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扬
- 作品数:14 被引量:72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融合儒家文化,构建中国企业文化
-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民族之所以繁衍至今,靠的就是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一直走着引进国外模式的方法。苏联模式、美欧模式,在中国市场的运作过程中均出现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实现中国模式与国外模式的...
- 郭扬
- 关键词:儒家文化企业文化领导者
- 文献传递
- 后疫情时代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23年
- 从市场力、政府力和基础能力出发,建立中国跨境电商发展“供求-引导-潜力”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供求机制、引导机制和潜力机制均显著影响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其中,引导机制影响程度高于供求机制和潜力机制,但市场因素对跨境电商的影响程度偏弱。进一步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应用跨境电商政策的能力和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马太效应将逐渐显现;地理区位优势不再对跨境电商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未阻碍跨境电商规模增长,但对其发展潜力产生影响。说明中国跨境电商呈现区域非均衡发展态势,部分地区市场主体薄弱,抗风险能力较低。各地应找准功能定位,培育市场主体,运用好配套服务,推进跨境电商健康发展。
- 郭扬
- 基于心理博弈的中国与中亚非资源型产业多维合作体系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非资源型产业合作是中国与中亚延伸经贸合作层次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利用心理博弈理论,分析共赢理念下,中国与中亚的合作信念与动机,寻找合作的切入点,认为实现共赢的非资源型产业合作是未来必然选择的目标。为厘清双方合作中尚处于黑匣子状态的善意函数,本文从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两个层面,分析六力作用下影响合作的复合动力机制,探寻合作的着力点。并利用分位数进一步探索动力因素的影响程度,发现大国竞争是未来影响中国与中亚非资源型产业合作的重要因素。为应对中亚市场的大国竞争,应探索"企业——产业——产业体系"多重路径,最终形成"共赢目标——复合动力机制——多重路径"的多维合作体系。
- 郭扬李金叶
- 关键词:能源心理博弈
- 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动力因素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本文从当前我国加工贸易空间格局出发,基于1981~2015年我国加工贸易数据及2004~2014年东中西部面板数据,运用加工贸易贡献度、加工贸易本国配套率及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后危机时代我国东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内外驱动因素。在整体测算基础上,本文认为:加工贸易对外贸的贡献度存在极大值(50%~55%)并无限趋近固定值(30%~35%),且发展程度越高,受劳动要素的制约程度就越高,受资本要素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就越低。
- 郭扬李金叶
- 关键词: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动力因素
- 碳中和背景下新疆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质量研究
- 2022年
- 文章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为基础,利用1978~2019年数据,运用超越对数函数、要素产出弹性、要素替代弹性,研究新疆新能源对化石能源“量”的替代性和“质”的替代性。其中,“量”的替代性是以规模替代为基础,以经济贡献程度及数量替代程度为内容;“质”的替代性是以技术成熟为基础,以政策扶持程度及技术进步程度为内容。结果显示,新疆新能源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呈∽型曲线关系,相较于其他要素,其对经济贡献程度偏弱,但发展潜力较大;新能源与化石能源之间存在强替代关系,技术进步程度虽快于其他要素,但下降速度较快,或因政策扶持内容过于宽泛、新能源高端产业链技术壁垒,使得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技术瓶颈。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细化新能源准入标准、奖惩机制,培育具有竞争实力的市场主体,推进新疆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 郭扬李金叶
- 关键词:新能源化石能源
- 世界视域下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驱动效应被引量:10
- 2022年
- 文章立足经济人、社会人、政治人假说,从盈利动机、互惠动机、恐惧动机视角,利用1965—2019年79个国家相关数据,分析市场、政府、国际竞争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经济、社会、政治三维驱动效应。结果显示,化石能源价格正向、环境污染和能源自给度负向影响新能源替代进程,且研究区间内环境污染对新能源替代的倒逼作用最为显著,说明新一轮能源革命初期,全球环境治理及减排意愿驱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但各国“碳减排”博弈增加了新能源替代的复杂性,特别是部分发达国家在承担全球环境治理责任方面出现意见分歧,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尚未达成共识,依靠“减排承诺”倒逼新能源替代的前景不容乐观。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能源禀赋先天优势与经济积累后天优势分别影响新能源“量”与“质”的替代进程,能源禀赋先天优势延缓了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进程,而后天优势则使高收入国家凭借制度、技术、话语权等,更易占据新能源产业链的绿色、高附加值环节。与此同时,各国能源战略影响其新能源“质”与“量”的替代程度,不同战略选择下,各国新能源发展速度、领域及纠偏能力各不相同,其中由分布式、消费端衔接等共同构成的微观主体绿色发展意愿,有利于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在新能源领域虽然后发先至,但仍面临新能源发展基础薄弱、产业链低端锁定等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应以实现新能源自主创新为着力点,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及机制创新,实现能源替代的高质量跨越,赢得国际低碳竞争力。
