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妍

作品数:30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石漠化
  • 5篇流域
  • 4篇时空分布特征
  • 4篇流域环境
  • 4篇环境因子
  • 3篇地理
  • 3篇县域
  • 3篇小流域
  • 3篇降水
  • 2篇预警
  • 2篇植被
  • 2篇植被净初级生...
  • 2篇指数函数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物量
  • 2篇生物量碳
  • 2篇碳密度
  • 2篇资源评估
  • 2篇物量
  • 2篇流域降水

机构

  • 19篇广西师范学院
  • 12篇教育部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南宁师范大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山东省地质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0篇闫妍
  • 25篇胡宝清
  • 5篇张建兵
  • 5篇冯春梅
  • 5篇胡佳莹
  • 4篇谢余初
  • 3篇韩清延
  • 3篇史莎娜
  • 2篇刘志民
  • 2篇周游游
  • 2篇刘占明
  • 2篇胡飞龙
  • 2篇李燕
  • 1篇卢晓强
  • 1篇李武钢
  • 1篇蒋忠诚
  • 1篇闫巧玲
  • 1篇邓婷
  • 1篇李晓青
  • 1篇祁晓凡

传媒

  • 2篇中国岩溶
  • 2篇草业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水力发电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学地理教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广西科学
  • 1篇长春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草甸草原生物量碳分配格局被引量:7
2016年
以中国北方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等工具手段,在草地群落类型实测数据基础上,对内蒙古草甸草原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开展定量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内蒙古草甸草原的生物量碳密度为660.43g C/m2,其中地榆群落(460.63g C/m2)具有最高的地上生物量碳密度,地榆群落(787.10g C/m2)和五花草塘群落(776.22g C/m2)具有最高的地下生物量碳密度,其他群落间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温带草甸草原以16.60×106hm2的面积,贡献了111.20Tg的生物量碳,其中地上生物量碳为27.57Tg,地下生物量碳为83.63Tg,根冠比(R∶S)为3.03;3)地下生物量沿土壤深度的分布可分为两种类型:线叶菊、芨芨草、野大麦、地榆、贝加尔针茅、苔草以及五花草塘群落属于"指数型",其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土壤层,且符合指数函数,该类型占据草原群落的主要部分;拂子茅、小叶锦鸡儿以及芦苇群落属于"抛物线"形,其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和20~40cm土壤层,该类别群落主要为灌木或半灌木,分布曲线不符合指数函数而符合二次函数。
胡飞龙闫妍卢晓强吴军丁晖刘志民
关键词:草甸草原碳密度生物量指数函数
高中地理教材的变化与启示--以人教版“地球上的水”为例
2022年
以人教版2004版和2019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共同章节“地球上的水”为例,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编排、栏目设置、地理图像、问题研究)两个维度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教材的变化,提出地理教师在运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应立足课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梳理脉络,设计大单元教学;精读图像,锻炼学生地理思维;知行合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而适应教材的变化与发展。
龚芷仙闫妍胡宝清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
一种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涉及地理探测器领域。该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包括运行装置,所述运行装置的内部包括有风力测试装置。该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通过设置的滑轮槽,从而使滑轮...
胡宝清胡佳莹闫妍张建兵童凯谢余初刘菊冯春梅
文献传递
基于3S-ANN技术的县域农地石漠化预警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被引量:7
2012年
在简要阐述3S技术和神经网络方法(3S-ANN)在农地石漠化预警方面原理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广西都安县各地类的植被覆盖率、基岩裸露率、地表起伏指数、≥25°坡地面积比等资源环境信息,并辅以农业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指数和坡耕地指数等经济、社会等指标数据,采用神经网络中的BP算法对都安县不同时期农地石漠化警情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3S-ANN分析与实际相符:1977—2005年农地石漠化警情不断加剧,无警情乡镇由11个减少为0个,重警乡镇由0个增加到9个,但2007年的石漠化警情较2005年所减轻。应用2005、2007年数据对未来的2015年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该县东、西部地区的东庙、加贵、保安、大兴等乡镇石漠化程度将有所加强,可作为今后防治的重点。
闫妍胡宝清韩清延李月连
关键词:预警分析
一种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涉及地理探测器领域。该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包括运行装置,所述运行装置的内部包括有风力测试装置。该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通过设置的滑轮槽,从而使滑轮...
胡宝清胡佳莹闫妍张建兵童凯谢余初刘菊冯春梅
文献传递
广西岩溶区县域石漠化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被引量:8
2017年
