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光恕

作品数:41 被引量:19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糖尿
  • 26篇糖尿病
  • 11篇瘦素
  • 9篇胰岛
  • 9篇胰岛素
  • 7篇肥胖
  • 5篇依赖型糖尿病
  • 5篇胰岛素依赖
  • 5篇胰岛素依赖型
  • 5篇胰岛素依赖型...
  • 5篇酶链反应
  • 5篇聚合酶
  • 5篇聚合酶链反应
  • 5篇合酶
  • 5篇NIDDM
  • 4篇易感
  • 4篇易感性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4篇汉族

机构

  • 33篇中山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孙逸...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41篇钟光恕
  • 29篇傅祖植
  • 25篇程桦
  • 8篇吴木潮
  • 6篇徐明彤
  • 5篇黎锋
  • 4篇杨荣泽
  • 4篇刘顺莲
  • 4篇黎锋
  • 4篇张少玲
  • 4篇徐春生
  • 4篇李焱
  • 3篇陈黎红
  • 3篇黎峰
  • 3篇肖辉盛
  • 3篇邓庆丽
  • 2篇严励
  • 2篇傅祖植
  • 2篇蔡梦茵
  • 2篇陈黎红

传媒

  • 10篇中华内分泌代...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5篇中国糖尿病杂...
  • 5篇广东医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新医学
  • 2篇国外医学(内...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辽宁实用糖尿...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年份

