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海雷

作品数:41 被引量:32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Fogarty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污染
  • 6篇饮用
  • 6篇饮用水
  • 4篇抑菌性
  • 4篇抑菌性能
  • 4篇散热
  • 4篇散热器
  • 4篇中暑
  • 4篇
  • 3篇水质
  • 3篇水质评价
  • 3篇污染现状
  • 3篇
  • 3篇
  • 3篇大气污染
  • 2篇蛋白
  • 2篇毒性
  • 2篇饮用水中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支持细胞

机构

  • 32篇上海市疾病预...
  • 14篇复旦大学
  • 3篇浙江省医学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徐汇区...
  • 2篇上海市宝山区...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上海市预防医...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秦皇岛市疾病...
  • 1篇上海市检测中...
  • 1篇上海市黄浦区...
  • 1篇国际铜业协会

作者

  • 41篇钱海雷
  • 21篇许慧慧
  • 15篇郭常义
  • 13篇张江华
  • 11篇施烨闻
  • 10篇东春阳
  • 7篇金泰廙
  • 7篇金奇昂
  • 6篇潘梅竹
  • 5篇袁东
  • 3篇陈仁杰
  • 3篇阚海东
  • 3篇孔庆瑚
  • 2篇沈春琳
  • 2篇孙晓冬
  • 2篇於颖
  • 2篇许东
  • 2篇章敏华
  • 2篇吴训伟
  • 2篇沈先标

