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瑞
- 作品数:31 被引量:182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173例术前CT疑诊为恶性肿瘤的肺良性病变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术前CT表现疑似肺癌的肺良性病变的CT特征及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2006年6月至2016年12月,2 239例患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肺部手术并术后病理证实为肺良性病变。其中,术前增强CT存在误诊考虑恶性可能性大的患者为173例(男101例、女72例,平均年龄56.0岁),归属于20种不同疾病,这20种疾病共包括907例肺良性病变(误诊和非误诊)。对173例患者的CT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907例肺良性病变术前增强CT容易误诊为恶性病变的病种依次为:肺平滑肌瘤(100.0%)、肺放线菌病(75.0%)、肺隐球菌病(71.4%)、硬化性血管瘤(50.0%)和机化性肺炎(44.2%)。173例术前胸部CT误诊为恶性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7.3%)、咳嗽(56.6%)、黄痰(8.7%)、咯血(28.9%)、胸痛(16.2%)、白细胞计数升高(18.5%)及癌胚抗原升高(4.6%)。173例胸部CT考虑恶性可能性大的肺部良性病变中,较常见的疾病依次为:肺结核(29.5%)、机化性肺炎(28.9%)、肺错构瘤(6.4%)和肺脓肿(6.4%)。173例患者CT多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影,70.5%的病灶≤3 cm,病灶有类似肺癌表现,如边缘毛刺(49.1%)、分叶(33.5%)、胸膜凹陷(27.2%)及明显强化(39.3%),同时部分患者具有肿瘤不常见征象,如钙化(12.7%)、中心液化(18.5%)、卫星灶(9.8%)、肺多发结节(42.2%)。24.3%患者存在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CT征象是诊断肺疾病的重要依据,但部分肺良性病变其CT表现有类似肺癌的特征,有时需要动态观察并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在影像变化中识别疾病本质。
- 陈其瑞刘艳司丽芳胡滨李彤李辉
- 关键词:CT特点
- 胸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的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6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胸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及发生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除术前常规检查以外,所有患者于手术前后行下肢多普勒超声以明确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如患者出现肺动脉栓塞的典型症状、Caprini评分≥9分或新发DVT,则行CT肺动脉造影除外有无新发肺动脉栓塞(PE)。全部患者接受Caprini风险评估。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VTE预防。分别对定量资料、分类资料等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45例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男性207例,女性138例,年龄范围:15-85岁。包括145例良性疾病患者和200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类型包括285例肺手术、27例食管手术、22例纵隔手术及11例其他手术。全组共48例发生VTE(13.9%),其中包括39例(81.2%)DVT,1例(2.1%)PE和8例(16.7%)DVT+PE。诊断VTE的中位时间为术后4.5 d。胸部良性疾病术后VTE发生率为9.0%,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7.5%(χ2=5.112, P〈0.05)。肺手术后VTE发生率为12.6%,其中肺良性疾病为7.5%,肺恶性肿瘤为16.4%(χ2=4.946,P〈0.05)。按Caprini评分分组,低危组(≤4分)发生率为0(0/77)、中危组(5-8分)为15.2%(33/217),高危组(≥9分)为29.4%(15/51)(Z=-12.166,P〈0.05)。98.2%的肺恶性肿瘤患者为中危或高危组,仅3例为低危组,低至高危组的VTE发生率分别为0、13.4%和32.1%。结论胸外科大手术术后VTE的总体发生率为13.9%,其中肺恶性肿瘤为16.4%。术后VTE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Caprini评分可有效筛选高危患者。
- 宋春凤李辉田博陈硕苗劲柏傅毅立游宾陈其瑞李彤胡晓星张文谦胡滨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胸外科手术肺肿瘤
