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文治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兵器科学与技术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军事

主题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4篇山羊
  • 4篇P物质
  • 3篇伤口
  • 3篇破片
  • 3篇冲击波
  • 2篇多囊脂质体
  • 2篇愈合
  • 2篇脂质体
  • 2篇伤口愈合
  • 2篇伤情
  • 2篇神经肽
  • 2篇糖尿病大鼠
  • 2篇皮肤
  • 2篇复合伤
  • 2篇干细胞
  • 2篇感觉神经肽
  • 2篇感觉神经肽P...
  • 2篇高能量

机构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2篇郭文治
  • 6篇许川
  • 6篇麻晓林
  • 6篇张良潮
  • 6篇李晓炎
  • 6篇杨志焕
  • 6篇张波
  • 5篇刘育杰
  • 4篇周继红
  • 4篇黄晖
  • 4篇杨在亮
  • 4篇王丽丽
  • 3篇王正国
  • 2篇杨再亮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5
  • 3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型炸弹致伤特点的初步研究
2005年
目的 通过引爆某型炸弹战斗部致伤动物 ,观察分析其对动物致伤的伤情特点 ,从而为爆炸伤的临床救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某型炸弹战斗部放置于离地面一定高度 ,通过直流电引爆致伤动物 ,动物为西北地区健康山羊 3 2只 ,围绕爆心呈扇形布放于 10~ 80m不同距离处 ,所有动物均右侧面向爆心 ,伤后严密观察动物伤情 ,存活至 2 4h的以股动脉放血方式处死解剖观察。结果 在 3 2只实验动物中 ,2 1只 (65 6% )于伤后即刻死亡 ,3只于伤后 12~ 16h死亡 ,存活至 2 4h的有 8只 (2 5 0 % ) ,10m和 15m战壕内动物的存活率分别为 1/ 3和 2 / 2。破片伤和冲击伤为主要损伤方式 ,40m内破片和冲击波复合伤的发生率高达 86 9%。结论 炸弹对动物致伤主要由爆炸时破片和冲击波所致 ;高速破片有加重冲击伤的作用 ;近距离的动物合并轻度烧伤。损伤后伤情复杂 ,现场死亡率高 ,救治困难。战壕对破片、冲击波和烧伤均有一定程度的防护效果。
许川张良潮郭文治杨志焕麻晓林张波李晓炎杨在亮赖西南
关键词:炸弹破片冲击波伤情
冲击波致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冲击波致伤及爆炸性武器破片防护作用中战壕的意义,结果表明,战壕可有效防止爆炸性武器破片引起的损伤,对距爆心一定距离的冲击波致伤也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李晓炎杨志焕张良潮麻晓林张波许川郭文治杨在亮周继红
关键词:冲击波战壕山羊
文献传递
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伤情特点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发生情况和伤情特点,结果表明,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具有发生率高,伤型伤类复杂,伤情重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杨志焕张良潮李晓炎麻晓林张波周继红许川郭文治杨再亮
关键词:破片冲击波复合伤伤情山羊
文献传递
感觉神经肽P物质对糖尿病大鼠难愈创面的促愈作用及应用性研究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胰岛素抵抗造成的以高血糖为典型临床表现的全身代谢紊乱综合症。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目前影响着全球约1~2%的人口。糖尿病的严重性不在糖尿病本身,而在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性...
郭文治
关键词:P物质糖尿病难愈创面多囊脂质体
文献传递
P物质对糖尿病鼠难愈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对糖尿病鼠难愈伤口的作用及其对创缘表皮干细胞(ESCs)迁移的影响。方法筛选糖尿病成模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P组。于实验鼠背部制备2个直径1cm的全层皮肤切割伤口。SP组伤口给予外源性SP。分别于伤前及伤后4,7,10,14,17,21d描记伤口大小,动态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并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伤口上皮化速度和质量,并以角蛋白19(K19)、β1整合素做为ESCs表面标记物,观察创缘ESCs分布及数量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和SP组创面伤后14d愈合率分别是83.94%和100%。组织学观察伤后SP组创面上皮化速度及愈合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创缘标记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SP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且主要位于新生基底层上层细胞及新生上皮。结论糖尿病难愈创面中,SP可以诱导ESCs向创缘迁移,这可能是SP加速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
刘育杰赖西南王正国郭文治黄晖王丽丽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P物质难愈性伤口
表皮干细胞在不同病期糖尿病大鼠皮肤中的分布规律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患糖尿病后不同时期表皮厚度变化及表皮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分布特征,研究二者相关性并探讨其和糖尿病皮肤伤口难愈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7/09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筛选成模大鼠32只,并在成模后的1~8周取大鼠背部全层皮肤,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测量表皮厚度;并以角蛋白19(K19),β1整合素作为ESCs表面标记物,行免疫组化并计数基底层阳性细胞率。结果:患病大鼠表皮厚度和对照组相比在患病后3周开始出现显著差异犤(11.74±3.39),(23.46±3.54)μm,t=7.921,P<0.01犦。至5周左右至最低点犤(7.62±1.79),(23.46±3.54)μm,t=13.248,P<0.01犦。在患病后2周基底层K19阳性细胞率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开始出现显著差异犤(14.0±3.1)%,(19.5±3.2)%,t=3.801,P<0.01犦。至患病后6周降至最低点犤(4.7±1.3)%,(19.5±3.2)%,t=13.463,P<0.01犦。β1整合素阳性细胞率在患病后2周也开始减少犤(17.9±5.0)%,(25.7±7.1)%,t=2.821,P<0.01犦,至患病后7周降至最低点犤(7.3±2.7)%,(25.7±7.1)%,t=7.587,P<0.01犦。结论:随着患病时间的增加,基底层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表皮厚度逐渐变薄,二者呈正相关。糖尿病鼠皮肤基底层中表皮干细胞库“干涸”可能?