- 郭扬
- 关键词:新能源化石能源
- 贸易摩擦、创新投入与新疆产业发展研究
- 2023年
- 文章立足国际霸权稳定理论,利用2001~2020年新疆工业细分行业数据,理论推演、实证检验中美贸易摩擦对产业发展的“直接-间接”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新疆产业政策带来的创新投入能否抵消贸易摩擦对新疆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新疆整体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小,但对纺织业等受打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程度较深,新一轮贸易摩擦通过限制新疆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或将影响新疆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潜力。在此背景下,新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稳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企业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新疆产业创新投入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美西方贸易打压的程度,但其弱化程度偏低。面对新一轮中美贸易战,新疆产业创新投入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抵消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强化了间接效应的负向影响。新疆应以“适度战略”为支撑,突破思维局限,精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贸易摩擦对新疆产业发展的倒逼作用,推进新疆产业高质量发展。
- 郭扬
- 关键词:贸易摩擦
- 我国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效应研究被引量:25
- 2018年
- 基于1957-2015年我国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关数据,运用能源自给率、能源替代度、能源对外依存度、碳排放量及延伸的能量守恒定律与扩展的C-D生产函数,研究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效应及其内外驱动因素。能源资源约束、生态环境约束倒逼能源替代进程,新能源替代效应虽稳步上升至0.14,但能源供给体系单一、新能源产业发展矛盾制约了新能源的替代进度。多方程比对结果显示,新能源替代效应从高到低依次受到环境效应、技术效应、政策效应、经济效应及政治效应的影响,其中,经济效应因受环境效应、技术效应、政策效应影响,政策效应因受环境效应、技术效应影响,其变量符号与预设符号发生背离,说明当前新能源发展与政策引导效果并不显著,与目标发生背离。因此,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新能源政策、制度之中,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是实现新能源与化石能源有效替代的必然选择。
- 郭扬李金叶
- 关键词:新能源化石能源
- “社会人”假说下中国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驱动机制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本文从"社会人"假说出发,立足"人"的生物性属性和社会性属性,从利益动机、互惠动机、责任动机三个视角,结合1953-2017年中国新能源相关数据,分析市场、政府、大国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驱动力、驱动方向及驱动关系,建立"价格-创新-竞合"三维驱动机制。即能源价格、环境外部性作用下的价格机制,能源战略、制度驱动下的创新机制及能源安全、大国责任驱动下的竞合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效用函数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新能源替代的作用程度。结果显示,创新机制对新能源替代的影响程度最深,技术进步、新能源政策正向驱动新能源替代,但驱动效果逐渐减弱,新能源政策对其高端技术进步的导向作用不强,新能源技术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其技术进步进入瓶颈期;其次是竞合机制,能源安全成为倒逼新能源替代的第一大因素,但其驱动方向与预设符号发生偏离,易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而"负责任大国形象"则正向推进新能源替代进程;价格机制对新能源替代的正向作用偏弱,化石能源价格每上涨1个单位,新能源替代率增加0. 106个单位,而环境污染的负向倒逼作用相对明显,但随着新能源规模的逐渐增长,能源价格、环境污染对新能源替代的影响逐渐减弱,说明当前新能源的发展,未能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因此,应聚焦新能源产业链终端,提升能源消费需求质量,制定合理的能源价格及其调整机制,适时调整政策支持的环节和强度,激发市场主体技术创新活力,实现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有效替代。
- 郭扬李金叶
- 关键词:新能源化石能源
- 中国与中亚贸易的质量研究——基于国家时空视角被引量:6
- 2018年
- 贸易畅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中亚贸易规模逐年增长,但贸易稳定性不高、畅通前景堪忧。以质与量的分析显示:中国与中亚的贸易规模优势显著,但规模影响力已随中亚国家治理能力的日益成熟而弱化;与其他中亚贸易国相比,中国与中亚贸易结构互补性优势并不显著,且双边贸易主要集中杂项商品产品;占优势的化学、原料制成品及机械运输设备类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可替代性强,中国在中亚的国际贸易尚未实现由量向质的转变。由此,需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延伸产业链、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双边贸易联系的扩大化、紧密化和便利化。
- 郭扬李金叶
- 关键词:贸易质量贸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