  • 1篇2004
  • 7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 7篇1999
  • 8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糖耐量个体血清瘦素水平与特异胰岛素、胰岛素原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探讨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研究不同糖耐量人群空腹瘦素水平与特异胰岛素、胰岛素原及胰岛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量 5 4例正常糖耐量 (NGT)、33例糖耐量低减 (IGT)、4 7例新发 2型糖尿病 (DM )的空腹瘦素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0、1/2、1、2h的特异胰岛素 (SI)和胰岛素原 (PI)。结果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性别、体重指数 (BM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是影响空腹瘦素水平最重要的因素 (校正的R2 分别为 0 .2 5 1、0 .4 19、0 .4 38,P值分别为 <0 .0 0 1、<0 .0 0 1、<0 .0 5 ) ;空腹血清瘦素水平与OGTT各时间点PI、SI、PI/SI值无相关性。 (2 )在校正性别、BMI等影响因素后 ,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在不同糖耐量组差异无显著性 ;DM组OGTT各时间点PI/SI值明显高于IGT组和NGT组 (P <0 .0 1) ;胰岛素敏感性 (ISI)为NGT组 >IGT组 >DM组 (P <0 .0 0 1)。结论 在测定特异胰岛素、胰岛素原时 ,血清瘦素水平除了与性别、BMI相关外 ,尚与胰岛素敏感性 (按SI水平计算 )相关 ;不同糖耐量状态对血清瘦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DM组存在胰岛素不敏感。
吴斌程桦傅茂陈黎红谢锭肖辉盛蔡梦茵钟光恕傅祖植
关键词:糖耐量血清瘦素胰岛素胰岛素原胰岛素敏感性
去势大鼠血和骨TNFα、E_2含量及骨形态计量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雌二醇(E2)的动态变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去势和假去势2组,术后第4,10,16,22周分别检测血清和骨组织中TNFα,血清E2含量,同步用IBAS计算机全自动图象分析系统对不脱钙骨组织作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去势后早期(<4周)血及骨组织中即有TNFα升高和E2下降(P<0.05)。随着去势时间的延长(4~22周),血中TNFα与E2呈高度负相关(γ=-063,P<001),骨组织中TNFα浓度高于血中浓度(P<005)。骨小梁体积(TBV)和平均厚度(MTT)减小,骨吸收表面(RS)增大(P<0002),骨吸收指标和骨组织TNFα含量在去势后第4~22周升高的程度无显著性。结论:血和骨组织中TNFα可能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
李伟民傅祖植钟光恕程桦杨荣泽
关键词:绝经后肿瘤坏死因子雌二醇
用PCR-SSP分型法研究HLA-DRB1与1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00年
陈浩量徐春生钟光恕程桦黎锋傅祖植严棠
关键词:PCR-SSPHLA-DRB1糖尿病易感性
146例成年汉族人血Leptin水平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一组广州地区成年汉族人血leptin水平与年龄、性别、BMI、血压、血糖和胰岛素等的关系。【方法】从本院体检人群中抽取 14 6例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 6 3例 ,女性 83例 ,肥胖者 (BMI≥ 2 5kg/m2 ) 4 2例 ,非肥胖者 10 4例。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和leptin水平。【结果】 14 6名研究对象血leptin水平为 (0 90~ 31 2 5 ) μg/L ,平均 7 0 6 μg/L。血lep tin水平与BMI(r=0 36 3,P <0 0 1)、臀围 (r =0 389,P <0 0 1)和空腹胰岛素 (r =0 343,P <0 0 5 )呈正相关 ;肥胖组血lep tin水平比非肥胖组高 (9 85 μg/L vs6 17μg/L ,P <0 0 0 1) ;女性组血leptin水平比男性组约高 1 5倍 (10 75 μg/L vs4 0 6μg/L ,P <0 0 0 1)。【结论】本组成年汉族人血leptin水平与性别、BMI和空腹胰岛素相关 ,肥胖者存在leptin抵抗。
吴木潮钟光恕程桦傅祖植
关键词:LEPTIN肥胖症汉族
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Ⅰ型糖尿病病人HLA-DQB1基因型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1998年
程桦张少玲刘顺莲傅祖植钟光恕严棠
关键词:糖尿病HLA-DQB1基因分型
脂蛋白(a)和NIDDM肾脏病变的关系(附68例分析)
1998年
目的:了解脂蛋白(a)[Lp(a)]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68例NIDDM病人,根据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分为正常蛋白尿、微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三组,观察各组病人的血Lp(a)水平、冠心病发生率。结果:三组血Lp(a)水平分别为(71±30)、(149±30)、(100±10)mg/L,P>0.05。临床蛋白尿组冠心病发生率较前两组高(16/25),微白蛋白尿组次之(12/22),P<0.01。结论:本文结果提示糖尿病肾病病人存在高Lp(a)血症趋势。
陈黎红傅祖植钟光恕
关键词:糖尿病
胰岛素制剂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2002年
钟光恕
关键词:胰岛素制剂合理用药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1409例危险因素及起病方式调查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中危险因素存在情况及其起病方式。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 ,对本院糖尿病专科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有糖尿病家族史 (一级亲属 )占 19 9% ,年龄越小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越高 ;肥胖患者占 36 1% ;高血压占 32 9% ;女性患者有巨大胎儿分娩史 12 4% ;起病方式以“三多一少”的症状最常见 ,占 36 3% ,其次为正常健康体检发现 ,占 2 5 5 %。结论 :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以及有巨大胎儿分娩史的人群 ,是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人群。上述人群 ,尤其是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即使无典型的症状 ,通过及早、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 。
邵豪肖辉盛钟光恕傅祖植
关键词:糖尿病起病方式NIDDM
人瘦素基因原核表达体系的构建和鉴定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为了获得大量的、可供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人leptin。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把肥胖基因(obesegene,OB)编码人leptin的cDNA序列(OB1)定向插入高效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BV221,构建重组质粒pBV221OB1,并转化大肠杆菌TG1。结果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PCR技术鉴定,重组质粒pBV221OB1含有编码人leptin的基因序列。
于雪梅朱振宇傅祖植钟光恕程桦马涧泉
关键词:肥胖症瘦素分子克隆基因序列
HLA-DR2与中国人1型糖尿病相关性的探讨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HLA -DR2与中国人 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序列特异引物PCR(PCR -SSP)技术检测华南地区汉族 64例 1型糖尿病 (1型DM )患者 (包括 15岁前起病组 17例 ,15~ 3 0岁起病组 3 0例以及 3 0岁后起病组 17例 )和 72例健康对照者的HLA -DR2等位基因。结果  1型DM组和对照组HLA -DR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 1 3 %和 3 6 6%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15岁前起病组、15~ 3 0岁起病组和 3 0岁后起病组中HLA -DR2频率分别为 17 6%、3 0 0 %和 47 1% ,各组间比较及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但 15岁前起病组与 3 0岁后起病组比较P =0 0 5 8。HLA -DR2 1型DM组与非HLA -DR2 1型DM组比较DK及 /或DKA发生率较低 (5 5 %及 84% ,RR =0 65 )。对包括本组的 5份华人资料的联合分析显示HLA -DR2与IDDM呈弱负相关 (P <0 0 2 5 ,RR =0 65 )。结论 HLA -DR2与中国人 1型DM发病的关系仍有待大样本研究的证实 ,尤应增加儿童起病 1型糖尿病的研究。HLA -DR2与 1型糖尿病患者DK及
陈浩量徐春生钟光恕程桦黎峰傅祖植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聚合酶链反应HLA-DR2基因多态性中国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