- 肺移植手术28例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总结探讨28例终末期肺疾病肺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处理经验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8月至2010年12月行终末期肺疾病肺移植手术28例,其中双肺移植13例,单肺移植15例。肺灌注采用LPD液顺行灌注+逆行灌注。移植吻合过程中经食管超声和Swans导管实时监测肺动脉压力和流速。术后于呼吸重症监护室治疗,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用量。结果全组无术后支气管吻合口瘘或狭窄等气道并发症。肺移植围手术期(30天)死亡2例(7.2%),术后1、2和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1%、76.2%和71.4%。肺移植术后90天内死亡4例(14.3%)。术中因肺动脉狭窄重新吻合3例(3支)。术后开胸止血2例,开胸切除肺大疱1例。随访1.0—6.1年,生存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技术不仅有利于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降低术后早期死亡比例,也对肺移植术后的远期生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术中食管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血管吻合的异常情况。而术后密切随访和康复治疗对于减少远期气道并发症、防治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提高生存质量有益。
- 苗劲柏侯生才李辉胡滨代华平李彤王洋游宾傅毅立陈其瑞张文谦
- 关键词:肺移植手术技术
- 定量CT指标与单侧肺减容手术疗效被引量:1
- 2007年
- 肺减容术(LVRS)治疗重度肺气肿必须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我们对单侧肺减容病人术前CT资料作定量分析,以探讨定量CT(OCT)指标[严重肺气肿指数(SEI)、上肺肺气肿指数(EI)与下肺肺气肿指数之比CTR(CT emphysema ratio)]与减容术后早期肺功能改善程度之间的关系,为合理筛选手术病人提供帮助。
- 陈其瑞侯生才李辉胡滨李彤
- 关键词:肺减容术手术疗效单侧重度肺气肿早期肺功能
- 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对肺移植临床效果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分析肺移植受者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其对肺移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2005年8月至2010年12月单中心实施肺移植共28例,符合入选标准者24例。人选者按72h内是否发生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分为原发性肺移植功能障碍(PGD)组和非PGD组。统计受者PGD的发生率,按照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的分级标准对PGD进行分级。比较术后不同时间受者PGD分级的差异,分析PGD对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的影响,比较两组受者术后30d、3个月的存活率及术后1年的肺功能改善程度。结果24例受者PGD的发生率为66.7%(16/24),其中重度(3级)PGD发生率为46.43%(13/28)。肺再灌注0~24h、24-48h和48-72h,受者PGD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PGD多发生在肺移植后48h内。肺移植后30d内,PGD组重度PGD病死率为6.2%(1/16),非PGD组为0;肺移植后3个月内,PGD组病死率为25.0%(4/16),非PGD组为0;但两个时间点两组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D组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为91.1h,长于非PGD组的19.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移植后1年内肺功能改善值、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D是肺移植患者早期的主要并发症,其会造成移植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有可能影响肺移植的早期和远期效果。
- 葛素娟代华平何璇陈其瑞苗静柏孙兵班承钧詹庆元胡滨李辉吴安石包娜王辰侯生才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移植生存率
- 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及其对移植效果的影响
- 目的原发性肺移植功能障碍(PGD)是肺移植术后急性缺血再灌注肺损伤(IRI)发展的严重形式。分析肺移植术后IRI发生率、严重程度分级,及其对围手术期机械通气时间及对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长期肺功能改善情况和长期生存率的影...