本文以《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国家下达的广西75个岩溶石漠化治理县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和确定典型岩溶地貌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5种石漠化成功治理模式,分析5种石漠化治理模式的特征和异同,选取15项指标进行广西岩溶区县域尺度石漠化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利用模糊评价进行广西岩溶区县域石漠化治理聚类分析,并与自上而下的主观预测结果对比。最后进行县域尺度石漠化治理模式分区,共分为4个区域。将分区和5种成功的石漠化治理模式对应,实现县域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的适宜性评价及治理模式的推广,以期为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闫妍胡宝清胡宝清史莎娜
关键词:模糊聚类
不同尺度的广西林业碳汇计量技术与应用
蔡会德莫祝平农胜奇张伟胡宝清童德文熊晓斐袁胜巨文珍江锦烽闫妍
所属领域:属于森林经理学、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简要背景: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延缓温室效应、遏制全球变暖等作用得到世界的公认。项目从区域尺度与项目级尺度开展林业碳汇计量研究,区域尺度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学
基于小波分析的西昌市降水时间序列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1951~2008年西昌市降水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西昌市季节、年降水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并对西昌市中短期降水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58年来西昌市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幅为-2.300mm/10年;各季节有增有减,春、秋季变幅较大,春季增幅为5.711mm/10年,秋季降幅为-9.635mm/10年;夏、冬季节波动不大。季节、年降水量存在着多重时间尺度下的周期变化特征,多重时间周期尺度相互嵌套,春季的主要振荡周期为4和35年,夏季为3、15和42年,秋季为3、7、11和18年,冬季为4和15年,年降水量为3、7、15和22年。不同时间尺度,具体年份对应的相位不同,降水变化趋势的预测结果也不同。
刘占明胡宝清祁晓凡蒋忠诚韩清延闫妍
关键词:小波分析
广西西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1
2017年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流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子之一。本研究基于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综合利用2003—2012年MODIS序列遥感数据、植被数据和气象数据,对广西西江流域植被NPP进行估算,并分析其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3—2012年广西西江流域的NPP年均值为524.67 g C·m^(-2)·a^(-1);NPP高值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和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NPP值相对较低;从地形上看,河谷平原植被NPP值较低,丘陵山地植被NPP值较高;不同类型植被对应的NPP值差异较大;常绿阔叶林NPP值最高,为788 g C·m^(-2)·a^(-1);栽培作物NPP值最低,为386 g C·m^(-2)·a^(-1)。2003—2012年研究区植被NPP平均值位于430.05~602.48g C·m^(-2)·a^(-1),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NPP呈现减少趋势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89%;7—10月NPP值较高,1—3月NPP值较低。NPP与年均降水量总体呈负相关关系,与年均温呈正相关关系;NPP受气候因子(降水量、气温)的综合影响,且植被NPP与气候因子(降水量、气温)相关性较密切,复相关系数为0.67。
荣检胡宝清闫妍
关键词:CASA模型相关系数
桂西北峰丛洼地农作区土壤真菌多样性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响应被引量:8
2021年
农作区是峰丛洼地区居民生产生活的聚集区,土地利用强度大,石漠化风险性高,是生态保育的焦点区。合理的耕作模式是该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安全的基础。以桂西北典型峰丛洼地农作区——广西果化岩溶生态研究基地为研究区,采集典型农田类型火龙果地(相当于保护性耕作模式,HF)、玉米地(相当于翻耕模式,MF)、甘蔗地(相当于少耕+秸秆还田耕作模式,SF)和水稻田(PF)的土壤样品,分析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功能及土壤理化性质,并将其与退耕还林(人工林,FL)、退耕还草(自然恢复,AF)样地相应性质进行对比,以评价不同耕作模式的生态环境效应,为该区可持续耕种与生态保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与退耕模式(FL、AF)相比,耕作活动(HF、MF、SF)降低了土壤pH值与有机质、全氮含量,改变了土壤粒度(粘粒、粉砂、砂砾)组成比例;(2)HF、MF、PF、FL提升了土壤真菌α多样性指数,SF、AF反之;土壤真菌α多样性指数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3)各耕作模式及其不同土层的优势真菌门均为Ascomycota、Basidiomycota、Mortierellomycota;耕作没有改变土壤优势真菌的种类,但影响着其相对丰度;(4)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各耕作模式真菌群落结构自成一类,但HF与退耕模式间真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小;0—10 cm、10—20 cm间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小,但两者与20—40 cm相差较大;FL、SF和HF具有较多的显著性差异物种(Biomarker),其次为MF、PF,AF最少;(5)土壤pH值、碳氮比、氮磷比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6)耕作模式对土壤功能类真菌影响明显,HF、MF、SF、PF土壤腐生营养型真菌、病理营养型真菌的含量显著高于FL、AF;同时,SF中的土壤腐生营养型真菌含量最高;HF中的共生营养型真菌含量最高。HF具有与退耕模式较为一致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拥有最丰富的共生营养型真菌与较优的
蔡芸霜张建兵钟丽雯陆双龙黄丽排闫妍闫妍朱同彬罗为群
关键词:峰丛洼地农作区耕作模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