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废水
  • 5篇水处理
  • 4篇水质
  • 4篇废水处理
  • 3篇絮凝
  • 3篇絮凝反应
  • 3篇水质模型
  • 3篇工业废水
  • 2篇絮凝法
  • 2篇絮凝法处理
  • 2篇生物炭
  • 2篇生物絮凝
  • 2篇中试
  • 2篇中试研究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絮凝
  • 2篇含铬
  • 2篇含铬工业废水
  • 1篇氮肥工业
  • 1篇亚麻

机构

  • 9篇黑龙江省环境...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9篇郝醒华
  • 3篇陈丽春
  • 2篇刘继凤
  • 2篇李景风
  • 2篇邱立平
  • 2篇马军
  • 1篇王龙
  • 1篇孙平昊
  • 1篇李冬茹

传媒

  • 6篇北方环境
  • 1篇哈尔滨建筑大...
  • 1篇黑龙江大学自...
  • 1篇污染防治技术

年份

  • 2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亚麻印染煮漂废水治理研究
2001年
本文介绍了亚麻印染废水煮漂废水的水质特性和排放规律,并提出治理方案,高效经济,无二次污染,是较为理想的漂染废水处理工艺。
郝醒华陈丽春李冬茹
关键词:废水治理水质特性漂染废水水处理工艺亚麻
废水回用的新技术——微滤和紫外线消毒法被引量:3
2001年
本文探讨了用于废水回用的微滤和紫外线消毒法,这是一种较新的技术,它高效、低耗、可广泛地应用于小型设备和家用水和开发方面。
李景风郝醒华
关键词:废水回用紫外线消毒
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含铬工业废水中试研究被引量:19
2001年
以硫酸盐还原菌为生物絮凝剂探讨了处理含铬工业废水的效果。为了寻求该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参数,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动态中试研究,系统分析了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7.5~8.0;水温10℃以上;最高进水Cr6+浓度100mg/L;活性菌浓度0.8‰~1.2‰、反应时间13~16min。并进一步尝试将絮凝理论、生化理论与水力学动态平衡理论结合起来,推出多因子相关的絮凝反应动态模拟水质模型,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马军邱立平郝醒华陈丽春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工业废水中试絮凝反应水质模型
生物炭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本项研究将新兴污水处理技术生物炭工艺与物化法生化法融为一体,应用于高浓度污水处理工程,并从工艺原理、特征、主要形式、工艺参数、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证,为以往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短缺状况开辟出一条新途径。
刘继凤郝醒华陈卫东
关键词:生物炭深度处理滤料反冲洗污水处理工程废水处理
微生物絮凝反应动态模拟水质模型被引量:1
2002年
探讨了以硫酸盐还原菌为生物絮凝剂处理工业废水的效果,并进行了动态中试研究,以寻求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参数。系统分析了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并进一步尝试将絮凝理论、生化理论与水力学动态平衡理论结合起来,推出多因子相关的絮凝反应动态模拟水质模型,为该技术应用于工程自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郝醒华李景风孙平昊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工业废水水质模型废水处理
生物炭微型快滤机被引量:2
2000年
本文研究将新兴技术生物炭处理工艺与物理化学法融为一体,制成微型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为以往治理技术短缺的高浓度小水量污水治理开辟出一条新途径。
郝醒华王龙尚福全
关键词:生物炭有机废水过滤机废水处理
氨氮水处理技术研究被引量:13
2001年
氮肥工业废水水量大,水质成分复杂,排氨浓度高。从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入手,探讨了碳源短缺解决途径、稀氨水回收办法、生物脱氮运行参数,最后确定了各浓度范围处理方案及其经济分析结果。
郝醒华刘继凤陈云伟
关键词:含氮废水稀氨水氮肥工业气提吹脱生化法
采金船废水现场处理技术研究
2002年
本文在详细调查了采金船排水特征基础上,针对其水量大,泥沙量高,不易沉降的特点,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和现场实验,制定出最佳污水处理方案,并且给出设计参数和经济分析结果,为采金船排水现场直接处理提供依据。
郝醒华潘晔
关键词:现场处理混凝沉淀废水处理砂金矿
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含铬工业废水动态中试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以硫酸盐还原菌为生物絮凝剂探讨了处理含铬工业废水的效果。为了寻求该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参数,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动态中试研究,系统分析了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7.5~8.0、水温10℃以上、最高进水Cr^(6+)浓度100mg/l、活性菌浓度0.8~1.2‰、反应时间13~16min。并进一步尝试将絮凝理论、生化理论与水力学动态平衡理论结合起来,推出多因子相关的絮凝反应动态模拟水质模型,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郝醒华陈丽春马军邱立平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工业废水絮凝反应水质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