- 葛素娟代华平何璇陈其瑞苗静柏孙兵胡滨李辉侯生才吴安石包娜王辰
- 文献传递
- 支气管扩张症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与术前血红蛋白含量的关系分析
- 2023年
- 目的研究术前血红蛋白含量与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VTE患者和非VTE患者血液指标,通过四分位数分组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术前血红蛋白与术后VTE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2例患者,其中男50例、女72例,年龄(52.52±12.29)岁。支气管扩张症术后VTE的总发生率为9.02%(11/122)。术前血红蛋白含量[OR=0.923,95%CI(0.870,0.980),P=0.008]和术后D-二聚体含量[OR=1.734,95%CI(1.087,2.766),P=0.021]是支气管扩张症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术前血红蛋白含量的升高,支气管扩张症术后VTE的发生率逐渐降低。单独术后D-二聚体预测术后VT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术后D-二聚体联合术前血红蛋白含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结论术前血红蛋白较低是支气管扩张症术后发生VT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D-二聚体联合术前血红蛋白对术后VTE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 蔡永圣陈青山董红红陈硕李欣叶鑫傅毅立陈其瑞游宾苗劲柏李辉胡滨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静脉血栓栓塞症血红蛋白D-二聚体
- 癌胚抗原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CEA表达水平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11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血清CEA检测和胸部增强CT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左侧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经腹右胸食管癌根治术(开腹和腹腔镜手术)、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单纯经腹切口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肿瘤位置和食管癌TNM分期标准均采用国际相关标准.单因素分析中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CEA水平及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将111例患者CEA检测结果行四分位数间距划分为4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4组淋巴结转移率.结果 111例患者术前均行血清CEA检测和胸部增强CT检查,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左侧开胸食管癌根治术40例,经腹右胸食管癌根治术56例,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8例,单纯经腹手术7例.肿瘤位置:胸上段食管癌3例,胸中段食管癌52例,胸下段食管癌36例,食管胃接合处肿瘤20例.术后病理学类型:鳞癌84例,腺癌23例,其他4例.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阴性44例,淋巴结转移阳性67例.111例食管癌患者血清CEA升高阳性率为36.04% (40/111).影响食管癌患者血清CEA阳性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位置、病理学类型、肿瘤N分期是影响患者血清CEA阳性率的临床病理因素(Z=6.815,6.608,16.928,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N3期是影响患者血清CEA阳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06,95% CI:1.370 -3.552,P<0.05).影响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与血清CEA水平是影响�
- 赵彦游宾侯生才胡滨陈其瑞李辉
- 关键词:食管肿瘤癌胚抗原淋巴结转移
- 既往合并肺栓塞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治疗手术时机的探讨
- 2024年
- 背景和目的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手术仍然是可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具有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可能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对手术时机选择仍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PE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具有PE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 y angiography,CTPA)用于PE的评估,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评估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术后常规行双下肢超声,并视具体情况行CTPA。根据PE发生日期与手术日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两组:短期PE组(short-term PE,SPE;PE发生在2个月内)和长期PE组(long-term PE,LPE;PE发生超过2个月)。术前根据入院时抗凝情况和Caprini评分决定抗凝方案,术后常规进行抗凝治疗。结果共有34例符合入排标准的具有PE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5(44.1%)例为SPE组,19(55.9%)例为LPE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吸烟史方面无显着差异。与LPE组相比,SPE组患者腺癌比例(80.0%vs 42.1%)、Ⅱ–Ⅲ期比例(46.7%vs 31.6%)更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PE组患者术后胸管引流量较多(P=0.039),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或转入重症监护室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5(14.7%)例患者发生DVT的复发,其中SPE组有2(13.3%)例,LPE组有3(15.8%)例。PE复发率为8.8%,其中SPE组有1(6.7%)例,LPE组有2(10.5%)例。两组均有1例(6.7%vs 5.3%)患者出现围手术期30天内死亡。结论PE发生在2个月内,如果PE病情稳定,合并PE病史的非小
- 章智荣陈硕陈其瑞胡滨
- 关键词:肺栓塞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手术时机
- 肺叶切除术后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8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指征以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3至9月7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1例于胸腔引流量≤300mL/24h时拔除引流管(早期组),29例于胸腔引流量≤100ml/24h时拔除引流管(常规组)。记录两组术后24、48h胸腔引流液的量和性状,检测术后24h及拔管即刻的胸腔积液常规、生化指标;记录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评估术后及早期拔管后胸腔并发症的发生率、再次置管率及胸腔穿刺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24h胸腔积液常规和生化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70例患者术后24、48h胸腔引流量中位数为300ml(200~400ml,第一、三四分位数,下同)、250ml(200~300m1)(Z=-2.059,P=0.039)。早期组术后24、48h平均胸腔引流量为(296±153)ml、(285±103)ml,与常规组(332±149)ml、(252±10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为5.0d(4.5~6.0d),短于常规组的6.0d(6.0~8.0d)(Z=-3.882,P=0.000)。早期组拔管时间中位数为术后44h(44~68h),短于常规组的67h(65~90h)(Z=-2.914,P=0.004)。两组术后及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积液复发率、再次置管率及胸腔穿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指征设定为引流量≤300ml/24h是可行并且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 张晔李辉胡滨侯生才李彤苗劲柏王洋游宾傅毅立陈其瑞张文谦陈硕胡晓星
- 关键词:肺切除术引流术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