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宇红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无锡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脂肪
  • 4篇肝炎
  • 3篇胆酸
  • 3篇胆酸治疗
  • 3篇多烯磷脂酰胆...
  • 3篇熊去氧胆酸
  • 3篇熊去氧胆酸治...
  • 3篇脂肪性
  • 3篇脂肪性肝炎
  • 3篇双环醇
  • 3篇磷脂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3篇酒精性脂肪性...
  • 3篇非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病毒

机构

  • 8篇无锡市传染病...

作者

  • 8篇陆宇红
  • 7篇蒋亦明
  • 6篇杨崎恩
  • 3篇陈仁芳
  • 2篇孙彤
  • 1篇孙皆齐
  • 1篇黄利华
  • 1篇杨琦恩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第11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5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2011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HBV PreS1-Ag、HBV-DNA、HBeAg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慢乙肝患者均为HBsAg阳性,用全自动酶免仪检测HBV PreS1-Ag及HBeAg,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60例HBsAg阳性慢乙肝患者中,HBV PreS1-Ag的检出率为58.3%,HBV-DNA的检出率为61.6%,HBeAg的检出率为35%。HBV PreS1-Ag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的检出率亦明显高于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PreS1-Ag和HBV-DNA的检出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 PreS1-Ag和HBV-DNA在乙肝患者血清中有相似的检出率,较HBeAg更能反映乙肝患者血液中HBV的复制情况。
杨崎恩蒋亦明陆宇红
关键词:HBVPRES1-AGHBEAG
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与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对比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及对照组(n=40)。治疗组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基础上给于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照...
杨崎恩蒋亦明陆宇红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治疗双环醇多烯磷脂酰胆碱熊去氧胆酸
文献传递
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各4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ALT及AST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TG、TC均有下降,但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应用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患者疗效优于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崎恩蒋亦明陆宇红
关键词:脂肪肝双环醇多烯磷脂酰胆碱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T-SPOT.TB在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T-SPOT.TB)在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艾滋病晚期患者(CD4计数均<200cell/ul)中进行T-SPOT.TB测定,其中合并确诊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26例(AID...
陈仁芳杨琦恩陆宇红徒康宛孙彤蒋亦明
文献传递
水飞蓟宾联合二甲双胍与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对比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0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3)及对照组(n=53)。治疗组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基础上给于水飞蓟宾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全部病例均连续治疗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丙氨酸转氨酸(ALT)、天氡氨酸转氨酶(AST)、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水飞蓟宾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杨崎恩蒋亦明孙彤陆宇红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二甲双胍水飞蓟宾熊去氧胆酸
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与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对比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基础上给予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照组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全部病例均连续治疗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对照组为55.O%(22/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P〈0.01)。治疗后,治疗组ALT、AST、TG、T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3.36、5.00、4.45,P〈0.05)。结论应用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杨崎恩蒋亦明陆宇红
关键词:脂肪肝双环醇多烯磷脂酰胆碱熊去氧胆酸
齐多夫定引起纯红再障一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男,28岁,未婚,有同性性行为史。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2年,乏力、头晕1周入院。患者2年前因梅毒就诊,确认HIV抗体阳性。3个月前CD4计数148个/μl,开始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多次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基本正常。
陈仁芳蒋亦明陆宇红黄利华
关键词:齐多夫定纯红再障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抗体阳性同性性行为CD4计数
TNF-α基因多态性与HI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_(4)T细胞水平的关联性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基因多态性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_(4)T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无锡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收治的HIV感染患者97例(HIV感染组)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0名为研究对象。检测受试者血浆TNF-α水平和血清CD^(+)_(4)细胞水平;多重SnaPshot方法检测全血DNA样本TNF-α基因的多态性。结果HIV感染组血浆TNF-α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前CD^(+)_(4)T细胞低于对照组(P<0.001)。TNF-α基因多态性以rs1800629(包含野生纯合子GG、突变纯合子AA、突变杂合子GA)和rs361525(包含野生纯合子GG、突变杂合子GA基因)、rs1800630(包含野生纯合子CC、突变纯合子AA、突变杂合子CA基因)三个位点基因较为常见。HIV感染组TNF-α位点rs1800629基因型为GA的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为A的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F-α基因rsl800629位点中,GA基因型频率、A等位基因频率与HIV感染的发病风险相关(P<0.001)。治疗后CD^(+)_(4)T细胞水平在TNF-α位点rs1800629基因型GG、GA和AA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等位基因的治疗后CD^(+)_(4)T细胞水平较G等位基因组的明显低(P<0.001)。结论TNF-αrsl800629位点突变杂合子GA和A等位基因是HIV感染风险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CD^(+)_(4)T细胞水平恢复的影响因素,有望为HIV感染风险的评估和抗病毒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陆宇红杨崎恩孙皆齐韩军陈仁芳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基因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