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宵

作品数:32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酰胺
  • 12篇丙烯
  • 12篇丙烯酰胺
  • 10篇突触
  • 10篇细胞
  • 6篇毒性
  • 6篇营养因子
  • 6篇源性
  • 6篇源性神经营养...
  • 6篇中毒
  • 6篇神经营养
  • 6篇神经营养因子
  • 6篇突触素
  • 6篇脑源性
  • 6篇脑源性神经
  • 6篇脑源性神经营...
  • 6篇脑源性神经营...
  • 5篇激酶
  • 5篇共培养
  • 5篇氨酸

机构

  • 3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作者

  • 32篇陈宵
  • 24篇李斌
  • 22篇肖经纬
  • 12篇张意
  • 10篇李忠生
  • 8篇张斌
  • 8篇曹鹏
  • 6篇刘黎
  • 6篇王海华
  • 6篇王秀会
  • 5篇鱼涛
  • 4篇张宏顺
  • 4篇孙彦彦
  • 3篇于常艳
  • 3篇孙承业
  • 2篇王学生
  • 2篇郭翔
  • 2篇杨义光
  • 2篇朱丹
  • 1篇郭灿烂

传媒

  • 11篇毒理学杂志
  • 3篇卫生研究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代谢组学在天然产物毒性评价和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0
2019年
为了尽可能避免毒性效应并安全使用天然产物,更全面的毒性认知已成为迫切需要。通常认为小分子代谢产物可以代表生物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因此,基于代谢组学的毒理学研究既可以用于评价毒性,也可以鉴定天然产物的毒理学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近几十年来,代谢组学在中药单体成分、提取物和复方制剂诱导的肾毒性、肝毒性、心脏毒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评价中应用广泛。综述常用的代谢组学技术,包括样品制备、样品检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基于代谢组学的天然产物毒理学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并对该研究的潜在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陈宵孙承业
关键词:代谢组学毒性生物标志物急性中毒
CYP2E1依赖的丙烯酰胺神经突触前损伤研究
2021年
目的揭示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原型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Glycidmide,GA)对神经突触前的损伤效应。方法构建pWSLV-07-Cyp2e1过表达质粒及未插入CYP2E1基因片段的pWSLV-07空载质粒,构建CYP2E1过表达HepG2 E47细胞株与低表达HepG2 C34细胞株,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别建立HepG2 E47/SH-SY5Y和HepG2 C34/SH-SY5Y体外共培养系统,以梯度浓度ACR(0、50、100、150、200、250和500μg/ml)分别染毒HepG2 E47/SH-SY5Y和HepG2 C34/SH-SY5Y共培养细胞24、48和72 h,CCK-8法检测各组SH-SY5Y细胞存活率以确定最终染毒浓度和时间。HPLC法检测SH-SY5Y细胞内ACR和GA含量,电子显微镜观察突触前微结构变化和线粒体损伤,Western blot检测SH-SY5Y中损伤关键蛋白SynapsinⅠ、GAP-43和SNAREs复合体蛋白(SNAP-25、Syntaxin 1A及VAMP-2)的表达。结果根据CCK-8结果确认ACR染毒浓度梯度为0、50、100和150μg/ml,染毒时间为24 h。随染毒浓度升高,与对照比较,两组SH-SY5Y细胞中ACR和GA的含量升高(P<0.05)、突触微结构异常,线粒体出现损伤性变化、Ca^(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下降(P<0.05)、SynapsinⅠ和GAP-43蛋白表达下调(P<0.05),上述指标在HepG2 E47/SH-SY5Y组变化明显高于HepG2 C34/SH-SY5Y组;而SNAREs复合体各蛋白表达上调(P<0.05),且HepG2 E47/SH-SY5Y组上调程度明显高于HepG2 C34/SH-SY5Y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共培养体系内,一定剂量时间的ACR作用后,ACR代谢产物GA在ACR所致突触前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为ACR神经毒作用的全面解析提供一定的线索和依据。
付豪王海华陈宵刘黎张意吕佳琦李雨露杨海涛肖经纬李斌
关键词:丙烯酰胺细胞共培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丙烯酰胺致NB-1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在体外实验条件下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所致神经损伤的干预效应。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剂量ACR(0、10、20、40、60、80和100μg/ml)作用时NB-1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ACR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设对照组、ACR染毒组(60μg/ml ACR)、BDNF干预组:BDNF1(50 ng/ml BDNF+60μg/ml ACR)、BDNF2(75 ng/ml BDNF+60μg/ml ACR)、BDNF3(100 ng/ml BDNF+60μg/ml ACR);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Western-blot检测突触素I(synapsin I)蛋白表达。