆Gal-3水平进行三分位数分组:低Gal-3组(<6.19 ng/ml)、中Gal-3组(6.19~8.22 ng/ml)、高Gal-3组(>8.22 ng/ml)。另外收集了42例无心脏疾病的志愿者血液样本作为正常对照,并按照性别和年龄匹配了42例HOCM患者,比较两者血浆中sS T2与Gal-3水平的差异。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血浆sS T2和Gal-3水平对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或心血管住院)的预测价值。结果:ELISA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者相比,HOCM患者的血浆s ST2和Gal-3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中位随访26个月时,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浆s ST2及Gal-3不同水平组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log-rank P分别为0.06和0.68)。Cox回归分析表明,血浆sS T2和Gal-3水平都不能独立预测终点事件(P均>0.05),而年龄是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6,95%CI:1.02~1.11,P<0.01)。结论:尽管HOCM患者的血浆sS T2与Gal-3水平升高,但血浆sS T2和Gal-3水平与心肌切除术后HOCM患者临床预后无关。年龄增长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HOCM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住院的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 鲁洁黄晓红伍熙崔颢王婧金肖明虎郭颖宋昌鹏郑欣馨房晓楠王水云
- 关键词:半乳糖凝集素-3
- 14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外科治疗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2012-01至2017-12期间,14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在阜外医院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疗效。
- 宋昌鹏郭颖郑欣馨鲁洁房晓楠王水云黄晓红
- 关键词:主动脉瓣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治疗疗效分析
- 微RNA-372-3p负调控FBXO11参与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的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在心肌成纤维细胞(CFs)活化过程中,微RNA(miRNA)对FBXO11表达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正常心肌成纤维细胞(hCFs)经miR-372-3p mimics转染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后,采用qRT-PCR检测FBXO11及hCFs活化标志物的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FBXO11与miR-372-3p的结合情况。结果hCFs活化后,FBXO11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调,且与hCFs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敲除FBXO11后,hCFs活化标志物表达下调。在hCFs体外纤维化诱导模型中,miR-372-3p表达下调,且与FBXO11呈显著负相关。miR-372-3p通过与FBXO113′非翻译区(3′UTR)的特定位点结合,对FBXO11进行转录后调控。过表达miR-372-3p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FBXO11高表达和hCFs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升高。结论miR-372-3p通过负调控FBXO11表达参与hCFs活化。
- 柯晓易明陈俊羽郑欣馨徐延路
- 关键词:心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 外科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14例临床特点及疗效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分析接受外科治疗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阜外医院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术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的术前、术后和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结合预后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4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8.1±11.9)岁;术前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Ⅵ级患者11例,Ⅱ级患者3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5例.术后室间隔厚度[(13.9±5.3)mm比(18.1±4.5)mm]、左心室流出道压差[(11.6±7.9)mmHg(1 mmHg=0.133 kPa)比(94.2±37.3)mmHg]、左心房内径[(38.1±6.9)mm比(44.4±6.6)mm]和左心室射血分数[(63.2%±4.2%)比(69.0%±8.6%)]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随访(5.6±0.9)个月期间未发生死亡及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除1例患者再次出现心室间隔增厚,其余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和左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临床合并症多,外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宋昌鹏黄晓红郭颖郑欣馨鲁洁房晓楠王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