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彦

作品数:48 被引量:291H指数:10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玉米
  • 8篇田间
  • 8篇葡萄
  • 7篇豆蚜
  • 7篇葡萄白腐病
  • 7篇白腐病
  • 7篇大豆蚜
  • 5篇种群
  • 5篇害虫
  • 5篇病菌
  • 4篇玉米螟
  • 4篇生物学
  • 4篇生物学特性
  • 4篇天敌
  • 4篇葡萄白腐病菌
  • 4篇大豆
  • 3篇地下害虫
  • 3篇亚洲玉米螟
  • 3篇药效
  • 3篇玉米品种

机构

  • 48篇辽宁省农业科...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鞍山师范学院

作者

  • 48篇陈彦
  • 17篇赵彤华
  • 16篇刘长远
  • 16篇王兴亚
  • 16篇刘培斌
  • 15篇许国庆
  • 15篇徐蕾
  • 14篇苗则彦
  • 14篇赵奎华
  • 14篇梁春浩
  • 10篇王辉
  • 7篇董怀玉
  • 7篇孙柏欣
  • 5篇王丽娟
  • 5篇张海东
  • 4篇李柏宏
  • 3篇黄玉茜
  • 3篇纪明山
  • 2篇王晓红
  • 2篇傅俊范

传媒

  • 10篇辽宁农业科学
  • 4篇农药
  • 4篇中国植保导刊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玉米科学
  • 2篇北方果树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大豆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园艺与种苗
  • 1篇2004年辽...
  • 1篇中国科协20...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 3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年辽宁省部分地区地下害虫暴发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20世纪70年代,辽宁省的地下害虫发生为害程度较轻,对农业不足以造成为害。但是21世纪初,全省地下害虫有明显回升趋势,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为害。本文调查了今年辽宁省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地下害虫问题的方法。
陈彦赵彤华王兴亚徐蕾刘培斌许国庆
关键词:地下害虫为害防控措施
文献传递
对辽宁地区蔗扁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2009年
刘培斌许国庆徐蕾陈彦赵彤华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蔗扁蛾有害昆虫基础数据鳞翅目巴西木
一种小型昆虫饲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昆虫饲养装置,包括培养皿、支架部件、储水托盘和尼龙纱套,所述培养皿放置在支架部件上,所述支架部件放置在所述储水托盘内,所述培养皿内底部铺设有脱脂棉,所述脱脂棉设置有脱脂棉耳...
陈彦王凯林英刘培斌谢瑾卉董怀玉田春晖张海东张明鑫马云龙钟涛
文献传递
葡萄白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对葡萄白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具有较宽的酸碱度适应范围,最适pH值为3~5;PDA是病原菌培养的较好培养基;在营养方面,不同碳源对病菌生长快慢顺序是:单糖>双糖>多糖,葡萄糖是较佳的碳源;不同氮源影响病菌生长速度的顺序是:无机氮>有机氮,最适氮源为NH4Cl。碳源比氮源更适合该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碳源中葡萄糖、氮源中NH4Cl和KNO3溶液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适宜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pH值4~6,最适pH值为5。光暗交替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
陈彦刘长远赵奎华苗则彦梁春浩
关键词:葡萄白腐病生物学特性
防治辣椒根腐病杀菌剂筛选及盆栽药效试验被引量:8
2008年
辣椒根腐病是辣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研究测定了l5种杀菌剂对辣椒根腐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盆栽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硅唑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08mg/L;其他依次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噻菌灵、腈菌唑。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的平均防效达83.75%,丙环唑的平均防效为79.36%,腈菌唑的平均防效最低,为55.87%。
陈彦纪明山刘长远赵奎华苗则彦梁春浩孙柏欣王辉
关键词:辣椒根腐病杀菌剂
黄瓜细菌性白枯病CU-PV07菌株鉴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由CU-PV 07菌株引起的黄瓜细菌性白枯病已成为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弄清该致病菌株分类地位及基因序列,对做好病害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通过症状观察与对致病菌的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害症状为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中间白色膜质,四周具晕圈,病部未见菌脓;CU-PV 07菌株菌体杆状,菌体大小为(1.1~5.2)μm×(0.7~2.1)μm;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鞭毛极生1~2根;分析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可知,该病菌CU-PV 07菌株与Pseudomonasviridiflava一致,在构建的系统演化树上应为同一个族群。可见,黄瓜细菌性白枯病菌的病原为绿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iridiflava(Burkholder 1930)Dowson 1939]。