结果 ACR对NB-1细胞的IC50为69.8μg/ml(48 h)。50和75 ng/ml BDNF对ACR所致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与60μg/ml ACR单独染毒组比较,神经细胞形态异常减轻,细胞相对存活率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synapsin I蛋白含量增加(P<0.05);BDNF剂量增加到一定水平(100 ng/ml),干预效果减弱,细胞相对存活率、胞内钙离子浓度及synapsin I蛋白表达与60μg/ml ACR单独染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剂量的BDNF在体外条件下对ACR所致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对抗胞内钙超载,上调synapsin I蛋白表达,维持突触结构完整来实现的。
肖经纬孙彦彦王秀会陈宵张斌李斌
关键词:丙烯酰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突触素I
人源化肝细胞共培养系统为基础的代谢活化系统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从不同组合的人源化肝细胞系共培养模型中构建并筛选优势共培养体系,为人源化代谢活化系统在遗传毒性和致突变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HepG2/C3A人源肝癌细胞作为代谢活化系统的支持细胞,应用穿孔法对HepG2/C3A、LX-2肝星形细胞和Caco-2人源肠腺癌细胞三细胞进行不同组合的共培养模型的构建和筛选,CCK-8法测定模型中每个细胞的4 d生长曲线以确定能稳定生长的共培养模型,RT-qPCR测定在不同类型培养模型中HepG2/C3A细胞CYP3A4、CYP2E1、CYP1A2、CYP2B6、CYP2C9、GSTA1/2和UGT1A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由HepG2/C3A-Caco2-LX2细胞构建的三细胞共培养(COL)模型中各细胞生长状态稳定。RT-qPCR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共培养模型中,肝细胞的Ⅰ相及Ⅱ相代谢酶基因的表达差异较大,COL模型中HepG2/C3A细胞CYP1A2、CYP2C9、CYP3A4、UGT1A1和GSTA1/2基因表达水平分别是单培养组的3.41、4.20、2.88、4.75和5.1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细胞共培养模型中HepG2/C3A-Caco2(CO-C)和HepG2/C3A-LX2(CL)的肝细胞仅CYP2E1或GSTA1/2相对单培养组表达略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3A4、CYP1A2、CYP2B6和UGT1A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细胞共培养模型对肝细胞的Ⅰ相及Ⅱ相代谢酶基因的表达产生较大影响,相比本研究中的双细胞共培养体系,HepG2/C3A-Caco2-LX2三细胞共培养体系可更稳定的生长,且主要的Ⅰ相及Ⅱ相代谢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有望作为代谢活化系统的优势共培养体系。
蔡文建张意陈宵付豪吕佳琦李忠生肖经纬李斌
关键词:代谢活化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过TrkB-MAPK-Erk1/2途径保护丙烯酰胺诱导的神经元和突触损伤
<正>目的 :建立丙烯酰胺(ACR)神经元染毒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预的体外模型,探讨BDNF在暴露于神经毒素ACR后对NB-1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与施万细胞(SCs)共培养的NB-1细胞以及单独培养的N...
陈宵蔡文健张意李忠生肖经纬李斌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文献传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丙烯酰胺短期重复剂量神经损伤的体内干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在体内实验条件下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所致神经损伤的干预效应。方法 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DNF对照组(48μg/kg BDNF)、30 mg/kg ACR染毒组(腹腔注射,1次/d,6 d/周,3周)和低、高剂量BDNF干预组(12和48μg/kg BDNF,尾静脉注射,1次/2 d,自第2周始);染毒步态评分、后肢撑力试验评价神经行为改变;检测脑分区、脊髓、坐骨神经及神经外重要的组织脏器的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浆BDNF的含量。结果 BDNF高剂量(48μg/kg)干预组对ACR所致大鼠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BDNF高剂量干预组与ACR单独染毒组比较,对于实验动物的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试验结束时体重高于ACR染毒组,异常体征弱于ACR染毒组,步态评分显著低于ACR染毒组,后肢撑力距离较ACR染毒组缩短,血浆BDNF含量高于ACR染毒组(P<0.05)小脑皮质空泡略少于ACR染毒组。所检测的神经外重要组织脏器未见明显的病理组织学异常。结论适当剂量外源性BDNF干预在实验动物水平对ACR所致短期重复剂量神经毒效应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肖经纬陈宵张斌王秀会李斌
