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山

作品数:52 被引量:234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性病
  • 10篇疗效
  • 8篇支原体
  • 7篇尿道
  • 7篇疗效观察
  • 7篇梅毒
  • 6篇解脲
  • 5篇尿道炎
  • 5篇皮肤
  • 5篇前列腺
  • 5篇前列腺炎
  • 5篇荨麻
  • 5篇荨麻疹
  • 5篇脲支原体
  • 5篇腺炎
  • 5篇淋菌性
  • 5篇慢性
  • 5篇解脲支原体
  • 5篇非淋
  • 5篇非淋菌性

机构

  • 35篇广东省皮肤性...
  • 16篇广东省皮肤病...
  • 5篇江门市皮肤医...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4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广东省中医院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广州市红十字...

作者

  • 51篇钟山
  • 13篇谷梅
  • 12篇陈永锋
  • 11篇杨立刚
  • 9篇郑和平
  • 9篇陈永锋
  • 8篇顾有守
  • 8篇黎明
  • 7篇阮伟雄
  • 7篇黄进梅
  • 7篇张锡宝
  • 6篇郑道城
  • 5篇黄芳玲
  • 5篇邱梦桃
  • 5篇黄澍杰
  • 5篇潘慧清
  • 5篇孙希凤
  • 5篇蔡碧珊
  • 5篇曾维英
  • 5篇杨立刚

传媒

  • 16篇岭南皮肤性病...
  • 5篇中国皮肤性病...
  • 5篇皮肤性病诊疗...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广东省第五届...
  • 1篇中国性病艾滋...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9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5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地区1232例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常见变应原的致病状况,为其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Allergopharma标准变应原液在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同时应用0.1%组胺和生理盐水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判断结果得出的数据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2检验和t检验。结果:1 232例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慢性湿疹等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中,结果变应原阳性率为81.3%;尘螨(屋尘螨+粉尘螨)阳性率(57.0%)明显高于其它变应原,其次阳性率较高的有虾(18.1%),其余阳性率>10%的有松属、禾本科花粉、霉菌、杂草。儿童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1),吸入组变应原阳性率及阳性程度明显高于食物组变应原(P<0.01)。结论:吸入组变应原是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常见变应原,尘螨为首要变应原,其儿童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反应的强度明显强于成人组(P<0.01)。
黄芳玲钟山陈玉清蔡碧珊冯占芹梁春梅何雪瑜孙希凤
关键词:点刺试验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变应原
窄谱U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观察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皮肤病,病因不明,在春秋发病较多。从2004年10月至2006年8月用311nmUVB照射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36例,取得满意疗效,通过观察表明复方甘草酸昔与UBV在治疗方面有协同作...
黎明钟山陈永锋杨立刚谷梅
关键词:皮肤病复方甘草酸苷窄谱UVB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1538名卖淫和吸毒人员梅毒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1997年
1538名卖淫和吸毒人员梅毒流行病学调查钟山陈永锋郑道成谷梅阮伟雄张木友郑和平广东省性病防治中心(广州市510500)为了解梅毒在高危人群中的发病和流行情况,我们于1996年8月,对1538名卖淫和吸毒人员进行梅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钟山陈永锋郑道成谷梅阮伟雄张木友郑和平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高危人群
早期梅毒6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8
1999年
近几年,梅毒的发病成倍增长。广东省1996年的梅毒病人登记数较1995年增加242.5%,其中二期梅毒的增长超过200%[1]。早期梅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损害,在临床上极易与一些皮肤病相混淆,造成漏诊和误诊。现对我们确诊为早期梅毒的62例患者临床皮...
张锡宝郑敏心杨立刚陈征宇钟山谷梅陈永锋赵子山
关键词:早期梅毒梅毒
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疗效观察
1996年
我们自1995年5月至1995年10月,使用阿奇霉素治疗38例为衣原体性尿道(宫颈)炎和23例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我所门诊病人。
陈永锋陈征字钟山
关键词:阿奇霉素支原体衣原体尿道炎宫颈炎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观察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试验组每日口服一片地氯雷他定 (每片 5mg) ,疗程 1 4d;对照组每日口服一片西替利嗪 (每片 1 0mg) ,疗程 1 4d。结果 :共治疗 85例 ,试验组 4 3例 ,对照组 4 2例。总有效率试验组为 88 37% ,对照组为80 95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 9 30 % ,对照组为 1 9 0 5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地氯雷他定是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安全的药物。
钟山陈永锋
关键词:地氯雷他定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尿道解脲支原体分群分型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尿道解脲支原体(Uu)分群分型的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性病门诊单纯Uu阳性的男性NGU和非NGU就诊者尿道拭子标本,通过PCR法检测Uu基因分群和生长代谢抑制试验进行Uu血清分型。结果:男性就诊者尿道Uu基因群1占24.3%(18/74),基因群2占59.5%(44/74),基因群1,2同时阳性6.8%(5/74),Uu分布均以基因群2为主,Uu基因群1,2在男性NGU组与非NGU组间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Uu血清分型显示,NGU和非NGU组优势血清型均以2、4、7、14型为主,且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基因群、不同血清型Uu在男性NGU患者与NGU就诊者之间的分布无差异,提示与非淋菌性尿道炎无相关性;本地区性病门诊男性尿道解脲支原体以血清型2、4、7、14型为主。
钟山黄进梅黄澍杰柯建良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血清型性病门诊
107例梅毒临床分析及其对防治的意义被引量:1
1999年
为了解近年来梅毒的临床特点, 对107例门诊梅毒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一期梅毒44 例(41.12% ), 二期显发梅毒37 例 (34.58% ), 早期潜伏梅毒26 例 (24.30% ), 并对各期梅毒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分析探讨。认为了解各期梅毒的临床特点,
钟山杨立刚张锡宝陈永锋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
解脲支原体基因群与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基因群与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MP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单纯Uu阳性的性病门诊NGU(MPC)患者和非NGU(MPC)就诊者尿道拭子/宫颈拭子标本,通过培养法和PCR法检测Uu及基因分群。结果:共收集标本137例。男性组Uu基因群1占24.3%(18/74),基因群2占59.5%(44/74),基因群1,2同时阳性6.8%(5/74);女性组Uu基因群1占38.1%(24/63),基因群2占54%(34/63),基因群1,2同时阳性7.9%(5/63)。男女性别中Uu分布均以基因群2为主,Uu基因群1,2在男性NGU组与非NGU组间、女性MPC组与非MPC组间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不同基因群Uu在尿道(宫颈)炎患者与非尿道(宫颈)炎就诊者之间的分布无差异,提示与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无相关性。
钟山黄澍杰柯建良黄进梅李美玲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
女性NGU与单纯解脲脲原体感染的分群分型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NGU)与解脲脲原体(Uu)分群和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液体培养,A7固体分离,液体纯化的方法获得Uu纯菌株,分别对114例女性单纯Uu感染的NGU和113例单纯Uu感染的女性携带者的Uu做PCR分群和生长抑制试验分型。结果NGU组1群56例(49.12%),2群58例(50.88%)。正常组1群51例(45.13%),2群62例(54.87%);NGU组Uu分型阳性率最高依次为2型、7型、6型,正常人组最高依次为7型、2型、14型。结论Uu感染所致NGU与Uu分群关系不大。
柯建良钟山祝新黄澍杰朱国兴
关键词:NGU解脲脲原体血清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