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达
- 作品数:118 被引量:32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miRNA-34a调控ether-à-go-go 1基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体外研究
- 目的 检测miRNA-34a(miR-34a)对于骨肉瘤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择人骨肉瘤MG-63、Saos-2和人成骨细胞株hFOB 1.19及穿刺活组织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0例骨肉瘤和10例正常骨组织标...
- 陈志达吴进
-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增殖
- 沉默Ether à go-go 1基因调控VEGF/PI3K/AKT抑制骨肉瘤增殖和血管生成的研究
- 目的 检测检测沉默Ether à go-go 1(Eag1)基因对骨肉瘤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构建抑制Eagl表达的短发卡RNA (Short hair RNA,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Ad5-...
- 陈志达吴进林斌戴立林曾文容
- 关键词:骨肉瘤血管生成
- 斜前方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 目的探讨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采用OLIF手术治疗的3...
- 林斌吴松松陈志达姚小涛薛超何明长
-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腰椎退行性疾病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定位股骨头中心的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定位股骨头中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颗可被X光透视的圆球,所述圆球上绕有两个交叉的同心圆铁圈,所述两个同心圆铁圈的其中一个交叉处设有凸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可透视的圆球外缠绕两...
- 周亮陈志达徐维臻林伟长黄宇敏
- 一期后内侧和后外侧双切口治疗伴BartonicekⅢ型后踝骨块的三踝骨折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一期后内侧和后外侧双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伴BartonicekⅢ型后踝骨块的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23例伴BartonicekⅢ型后踝骨块的三踝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为(43.85±14.91)岁(19~67岁)。所有病人采用俯卧位用后内、后外侧双切口,同时显露内、外、后踝骨折端,按照外踝-后踝-内踝顺序复位骨折,外踝采用钢板固定,后踝依照骨块大小采用T型钢板或螺钉固定,内踝骨折根据骨折线形态采用螺钉或钢板固定,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依照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效果。结果 病人手术时间为(117.34±26.57)min,术中出血量为(78.94±15.21)mL。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81±2.45)个月,术后骨性愈合时间为(6.26±1.29)个月,术后1周、6、12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评定,优14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0%。2例病人出现切口皮肤表皮坏死,所有病人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及内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后内、后外侧双切口治疗伴BartonicekⅢ型后踝骨块的三踝骨折,能在直视下同时显露、复位与固定后踝骨折块,具有内外兼顾、易于固定、减少皮肤血运干扰等优点。
- 叶文斌陈志达陈卫蔡弢艺张哲明
- 关键词:三踝骨折手术入路
- Kv1.3钾通道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特异性短发卡RNA(shRNA)抑制Kv1.3钾通道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骨肉瘤MG-63细胞中Kv1.3钾通道的表达,并分别采用CCK-8法、裸鼠骨肉瘤异种移植模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G-63细胞增殖、生长和凋亡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G-63细胞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Kv1.3钾通道在骨肉瘤细胞中异常高表达。沉默Kv1.3钾通道的Ad5-Kv1.3-shRNA能从体内外有效地抑制MG-63细胞增殖并促进其早期凋亡。沉默Kv1.3钾通道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的裂解。结论 Kv1.3钾通道参与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过程,有望成为骨肉瘤治疗及诊断的新靶点基因。
- 陈志达戴立林曾文容熊远飞吴进
-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
- 寰枢椎融合术对儿童颈椎生长发育影响的长期观察
- 2022年
- 目的探讨寰枢椎融合术对儿童颈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3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寰枢椎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8.1±3.1)岁(范围:3~13岁);其中外伤9例,先天性畸形3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术后即刻及各随访时间点测量患儿颈椎椎体高度、椎体前后径并计算寰枢椎垂直生长率;术前、随访过程中测量患儿颈椎活动度,评价该术式对儿童颈椎生长发育的影响。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25.3)个月(范围:65~163个月);患儿颈椎椎体高度及前后径与文献报道健康同龄儿童相似(P值均<0.01)。末次随访时,12例患儿中有11例寰枢椎融合节段有实质性生长(寰枢椎垂直生长率:11例≥10%,1例<10%);颈椎活动度接近健康人群水平[前屈(55.2±5.0)°、后伸(65.3±4.9)°、左侧屈(41.7±4.5)°、右侧屈(42.4±4.4)°、左旋转(66.4±5.6)°、右旋转(68.5±5.8)°]。结论寰枢椎融合术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疗效满意,患儿随访过程中颈椎生长发育情况接近健康同龄儿童,成年后达到健康人群水平。
- 林斌蒋元杰陈志达蔡弢艺黄锡明胡晓阳涂承权
- 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寰枢椎融合术儿童生长发育
-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的中长期随访
-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1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21例儿童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5~10岁,平均7.3岁;14例为Ⅰ型不稳定...
- 林斌陈志达戴立林吴进郭志民黄砖枝
- 关键词:椎弓根固定中长期随访
- Quadrant通道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上颈椎骨折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上颈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15例上颈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9~46岁,平均(33.45±9.7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4 d,平均(2.19±1.10)d。寰椎骨折6例,枢椎骨折7例,寰枢椎骨折2例。Frankel分级:D级5例,E级10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的Frankel分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脊髓损伤及椎动脉破裂等并发症。手术时间75~120 min,平均(89.13±27.85)min;术中出血量40~180 ml,平均(96.20±43.26)ml。1例患者术后出现右后枕部皮肤麻木,对症处理1周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术后随访12~36个月,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均为E级。JOA评分从术前平均(8.13±1.9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13.20±2.75)分,VAS评分从术前平均(7.26±1.64)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202.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评估方面,术后正侧位X线片和CT检查证实损伤节段复位满意,螺钉位置良好,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90±5.42)周。[结论]Quadrant通道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上颈椎骨折具有组织损伤轻、出血少和降低手术创伤导致的椎旁肌退变以及术后颈背部疼痛、僵硬的发生率等优点。
- 叶文斌林达生王江泽陈志达陈浩梁勃威刘晖丁真奇
- 关键词:上颈椎骨折QUADRANT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
- 自行研制的胫骨可调负重支具在AO分型42-B型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胫骨可调负重支具辅助治疗AO分型42-B型闭合性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连续收治的68例闭合B型胫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A、B两组(n=34),其中A组患者按胫骨干骨折术后常规处理,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术后1周加用胫骨可调负重支具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3、6个月患肢负重情况、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胫骨骨折影像学愈合(RUST)评分和及末次随访时Johner—Wruhs评分。结果62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随访,5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退出试验。术后第3、6个月B组患者VAS评分平均分别为(2.5±0.8)、(0.9±0.6)分,均显著低于A组患者[(3.0±0.9)、(1.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A组患者的患肢负重情况平均分别为44.1%±17.5%、72.0%±17.4%、86.4%±12.5%,RUST评分平均分别为(5.4±1.4)、(8.7±1.1)、(10.3±1.1)分;B组患者患肢负重情况平均分别为53.8%±11.0%、84.1%±12.2%和94.4%±10.6%,RUST评分平均分别为(6.5±0.8)、(9.9±0.9)、(11.3±0.8)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3.3±0.7)个月,明显短于A组患者[(3.9±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hner—Wruh评分示:A组优19例,良12例;B组优27例,良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型闭合胫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后早期应用自行研制的胫骨可调负重支具较常规术后处理可更明显地减少患肢术后疼痛、加速骨痂生长、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 林斌陈志达吴进蔡弢艺戴立林曾文容
- 关键词:胫骨骨折应力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