刘长远赵奎华傅俊范苗则彦梁春浩陈彦王辉
玉米品种在收获期对茎腐病的抗性表型被引量:2
2020年
为筛选适宜辽宁及东北春玉米区推广应用的玉米茎腐病抗性品种,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于收获期对200份玉米品种进行了玉米茎腐病抗性表型鉴定。筛选出抗病品种81份,占鉴定品种的40.5%。其中高抗、抗性和中抗的品种分别为15份、5份和61份,可作为我省推广应用的备选品种;而感病和高度感病的种质分别为27份和92份,应选择在生育期、区域气候匹配的种植区域并配套适宜栽培管理措施合理推广应用。建议对玉米品种尤其是机收品种茎腐病抗性鉴定应增加收获期的调查以综合评价。
刘培斌刘晶王丽娟刘可杰董怀玉陈彦
关键词:玉米品种茎腐病收获期
大豆蚜对环境的适应及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2009-2010年,以辽东山区大豆主产区岫岩县作为试验点,系统调查了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正常型蚜和小型蚜的种群动态,研究了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erman)Viegas、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 Marshall、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对大豆蚜正常型蚜和小型蚜的寄生与捕食作用;另外,也研究了降雨对小型蚜和正常型蚜的冲刷作用,以及小型蚜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7月上中旬为大豆蚜小型蚜发生初期,7月下旬—8月上旬为小型蚜发生高峰期,2010年小型蚜平均蚜量达10000头/百株以上。此外,通过比较大豆蚜正常型蚜和小型蚜排蜜量,发现正常型蚜与小型蚜在30min内的排蜜频率差异极其显著,正常型蚜排蜜次数明显多于小型蚜。蜡蚧轮枝菌对大豆蚜小型蚜的侵染较正常型低,前者被侵染率低于3%,后者被侵染率高达25%。豆柄瘤蚜茧蜂对正常型蚜的寄生率较小型蚜高,寄生率分别为43.41%和0.58%。异色瓢虫3龄幼虫对正常型蚜和小型蚜的捕食率分别为80.24%和36.36%。降雨对小型蚜冲刷作用明显低于正常型蚜。最后,通过对单株蚜量与单株产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小型蚜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F=0.378;df=7,1;P>0.05)。上述研究为明确大豆蚜的发生与为害、小型蚜适应环境的生存机制以及自然天敌对大豆蚜的田间控制作用,进而为大豆蚜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许国庆陈彦王兴亚刘培斌徐蕾赵彤华
关键词:大豆蚜种群动态天敌
大豆蚜危害胁迫对大豆叶片几个重要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是为害大豆(Glycine max)的重要害虫,已给我国大豆生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测定大豆蚜危害胁迫后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非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2种防御性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大豆蚜危害胁迫对大豆叶片几个重要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到大豆蚜危害胁迫的大豆叶片与未受为害叶片中所含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t0.01=11.814,df=4,P<0.01),且前者较后者含量明显增高1.73mg·g-1。与之相比较,非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在此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t0.05=-1.104,df=4,P>0.05;t0.05=-2.639,df=4,P>0.05)。此外,受到大豆蚜危害胁迫的大豆叶片较未受为害叶片中所含POD活性有所升高,但在两处理间POD活性无显著差异(t=-2.639,df=4,P>0.05)。同时,受到大豆蚜危害的大豆叶片较未受为害的大豆叶片中CAT活性增强。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大豆蚜对大豆的危害机理,评价不同大豆品种对大豆蚜虫危害的耐受程度,也为大豆抗虫品种选育以及大豆蚜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王兴亚周俐宏陈彦赵彤华徐蕾许国庆
关键词:大豆蚜生理指标
东北稻田野慈姑对苄嘧磺隆抗药性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为了明确东北不同稻田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对除草剂苄嘧磺隆的抗性水平,通过整株剂量反应和离体靶标酶活性差异测定了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11个野慈姑种群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供试11个种群整株剂量测定结果均对苄嘧磺隆产生了高水平抗性,且2015—2016年供试种群的抗性水平未产生显著变化。其中,沈阳种群的抗性水平最高,2015年抗性指数为155.96,2016年抗性指数达161.54;离体ALS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舒兰种群和哈尔滨种群抗性指数(2015年分别为1.67和1.10,2016年分别为1.66和1.12)与敏感种群无显著差异,其他9个种群其抗性趋势与整株剂量反应结果相一致。数据还表明,ALS酶活性降低可能是使沈阳种群、榆树种群、绥化种群等9个野慈姑抗性种群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
付丹妮赵铂锤陈彦孙中华纪明山
关键词:水稻田抗药性乙酰乳酸合成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