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飞
- 作品数:37 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腺苷试验
- 2015年
- 晕厥是指因短暂脑灌注压降低所导致的一过性、自限性短暂意识丧失。尽管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目前仍有20%~40%晕厥患者无法明确病因,这部分患者被归类为不明原因性晕厥。
- 郭飞
- 关键词:腺苷短暂意识丧失一过性脑灌注晕厥
- Hoffmayer心电图积分识别ARVC室早/室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应用Hoffmayer心电图积分鉴别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 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 yopathy,ARVC)和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中,心电图表现为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早/室速患者57例。其中明确诊断为ARVC患者4例,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患者53例。由两位电生理医生在不知道确切诊断的情况下,依据Hoffmayer心电图积分对上述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计算总积分≥5分,各单项积分诊断ARVC伴发的室早/室速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Hoffmayer心电图积分≥5分诊断ARVC伴发室早/室速的敏感度75%,特异度96.23%,阳性预测值60%,阴性预测值98%、诊断符合率94.7%。结论 Hoffmayer积分≥5可有效鉴别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是ARVC伴发的还是特发性的。应用此项积分具有简单、快速、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的优点,具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红珊郭继鸿张萍郭飞
-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右室流出道室速
- 一种心衰患者用居家康复管理系统
- 本发明属于医疗康复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衰患者用居家康复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存储模块,所述数据采集存储模块包括人机交流单元和自我监测单元,通过所述人机交流单元和自我监测单元获得的数据得到心衰数据;趋势分析模块,通...
- 郭飞杜昕吕强董建增马长生曹炼锵杜永盛
- 单中心应用左心耳封堵患者特征及有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分析在临床应用中左心耳封堵术患者特征,评估其与华法林治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左心耳封堵术的7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于术后45 d、6、12、24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按年龄、性别、心房颤动类型以1:3的比例匹配213例接受华法林抗凝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访2年,分析两组人群的特征以及预防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左心耳封堵组患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比例高,具有栓塞及出血评分更高的特征。有效性复合终点(包括卒中、系统性栓塞和死亡)2.98/100人/年,华法林组为4.68/100人年(HR=1.566;95%CI:0.533-4.604,P=0.415)。安全终点大出血发生率为2.23 vs.2.69(HR=0.833;95%CI:0.232-2.985,P=0.779)。结论:单中心研究显示,左心耳封堵术患者具有卒中风险高的特征,既往多合并卒中病史,左心耳封堵术后梗死及出血事件发生率与口服华法林无差异。
- 张妍蒋超关杨刘新民郭飞熊然吕强董建增
-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卒中
- 起搏电极导线拔除的历史沿革和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起搏电极拔除(lead extraction)技术迄今已经走过40年的发展路程。从草创的20世纪60年代,到奠基的80年代,再到业已成为独立技术的今天,众多学者在这一领域投入了极大精力,展现出了非凡才华。从操作技巧到专用器械,从简单的徒手牵引到激光鞘的临床应用,可谓群星闪耀、熠熠生辉。笔者将沿着电极拔除技术的沿革为大家梳理这一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及最新进展。
- 田轶伦李学斌王龙李鼎段江波郭飞昃峰郭继鸿
- 关键词:电极导线头端鞘管心腔钢丝
- Einthoven公式:Ⅱ=Ⅰ+Ⅲ
- 2013年
- 随着心电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理论、新方法应用于临床,心电学工作者更加专注于对新知识的追求,渐而忽略了那些最为基础的理论。为此,笔者将阐述一种最常见的心电图现象,即Ⅱ导联心电波形振幅等于Ⅰ导联与Ⅲ导联心电波形振幅的代数和。
- 郭飞
- 关键词:心电图振幅电位差
- 不能漏诊单周期慢频率依赖的获得性长QT综合征
- 2014年
- 心电图是心血管疾病及临床各科疾病的重要诊断技术,其诊断水平的高低与临床患者的诊治休戚相关。本文报道1例心电图诊断细节上的疏忽,进而造成患者最严重的治疗并发症。从而看出,临床医师或心电图医师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至关重要,唯此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本文的病例讨论先请王住院医师介绍病例。
- 谭学瑞郭飞
- 起搏器介导的房室阻滞(115)被引量:1
- 2014年
- 很多人对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已熟知,但对起搏器介导的房室阻滞了解较少。[定义]起搏器介导的房室阻滞均发生在DDD起搏器的患者,即患者的自身房室结已存在严重阻滞而失去传导能力,患者只能完全依赖DDD起搏器的下传完成房室间的传导。当患者自身心房激动的频率出现程度不同的升高并超过起搏器设定的下传能力时,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心房波经起搏器不能下传的现象,这种情况称为起搏器介导的房室阻滞。
- 郭飞
- 关键词:起搏器房室阻滞起搏频率
- 胺碘酮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94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胺碘酮200 mg治疗,维持治疗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IL-8水平,采用血液粘度测试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E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血小板聚集率(PAR)、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比积(H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CHF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CHF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郭飞刘小慧刘新民关杨董建增
- 关键词:胺碘酮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血液流变学
- 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单中心临床经验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经静脉导线拔除术是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感染处理的核心技术.本文将单中心在导线拔除术以及工具选择方法的经验及临床应用做一总结.方法本研究自2007年至2014年,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第2阶段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共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患者501例,拔除1032根导线.分别比较两个阶段中导线拔除术的成功率、并发症、电极类型、使用工具等.结果第1阶段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纳入患者252例,共拔除导线509根.其中,右心房电极导线189根(37.1%),右心室电极导线272(53.4%),左心室电极导线24根(4.7%),除颤线圈24根(4.7%).平均植入时间为27(0.3~360.0)个月.导线拔除成功率98.9%,严重并发症6例,死亡2例(0.79%).第2阶段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共纳入患者249例,共拔除导线523根.其中,右心房电极导线201根(38.4%),右心室电极导线240(45.9%),左心室电极导线35根(6.7%),除颤线圈47根(9.0%).平均植入时间为38(0.4~490.0)个月.导线拔除成功率100%,严重并发症3例(1.2%),无死亡病例.第2阶段中,Evolution机械鞘组拔除导线77根,并发症1例(1.3%).Snare组拔除导线400根,严重并发症1例(0.25%).结论经静脉导线拔除术是CIED感染处理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合理选择特殊工具有助于提高导线拔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合中心经验,下腔装置Snare可以作为导线拔除术的首选工具.
- 李学斌王龙李鼎刘刚段江波昃峰田轶伦郭飞苑翠珍姜陆洋鞠辉姜燕吴晓舟郭继鸿
- 关键词: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