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平伟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工程力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西北工业大学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母材
  • 2篇管线钢
  • 2篇焊缝
  • 2篇LIGA
  • 1篇电池
  • 1篇压痕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方法
  • 1篇韧性
  • 1篇蠕变
  • 1篇镍基
  • 1篇疲劳裂纹扩展
  • 1篇疲劳寿命预测
  • 1篇燃料电池
  • 1篇微机电系统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压痕
  • 1篇机电系统

机构

  • 6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6篇王峰会
  • 6篇陈平伟
  • 2篇王绍明
  • 2篇鲁婷婷
  • 1篇徐策
  • 1篇李明

传媒

  • 1篇腐蚀与防护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实验力学
  • 1篇理化检验(物...
  • 1篇石油化工设备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同步辐射复合LIGA纳米传感植入方法及性能测试
微机械的微小部件和电子的封装将是不同模量材料的连接,在连接处将容易产生连接应力,尤其在温度变化和受热时,这种应力将对微机械的动作和封装产生严重影响,另外微器件在使用中将会疲劳和断裂,如何测试这种微小和多层情况下的应力,评...
王峰会楼康陈平伟
文献传递
高韧性螺旋焊缝钢管疲劳寿命预测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小尺寸弯曲试样进行裂纹扩展速率(da/dN)试验,测定了某特定规格和使用工况的X70钢螺旋焊缝钢管母材和焊缝区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表明,该螺旋焊缝钢管母材区和焊缝区的裂纹扩展速率不同,焊缝区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快于母材区。通过测得的螺旋焊缝钢管疲劳裂纹扩展数据,对该钢管进行了服役寿命预测和评估。预测结果表明,该螺旋焊缝钢管焊缝区疲劳寿命明显低于母材区,其母材区疲劳寿命可超过30 a。
陈平伟王峰会
关键词:母材焊缝
纳米颗粒增强镍基MEMS器件材料的蠕变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同步辐射LIGA微铸复合工艺,将纳米氧化物增强颗粒复合到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结构材料中。制作了专用夹具,采用微力材料试验机测量了纳米Al2O3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强度为1GPa;将恒加载速率/载荷法和恒载荷法相结合,利用纳米压痕仪测量了该材料的室温蠕变速率敏感指数m。结果表明,LIGA复合技术得到的纳米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MEMS器件材料在室温下会发生蠕变;材料在相同压深下最大载荷不随加载速率而改变,加载段粘弹性和粘塑性变形极少;主要由局部高应力导致压痕蠕变;材料的蠕变速率敏感指数m值为0.004,说明纳米Al2O3颗粒可有效增强基体材料的抗蠕变能力;且不同恒.P/P下获得的m值基本相同,表示此种材料对加载速率不敏感。
鲁婷婷王峰会陈平伟
关键词:纳米压痕
含腐蚀缺陷X70钢剩余强度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ABAQUS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含腐蚀缺陷X70管道的剩余强度。根据相关标准的失效准则,研究了腐蚀的发展规律,并考虑到双腐蚀缺陷对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双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随着两腐蚀轴向间距的增大而增大,最后趋于稳定;管道剩余强度随着两腐蚀缺陷径向夹角的增大而增大,最后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对于管道的安全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陈平伟王峰会王绍明
关键词:X70管线钢有限元分析
服役条件下螺旋焊接管线钢疲劳裂纹扩展机理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对服役条件下螺旋焊接管线钢裂纹扩展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测定了两种母材区和两种焊缝区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螺旋焊接管线钢中裂纹扩展速率不同的原因。结果表明:焊缝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快于母材中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焊缝组织中分布着许多孔洞和表面裂纹,导致组织疏松,使焊缝金属的韧性降低,从而使管线钢承载能力降低,在循环波动载荷下易发生螺旋焊缝疲劳断裂失效。
陈平伟王峰会鲁婷婷李明
关键词:母材焊缝
基于应变测量平板燃料电池残余应力被引量:1
2012年
半电池结构NiO-YSZ/YSZ在烧结过程中,由于弹性模量的差异和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发生弯曲变形。残余应力的产生对燃料电池的性能以及服役能力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利用形变恢复的方式,通过产生的应变测量平板燃料电池的残余应力,由于应变片的高精度,从而可保证测算平板燃料电池残余应力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平板燃料电池的残余应力主要存在于材料YSZ层,界面处的残余应力为拉应力;实验结果与热失配原理数值计算分析基本一致,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王绍明王峰会徐策陈平伟
关键词:燃料电池残余应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