传媒

  • 18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卫生研究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大众医学
  • 1篇制冷技术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第三届国家环...
  • 1篇第九届中国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温与上海市中暑报告病例的关联性
2023年
[背景]中暑是凶险的热致疾病,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有必要深入探讨高温对人群中暑的影响。[目的]了解2013—2022年上海市高温中暑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人群中暑期间的日均气温阈值和效应关联,发现易感人群,为制定社会公共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13—2022年上海市高温中暑报告病例,采用分段回归模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等方法,分析中暑的日均气温阈值、滞后效应、易感人群。[结果]2013—2022年间的6—8月上海市共报告中暑病例3479例,男女性别比为3.34。日均气温与中暑发病显著相关,其阈值为33.1℃,暴露当天引发中暑的风险最高,且持续到滞后第2天。极端高温(33.1℃)累积效应在滞后2 d达到最高,以日平均气温中位数28.1℃为参照值,此时总人群相对危险度RR(95%CI)为25.32(17.49~36.64);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6.33(17.78~38.98)和25.20(12.52~50.72),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64岁、65岁及以上的效应RR(95%CI)分别为25.17(15.54~40.78)和76.98(34.80~170.30),高于16~44岁组(RR=20.22;95%CI:12.22~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的效应值(RR=49.09;95%CI:19.60~122.95)高于郊区(RR=23.65;95%CI:16.13~3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温与上海市人群中暑报告病例的关联显著,日均气温的影响阈值为33.1℃,中老年和城区居民的风险相对较高。
陈非儿东春阳潘梅竹施烨闻钱海雷隋少峰伍晨童玲王朵吴筝张江华
关键词:中暑气温阈值
基准剂量在氟接触人群骨效应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将基准剂量(BMD)法应用于氟接触人群,通过比较,寻找有意义的监测氟对人群骨骼损伤的指标。[方法]测定氟中毒病区人群的骨密度及尿氟(UF)、尿肌酐(UCr)、尿羟脯氨酸(HYP)、血氟(BF)、血清中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K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KP)等指标并计算Z评分(Zscore),计算各效应指标的尿氟基准剂量下限(BMDL)值。[结果]与对照组比,氟接触组的UF、BF、BGP、HYP、BAKP及骨密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按尿氟分组后,骨密度随尿氟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尿氟最高组骨密度显著低于最低组,P<0.01;而各组BGP、HYP水平与最低组比显著上升,P<0.01。AKP与BAKP的变化趋势不明显。BGP、HYP、Zscore、BAKP、AKP的尿氟BMDL值分别为0.31、2.75、4.36、4.06及5.09mg/L。[结论]内剂量能更好地反映人群对氟的接触水平。通过各指标尿氟BMDL值的相互比较,本研究认为Zscore是相对特异而敏感地反映氟接触人群骨损伤的效应指标,而BGP与HYP可作为十分敏感的氟接触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
钱海雷向全永陈连生金泰廙
关键词:氟中毒Z评分骨密度生物标志物
上海市饮用水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被引量:5
2020年
[背景]全氟化合物(PFAS)具有持久性、蓄积性、迁移性和毒性,广泛存在于各类水体中,存在饮水途径摄入的风险。[目的]研究上海市饮用水中PFAS的污染状况,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选取长江口水源地和黄浦江上游水源地采集水源水,分别编号为A和B。以A为水源的水厂制水工艺有常规处理、深度处理2种,分别随机抽取1个水厂采集出厂水;以B为水源的水厂均已改为深度处理,因此随机抽取1个水厂采集出厂水。于2019年10月(平水期)、2019年12月(枯水期)、2020年7月(丰水期)分别进行采样,每个地点采集2个平行样品,采样量为1 L,容器为棕色聚丙烯塑料瓶。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样中的23种全氟化合物,运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推荐的非致癌物质健康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23种目标物中,水源水和出厂水中100%检出的分别为14种和11种,检出物均包括全氟羧酸类和全氟磺酸类两类物质;未检出的PFAS分别为9种和12种,均为全氟酰胺类化合物。两类水体中ΣPFAS(检出总浓度)为15.52~118.44 ng·L^-1,其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丁酸(PFBA)为主要污染物,最高浓度分别为34.79、29.99 ng·L^-1,且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浓度均未超过EPA规定的饮用水阈值(70 ng·L^-1)。B水源的ΣPFAS是A水源的2.7倍,除全氟壬烷磺酸(PFNS)在A水源稍高外,B水源的检出物浓度均高于A水源。A水源的PFAS含量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小,B水源则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水处理工艺对A水源中的PFA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常规处理去除率21.97%,深度处理为64.29%;对B水源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处理前后含量变化不大。PFOA、PFOS的个人年超额风险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10-6·年-1)。[结论]上海市饮用水中存在一定程度的PFAS污染。PFOS和PFOA经饮水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个人年�
任洋洋金玉娥许慧慧钱海雷郑唯韡伍晨郭常义
关键词:饮用水全氟化合物污染水处理工艺健康风险评估
氟、镉对骨的效应
氟/(fluorine,F/)是非金属元素,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人体通过多种途径摄入氟,它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与钙磷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几十年来,氟化物广泛用于预防和控制龋齿。然而,氟也是一种有毒物质,过量摄...
钱海雷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护骨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文献传递
家用风冷冰箱微生物污染调查及铜材料抗菌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家用风冷冰箱微生物污染调查及铜箔抗菌效果研究,了解风冷冰箱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并验证铜材料对其抗菌性能。[方法]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10户家庭风冷冰箱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5种微生物的采样检验,并参照GB 21551.2—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中的方法评价铜箔对其中4种微生物的抗菌效果。[结果]家用风冷冰箱细菌总数总超标率为8.7%;其中风道口部位细菌总数超标率最高,为15.0%。真菌总数总超标率为17.5%;其中风流经处部位真菌总数超标率最高,为35.0%。腊样芽孢杆菌总超标率为17.5%;其中储物箱背面腊样芽孢杆菌超标率最高,为45.0%。37℃和4℃培养下铜箔对4种常见微生物(蜡样芽胞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的抗菌率均在99%以上。[结论]受调查的家用风冷冰箱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部分冰箱中条件致病菌有检出。铜箔对冰箱内4种常见微生物均具有抗菌效果。
