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丽敏

作品数:19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乳腺
  • 14篇乳腺癌
  • 14篇腺癌
  • 4篇预后
  • 4篇乳腺肿
  • 4篇乳腺肿瘤
  • 4篇肿瘤
  • 4篇腺肿瘤
  • 4篇化疗
  • 3篇脂质体
  • 3篇乳腺癌脑转移
  • 3篇紫杉
  • 3篇紫杉醇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脑转移
  • 2篇治疗乳腺癌
  • 2篇生存率
  • 2篇术后
  • 2篇女性

机构

  • 19篇福建省肿瘤医...

作者

  • 19篇陈丽敏
  • 13篇刘健
  • 11篇郑弘宇
  • 9篇陈强
  • 7篇林琳
  • 6篇黄伟炜
  • 5篇吴凡
  • 5篇洪熠
  • 5篇陈侃
  • 3篇陈夏
  • 2篇林榕波
  • 2篇黄诚
  • 2篇李娜妮
  • 2篇陈亦贵
  • 2篇范南峰
  • 2篇庄武
  • 1篇陈心华
  • 1篇王强
  • 1篇黄本晨
  • 1篇佘志廉

传媒

  • 5篇福建医药杂志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第八届中国肿...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对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安全性。方法3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给予长春瑞滨25mg·m-2,第一,八天;希罗达口服,950mg·m-2,1日2次,餐后服用,连续服用14d。21d为1周期,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每周期评价毒性反应,2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39例患者有效率达46.2%。无CR病人,PR18例(46.2%),SD13例(33.3%),PD8例(20.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6.4个月(1~18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等,多为轻度到中度。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对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可以耐受。
黄伟炜郑弘宇陈强陈夏刘健陈丽敏陈侃吴凡
关键词:乳腺肿瘤卡培他滨
双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治疗乳腺癌、肺癌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双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对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15例晚期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双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单药治疗 ,每次剂量 2 5 mg/m 2 ,第一、八天给药 ,15~ 3 0 min内静滴 ,每 3周重复 ,共 2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 2 6.7%,其中 :完全缓解率 6.7%,部分缓解率 2 0 %;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白细胞减少 ( 73 .3 %) ,血小板减少 ( 2 6.7%) ,血红蛋白降低 ( 73 .3 %) ,肝功能损害 ( 2 0 %) ,恶心、呕吐 ( 3 3 .3 %) ,脱发 ( 2 6.7%) ,心脏毒性 ( 2 0 %) ,周围神经毒性 ( 6.7%) ,便秘 ( 13 .3 %) ,局部静脉炎 ( 13 .3 %)。结论  双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治疗晚期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安全 ,主要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刘健陈强陈亦贵林榕波陈丽敏王晓杰
关键词:乳腺癌肺癌疗效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转移相关因子CD44v6、MMP9、VEGF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淋巴结转移与转移相关因子:细胞粘附分子CD44变异型v6(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Elivision法)检测88例行手术切除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CD44v6、MMP9和VEGF表达情况,探讨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88例行手术切除乳腺癌病理标本81例(92%)CD44v6阳性,76例(86.4%)MMP9阳性,71例(80.7%)VEGF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CD44v6、MMP9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有关,检测CD44v6、MMP9、VEGF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
黄伟炜郑弘宇陈丽敏
关键词:细胞粘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淋巴结转移乳腺癌
VM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2001年
庄武黄诚林传荣黄本晨林琳黄韵坚陈丽敏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发生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26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的情况进行随访,分析骨转移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6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有25.3%(67/265)发生骨转移。术后1~5年骨转移发生率较高,为79.1%,乳腺癌骨转移好发部位依次为椎体、骨盆、肋骨、胸骨等。乳腺癌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骨转移在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癌基因CerbB2表达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肿瘤大小、TNM分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ER、PR、CerbB2无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有关。
陈丽敏郑弘宇黄伟炜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临床病理
健择治疗紫杉醇方案失败的乳腺癌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3年
刘健陈强洪熠林榕波林剑扬吴标王强陈丽敏林琳
关键词:健择异长春花碱乳腺癌疗效
曲妥珠单抗治疗45例HER-2阳性乳腺癌安全性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45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3周1次的曲妥珠单抗治疗,首次以负荷剂量8 mg/kg给药,然后每3周给予6mg/kg静脉滴注,观察其毒副反应,特别是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 45例中接受治疗>1年为4例(8.9%),6~12个月为17例(37.8%),<6个月为24例(53.3%).有2例在第1次用药时出现寒战和发热;6例患者治疗后左心射血分数下降,其中2例下降超过10%;19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ST-T波改变,但未出现心力衰竭.结论 曲妥珠单抗对HER-2阳性国人乳腺癌患者心脏功能有一定影响,应在治疗中注意监测观察,但总体安全性良好.
林琳刘健李娜妮陈心华陈丽敏吴凡李重颖黄伟炜洪熠郑弘宇施纯玫
关键词:乳腺癌HER-2阳性曲妥珠单抗安全性
乳腺癌脑转移68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68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因素。[结果]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多为未绝经、浸润性导管癌,首发症状多为颅内高压症状,多为多发颅内转移,多合并颅外转移。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8.8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9%、8%、8%。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合并肝转移、全身化疗、脑部放疗显著性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脑部放疗、KPS评分是影响乳腺癌脑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脑部放疗、KPS评分是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乳腺癌脑转移后的全身化疗价值需进一步探讨。
陈丽敏刘健吴凡
关键词:乳腺肿瘤脑转移预后
表柔比星联用右丙亚胺和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表柔比星联用右丙亚胺和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右丙亚胺组、多柔比星脂质体组和对照组,三组患者均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4周期,通过监测各时期心电图异常率、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SF)来评估心脏功能。结果对照组化疗后心电图异常率最高,右丙亚胺组、多柔比星脂质体组均能明显降低心电图异常率,且从化疗后1周期就显示出心脏保护作用;而LVEF及SF的变化在三组患者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柔比星化疗时加用DEX或者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减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是有效且安全的。
吴凡李娜妮郑弘宇陈丽敏刘健
关键词:表柔比星右丙亚胺多柔比星脂质体心脏毒性
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比较紫杉醇脂质体与普通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两种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开放式、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56例需新辅助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表阿霉素组(A组)和普通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组(B组)。A组每周期予以紫杉醇脂质体175mg/m2,B组每周期予以紫杉醇175mg/m2,每周期两组表阿霉素均为75mg/m2。21天为1周期,每周期评价毒性反应,2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入组病例中A组完成28例,B组完成27例。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53.6%和48.1%(P>0.05)。两组毒副反应中皮疹、皮肤潮红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以A组较低(P<0.05);其他如血液学毒性、呕吐、腹泻及发热等基本一致(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与普通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相当,但紫杉醇脂质体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紫杉醇。
黄伟炜郑弘宇陈强陈夏刘健陈丽敏陈侃吴凡
关键词:乳腺肿瘤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