关键词:丙烯酰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毒性
铅暴露致BDNF/TrkB通路对SH-SY5Y细胞NMDAR1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在铅暴露情况下,BDNF/TrkB通路通过调控PI3K/AKT以及PLC/PKC途径对SHSY5Y细胞NMDAR1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1、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铅溶液分别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并确...
李雨露杨海涛王海华鱼涛陈宵刘黎张意段爱茹乔梦芸吴思雨吕书俊肖经纬李斌
关键词:铅染毒SH-SY5Y细胞
丙烯酰胺对大鼠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丙烯酰胺(ACR)染毒致大鼠大脑皮层和小脑谷氨酸(Glutamate,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含量变化。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6组,即11 d试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30 mg/kg ACR染毒组和50 mg/kg ACR染毒组)和21 d试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5 mg/kg ACR染毒组和30 mg/kg ACR染毒组);步态评分评价神经行为改变;LC-MS/MS法测定染毒终点大脑皮层和小脑Glu和GABA含量变化。结果 11 d试验组在染毒终点时,50 mg/kg ACR染毒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30 mg/kg ACR染毒组相比,体重显著降低(P<0.05),步态评分显著增高(P<0.05);21d试验组在染毒终点时,30 mg/kg ACR染毒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15 mg/kg ACR染毒组相比,体重显著降低(P<0.05),步态评分显著增高(P<0.05);30 mg/kg 21 d和50 mg/kg 11 d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大脑皮层和小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幅度一致。结论 ACR引起大鼠大脑皮层和小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Glu含量的降低,可能是导致其神经毒性的致病机制之一。
张斌肖经纬陈宵李忠生曹鹏朱丹李斌
关键词:丙烯酰胺神经递质谷氨酸Γ-氨基丁酸
口服活性炭对急性阿维菌素中毒家兔的疗效评价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口服活性炭对急性阿维菌素(Abamectin,ABM)中毒家兔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6组:A组,低剂量染毒未干预组;B组,低剂量染毒20 min干预组;C组,低剂量染毒2 h干预组;D组,高剂量染毒未干预组;E组,高剂量染毒干预组;F组,溶媒对照组。低剂量为中毒剂量,是不引起受试对象(实验动物)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即最大可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或LD0或LC0),染毒剂量为5 mg/kg;高剂量为致死剂量,在该剂量下,动物多在6 h内死亡,染毒剂量为10 mg/kg。低剂量组各组家兔于染毒后不同时相采集血液并获取全脑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血浆及脑中阿维菌素浓度,绘制并计算毒代动力学曲线和相关参数;观察高剂量组家兔中毒体征和死亡情况并做出相关评分。结果低剂量组家兔间阿维菌素血浆浓度变化趋势和主要代谢动力学参数均有明显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两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只有A组的69%和58.8%,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CL)较A组提高了将近一倍,在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方面,B、C两组数值也比A组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高剂量染毒组中,D组家兔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体征严重,步态评分、肌束颤动评分、抽搐首发时间、抽搐分级以及死亡时间、死亡率等均明显高于E组。结论口服活性炭可以明显减少阿维菌素在家兔体内的吸收,并加快阿维菌素在家兔体内的代谢,从而减轻家兔中毒体征,降低死亡率。
陈宵郭翔肖经纬王秀会孙彦彦张宏顺李斌
关键词:阿维菌素中毒药物代谢动力学
鹅膏毒肽所致肝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以及毒理学作用机制验证
在我国,蘑菇中毒死亡率和病死率均居食物中毒的首位[1]。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显示,2004-2014年我国大陆地区共报告蘑菇中毒病例3701例,死亡786例,病死率高达21.24%[...
陈宵
关键词:肝损伤代谢组学线粒体功能障碍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