钱海雷许慧慧郭常义鲍宁高屹峰金奇昂张曦陈敏
关键词:风冷冰箱微生物污染抗菌性能
上海市大气污染与某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44
2014年
[目的]探讨上海市大气污染物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2年10月31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每日门诊量统计资料和同期上海市大气及气象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假期效应及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大气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为76~382人次。单污染模型中,二氧化硫(SO2)滞后4 d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最明显,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滞后6 d的影响最明显;SO2、NO2、PM10浓度每增加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上升0.69%(RR=1.006 9,95%CI:1.003 5~1.010 3)、0.54%(RR=1.005 4,95%CI:1.002 8~1.007 9)和0.20%(RR=1.002 0,95%CI:1.001 1~1.002 8)。多污染模型中,调整其他污染物后,所有污染物健康效应估计值均较单污染模型降低,并不改变各污染物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存在正相关。
张江华郭常义许慧慧李源培张莉君东春阳施烨闻钱海雷金奇昂
关键词:大气污染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
2013-2017年上海重症中暑病例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分析2013—2017年上海市重症中暑病例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高温中暑病例报告系统",收集2013—2017年上海重症中暑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中暑类型(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混合型)等,共1 152例,其中死亡组病例115例,存活组病例1 037例。同时,收集2013—2017年上海重症中暑病例发病日期的逐日气象资料,包括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逐日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降水量、风速等。比较两组病例发病当日的个体因素以及气象因素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中暑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1 152例重症中暑病例年龄为(56.29±18.95)岁,男性843例(73.18%),962例(83.51%)发病日处于热浪期,中暑类型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混合型的病例分别有322(27.95%)、170(14.76%)、533(46.27%)和114例(9.90%)。存活组发病当日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分别为(32.81±1.99)、(38.20±2.24)、(29.22±1.94)℃,均低于死亡组[(33.76±1.17)、(39.19±1.31)、(29.72±1.66)℃](P值均<0.001);日平均相对湿度、日最小相对湿度分别为(60.36±9.75)%、(41.26±9.71)%,均高于死亡组[(54.59±6.89)%、(35.60±7.24)%](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日平均湿度<60%、中暑类型为混合型的病例相比,日平均湿度≥60%、中暑类型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的病例死亡OR(95%CI)值分别为0.31(0.18,0.54)、0.13(0.05,0.34)、0.68(0.58,2.30)和0.87(0.48,1.58)。结论重症中暑病例发病当日的相对湿度以及中暑类型是重症中暑病例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
潘梅竹许慧慧东春阳周晓丹张江华钱海雷
关键词:中暑病例对照研究
大气中二噁英的污染现状及健康效应被引量:2
2020年
二噁英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是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它的毒性极强,可以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也能通过食物链富集,因此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概括了二噁英类物质在大气中的污染现状,介绍了人群对于二噁英的呼吸暴露风险,总结了人体接触二噁英后可能产生的健康效应,并对今后的控制工作提出了建议。在二噁英浓度较高的城市及其功能区,长期吸入污染物对人群的健康和寿命具有潜在风险。建议对垃圾进行有序分类,追踪并监测垃圾焚烧厂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并建立相关排放标准及限值,对二噁英的排放逐渐规范化、无害化。
任洋洋钱海雷许慧慧郭常义
关键词:污染现状
2019-2020年中国三城市海滨浴场水源性疾病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1年
目的了解中国海滨浴场人群海水浴后的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2020年5-9月,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分别对河北秦皇岛、山东青岛、上海3处海滨浴场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1222份,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最近7天接触海水/海滩情况、海滨浴场活动情况、个人防护措施、自身身体健康状况、海水浴后出现的相关症状或疾病等,并对3个浴场的海水水样和沙滩沙子进行采样、肠球菌和粪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皮肤感染(26.19%)、鼻塞(12.36%)和眼部感染(8.18%)是海水浴后人群最常出现的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身体不适(OR=0.08~140.73,95%CI 0.04~443.64)是影响各症状发病的共同因素(P<0.05),不戴鼻夹(OR=4.65,95%CI 1.53~14.08)、不戴泳镜(OR=541.52,95%CI 121.58~2411.85)和吞咽海水(OR=72.29~79.78,95%CI 19.83~296.78)分别是胃痉挛、眼部感染、鼻塞和喉咙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个人防护措施和身体条件影响海水浴后人群出现相关症状和疾病,海滨浴场海水和沙子存在微生物污染。
罗庆杨鸿宾钱海雷李莉魏海春
关键词:海滨浴场影响因素
2013年-2016年上海市居民中暑死亡病例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2013年-2016年上海市中署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2013年-2016年上海市中暑死亡病例的个...
潘梅竹许慧慧东春阳张江华郭常义张莉君施烨闻钱海雷
关键词:中暑死亡率流行病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