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捷
- 作品数:20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腹腔镜峡部离断术治疗马蹄肾的诊治体会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峡部离断术治疗马蹄肾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3例马蹄肾患者行后腹腔镜马蹄肾峡部离断术,其中:1例行单纯峡部离断术,1例患者合并一侧明显肾盂积水同时行肾盂成形术,1例患者合并无功能肾、肾积脓同时行患肾切除...
- 杨庆涛黎明周德荣杨镜秋彭友彬陈捷郑俊鸿
-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 目的:回顾分析25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经验.方法:2008年11月至2013年7月治疗25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男23例,女2例,年龄59-72岁.所有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盆腔淋...
- 黎明杨庆涛杨镜秋陈捷彭友彬周德荣
- 异黄酮类化合物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的抑制作用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析异黄酮类化合物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PRMI1640培养基(含10%浓度的胎牛血清)中开放式-单层-贴壁培养前列腺癌细胞;受试物用二甲基亚枫DMSO物质溶解后加入含有5%浓度胎牛血清的PRMI1640培养基中,研究分为溶剂对照组、顺铂对照组(浓度3.0×10^(-5) mol/L)、大豆苷元组、金雀异黄素组和大豆黄素组,大豆苷元组、金雀异黄素组和大豆黄素组均调配5.0×10^(-6) mol/L、25.0×10^(-6) mol/L、75.0×10^(-6) mol/L三种浓度,每组及其不同浓度受检物样本经多孔接种、孵育处理后检测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抑制情况。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顺铂对照组及大豆苷元组、金雀异黄素组、大豆黄素组25.0×10^(-6)、75.0×10^(-6) mol/L浓度PC-3增殖抑制作用均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豆苷元组、金雀异黄素组、大豆黄素组最高癌细胞PC-3增殖抑制率分别达50.19%、51.30%、39.12%。结论异黄酮类化合物对前列腺癌细胞PC-3有一定增殖抑制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多食大豆食物具有防治前列腺癌的功效。
- 周德荣陈捷林洁斌
- 关键词:异黄酮前列腺癌细胞PC-3
- 妇产科手术损伤输尿管早期发现重要性的单中心治疗经验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导致输尿管损伤的病因及特征,同时分析影响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治的因妇产科手术导致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是否术中发现并即时进行处置、治疗措施、结局等。收治因妇产科手术导致输尿管损伤患者62例,其中本院手术36例,外院手术后转诊26例。结果腹腔镜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20例,腹腔镜单纯子宫切除术11例,阴式子宫切除术9例,传统开腹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12例,传统开腹单纯子宫切除术7例,剖宫产术3例。术中即时发现52例,均在24h内进行了相应处置,延迟发现10例。经输尿管置管后痊愈48例,术中发现输尿管离断直接进行输尿管再植4例,经输尿管置管后无效改行输尿管再植术10例,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妇产科手术导致输尿管损伤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腹腔镜及阴式子宫切除为主要的手术损伤方式,早期发现者大多数能通过输尿管置管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郑晓霞陈捷
- 关键词: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妇产科手术
- B超联合X线在经皮肾镜治疗复杂肾结石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B超联合X线在经皮肾镜治疗复杂肾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泌尿外科拟经皮肾镜治疗的复杂肾结石患者2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26例,其中联合组在B超联合X线引导下手术,对照组不使用B超,单纯采用X线引导下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肾盂瘘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联合X线在经皮肾镜治疗复杂肾结石,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手术时间。
- 陈捷黎明彭友彬林树滨
- 关键词:肾结石经皮肾镜B超X线
- 气管插管全麻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闭孔神经反射的作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麻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中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48例膀胱侧壁浅表性肿瘤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和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麻醉下闭孔反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气管插管全麻下闭孔反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结论 气管插管全麻在预防闭孔反射、避免严重并发症方面优于腰硬联合麻醉,术者可更精准完成手术.
- 林树滨黎明陈捷杨正亮
- 关键词:膀胱肿瘤电外科手术
- 后腹腔镜与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RLUL)与输尿管镜(Ureteroscopy lithotripsy,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3月,对3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7例采用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20例采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镜组),比较2组的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0.0±17.0)min,术中出血量(25±10)mL,输尿管镜组分别为(65.0±12.0)min、(20±15)mL,腹腔镜组结石一次性取净率为100%(17/17);输尿管镜组结石一次性取净率为70.0%(14/20)。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及术后血尿时间显著短于输尿管镜组(P<0.05),而结石净石率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尿漏1例,并发症发生率5.8%(1/17);输尿管镜组1例出现较严重血尿,并发症发生率5%(1/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输尿管镜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上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腹腔镜手术净石率高,手术时间及术后血尿时间较短,是处理复杂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
- 周德荣郑俊鸿林炳森陈捷黎明杨镜秋
- 关键词:输尿管上段结石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输尿管镜碎石术
-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行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早期控尿功能观察
- 2018年
- 目的:评价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后行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早期控尿功能的恢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采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患者尿流率、储尿囊排空尿量及自控性排尿、尿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共47例,男46例,女1例,其中45例术后定期随访。术后3个月,日间自控排尿的患者37例(控尿2级、3级分别为22例和15例),夜间自控排尿27例;患者最大尿流率为5.0~24.0ml/s,平均(13.4±4.4)ml/s;储尿囊排空尿量90.0~250.3ml,平均(135.5±42.2)ml;残余尿为(20.09±11.7)ml。术后6个月,日间自控排尿42例(控尿2级、3级分别为12例和30例),夜间自控排尿30例;随访患者最大尿流率为5.5~28.0ml/s,平均(14.4±4.8)ml/s;储尿囊排空尿量93.2~287.2ml,平均(149.0±46.1)ml;残余尿为(14.52±6.5)ml。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在术后早期尿控达到较满意水平,是一种可行的术式。
- 杨正亮黎明林树滨陈捷许腾宇
- 关键词:乙状结肠新膀胱尿流改道膀胱肿瘤
- 后腹腔镜与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RLUL)与输尿管镜(Ureteroscopy lithotripsy,URL)治疗输尿管上...
- 周德荣郑俊鸿林炳森陈捷黎明杨镜秋
-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及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18例浸润性膀胱癌:附视频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总结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及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全膀胱及前列腺切除、经下腹部小切口取出切除组织并行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结果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手术时间240~360min,出血量300~500ml;开放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手术时间180~300min、出血量200~400ml。术后5~7d恢复饮食,2周后拔除盆腔引流管,3~4周拔除膀胱造瘘管,4~6周拔除导尿管及双侧输尿管支架管。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及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浸润性膀胱癌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杨庆涛黎明杨镜秋陈捷彭友彬周德荣郑俊鸿林炳森张淳
- 关键词:腹腔镜膀胱肿瘤乙状结肠尿流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