刘育杰赖西南郭文治黄晖
关键词:糖尿病伤口愈合干细胞
冲击波致伤及其建立防护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冲击波致伤及爆炸性武器破片防护作用中战壕的意义。方法:实验动物为山羊26只,其中战壕组12只,开阔地组14只,分别布放于距爆心10m和15m的战壕及开阔地,某型炸弹置于地面,用电雷管引爆,先后共进行3次,观察伤后18h动物的活存情况,体表和内脏损伤情况。结果:战壕组距爆心10m的活存率为1/5,距爆心15m的活存率为7/7,而开阔地组距爆心10m的活存率为0/5,距爆心15m的活存率为1/9;战壕组均未被破片击中,而开阔地组均被破片击中;战壕组距爆心10m的动物可见严重的冲击伤,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肺出血和肺水肿,而距爆心15m的战壕仅个别动物有轻、中度肺出血,开阔地组动物可因破片和冲击波的作用,引起严重的体表和内脏损伤,表现为肢体毁损、胸腹腔开放伤、肢体离断骨折、内脏器官破裂缺损等。结论:战壕可有效防止爆炸性武器破片引起的损伤,对距爆心一定距离的冲击波致伤也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李晓炎杨志焕张良潮麻晓林张波许川郭文治杨在亮周继红
关键词:高能量冲击波防护装置山羊
感觉神经肽P物质在糖尿病大鼠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感觉神经肽P物质(SP)在糖尿病大鼠皮肤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48只,行鼠背部脊柱两侧皮肤切割伤口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伤后在伤口四周注射10-7mol/L的SP,每日2次,每个伤口200μl/次,连续注射4天;对照组注射等量SP溶剂生理盐水。伤后4、7、10、14、17、21天用透明膜描记法记录伤口愈合面积,伤后4、7、10天取材检测肉芽组织羟脯氨酸总量和Ⅰ型、Ⅲ型胶原含量。结果实验组在伤后4、7、10、14天伤口愈合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1周;伤后4、7、10天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Ⅰ型、Ⅲ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外源性SP明显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伤愈合。
郭文治赖西南王正国刘育杰王丽丽
关键词:感觉神经肽P物质糖尿病皮肤伤口愈合
糖尿病大鼠皮肤中神经肽P物质与皮肤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研究糖尿病条件下大鼠皮肤感觉神经肽P物质与皮肤病理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后分别在1~8周的不同时间背部皮肤取材并做以下处理:①苏木精 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并测量皮肤全层及表皮厚度;②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P阳性神经的分布变化;③透射电镜观察皮肤结构及真皮中感觉神经变化;④ELISA测定皮肤中P物质含量。结果 随糖尿病大鼠发病时间的延长,表皮及真皮变薄,皮肤细胞外基质成分减少;SP阳性神经减少;电镜下真皮组织水肿,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减弱;有髓鞘Aδ类及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均存在水肿及变性,4~6周时变化最为明显。酶联免疫结果显示P物质在皮肤含量逐渐下降,同样在4~6周变化显著,8周后有所恢复。统计分学析表明:皮肤中P物质含量与表皮及皮肤全层厚度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感觉神经肽P物质在糖尿病大鼠局部皮肤含量的减少可能是其皮肤发生病理改变的原因之一。
郭文治赖西南刘育杰黄晖王丽丽
关键词:糖尿病P物质皮肤病理学变化
某型杀爆弹对山羊损伤特点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半预制破片杀爆弹致伤动物后的伤情特点。方法 采用西北健康山羊 32只 ,雌雄不拘。某型半预制破片杀爆弹 1发 ,立于地面约 1.6m高 ,电引信起爆。动物均为右侧面向爆心 ,呈扇形分布 ,距离分别为 10、10 (战壕 )、15、15 (战壕 )、2 0、2 5、30、4 0、5 0、6 5、80m ;相应距离的动物数分别是 3、3、3、2、3、3、3、3、3、3、3只。结果  32只实验动物中 ,经杀爆弹致伤后 ,有 2 1只动物即刻死亡 ,占动物总数的 6 5 .6 3% ;伤后 18小时内死亡 3只 ,占 6 .2 5 % ,活存 18小时动物 8只 ,占 2 5 .0 0 % ;全身毁损为 6只 ,占动物总数的18.75 %。其中两种距离战壕的动物存活率为 1/ 3和 2 / 2。破片伤、冲击伤、多发伤、多处伤和骨折的发生率分别为 6 8.75 %、37.5 %、6 5 .6 3%、6 .2 5 %和 4 3.75 %。其中盲管伤和贯通伤分别为 12 .2 0 %、87.80 %。结论 某型半预制破片杀爆弹由于破片和冲击波的复合作用造成动物伤型和伤情均较为复杂 ,在救治中必须给予特别的重视 ;同时 ,战壕对杀爆弹的破片和冲击波的损伤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张良潮许川郭文治杨志焕张波李晓炎杨再亮麻晓林赖西南
关键词:山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