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影响因素
  • 4篇围产
  • 4篇围产儿
  • 4篇妇女
  • 4篇产儿
  • 3篇妊娠
  • 3篇死亡率
  • 2篇孕妇
  • 2篇围产儿死亡
  • 2篇护理
  • 2篇监测资料分析
  • 2篇儿童
  • 2篇发生率
  • 2篇分娩
  • 2篇保健
  • 2篇保健服务
  • 2篇产后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性别

机构

  • 22篇深圳市龙岗区...

作者

  • 22篇陈文英
  • 6篇张玲
  • 4篇罗小燕
  • 4篇夏洪波
  • 3篇邹丹玲
  • 3篇王艳
  • 2篇郑锐青
  • 2篇冯文成
  • 2篇邝清梅
  • 1篇史丹红
  • 1篇李晓红
  • 1篇江白玲
  • 1篇马文建
  • 1篇张绍强
  • 1篇张文慧
  • 1篇罗颖
  • 1篇高玉山
  • 1篇黄明兰
  • 1篇吴小霞
  • 1篇何海玲

传媒

  • 4篇中国妇幼卫生...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中国妇幼健康...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后女性阴道前壁脱垂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产后女性阴道前壁脱垂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产后女性盆底康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2020年6—10月在某保健院进行产后体检的产妇3 368例,对其一般情况、盆底功能检测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女性深层、浅层Ⅰ类和Ⅱ类肌肌力1级占比最多;阴道前壁、后壁、子宫脱垂发生率分别为61.5%、9.3%、9.9%;阴道前壁脱垂组年龄、孕期体重增长、妊娠次数、生产次数高于未脱垂组;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体重增长、妊娠次数、生产次数、是否有巨大儿史、腹直肌是否分离、咳嗽和打喷嚏时是否漏尿、放松和无约束时是否漏尿的阴道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OR=28.066,95%CI=20.663~38.121)、肥胖(OR=161.208,95%CI=46.991~553.049)、妊娠2次(OR=8.513,95%CI=6.174~11.739)、妊娠≥3次(OR=9.31,95%CI=6.353~13.643)、生产2次(OR=1.76,95%CI=1.297~2.388)、生产≥3次(OR=2.765,95%CI=1.584~4.827)、有巨大儿史(OR=33.408,95%CI=15.218~73.337)、腹直肌分离(OR=11.374,95%CI=9.080~14.248)为阴道前壁脱垂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后女性盆底肌力较弱,阴道前壁脱垂发生率较高;腹直肌分离、超重、肥胖、妊娠≥2次、生产≥2次、巨大儿史在阴道前壁脱垂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邓炳俊乐连利陈文英
关键词:阴道前壁脱垂盆底功能
孕妇生活保健工作体会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了解孕妇对保健知识的了解和需求状况,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保健知识,达到提高孕妇与胎儿身心健康的目的。方法对本社区内200例孕妇进行保健知识问卷调查,分析统计结果。结果本区内大部分孕妇对保健知识有所了解,但不够全面。讨论根据问卷调查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为其提出针对性的保健知识,以达到加强其对孕期保健认识的目的。
陈文英罗小燕江白玲
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分析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6-10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体检的3368例产后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一般资料、腹直肌分离、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7%(2045/3368);<30岁、≥30岁[56.8%[(856/1507)与63.9%(1189/1861),χ^(2)=17.54],孕期体质量增长<16 kg、≥16 kg[59.1%(1351/2285)与64.1%(694/1083),χ^(2)=7.57],顺产、剖宫产[55.7%(1262/2266)与71.7%(790/1102),χ^(2)=77.87],妊娠1、2、≥3次[53.9%(645/1196)、62.1%(702/1131)与67.1%(698/1041),χ^(2)=41.48],生产1、2、≥3次[53.9%(877/1628)、67.0%(1016/1517)与68.2%(151/223),χ^(2)=62.09],有无巨大儿史[68.7%(160/233)与60.1%(1885/3135),χ^(2)=6.64],有无阴道前壁脱垂[75.2%(1559/2072)与37.5%(486/1296),χ^(2)=476.15]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3次(OR=1.572,95%CI:1.271~1.945)、剖宫产(OR=2.440,95%CI:2.050~2.905)、巨大儿史(OR=1.660,95%CI:1.213~2.273)、阴道前壁脱垂(OR=7.324,95%CI:6.083~8.819)均为腹直肌分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较高;妊娠≥3次、剖宫产、巨大儿史、阴道前壁脱垂在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邓炳俊乐连利陈文英
关键词:影响因素
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 分析近6年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布、死亡率及其变化情况,为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至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CMH χ2=97.85,P〈0.01),6年来平均死亡率为5.64‰(996/176 633);2004至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例数中83.06%(1 059/1 275)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死亡率较高(χ2=13.94,P〈0.01),从2005年以来婴儿死亡性别比均在正常值范围下限1.20以下,显示女性婴儿死亡水平偏高;5岁以下儿童死因主要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溺水、先天性心脏病和意外窒息等.结论 重视妇幼保健工作及流动人口管理,加强产科、儿科技术建设,提高居民孕期保健及性别平等意识,预防和减少儿童意外死亡,以上措施是降低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途径.
张绍强张玲邹丹玲陈文英冯文成夏洪波
关键词:死亡率性别比
385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围生结局及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各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生儿结局和预后,为妇幼信息上报、产前咨询、产后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度在深圳市龙岗区产前和(或)产后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并通过妇幼信息系统上报的385例的病历资料,并对出生1年后的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深圳市龙岗区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89%,其中简单型先天性心脏病占73.77%,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占26.23%。83.90%病例确诊时间为产后;复杂型先心病的孕期发现率要高于简单型先心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86,P<0.01)。385例先心病结局为:引产60例,死产1例,7天内死亡3例,活产321例(其中含3例7天后死亡),存活率为83.38%;简单型先心病存活率显著高于复杂性先心病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46,P<0.01)。追踪随访活产儿282例,随访率87.85%,其中51例预后较差,占随访病例的18.09%。结论深圳市龙岗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以简单型为主,确诊时间主要为产后,产前诊断率较低,不利于进行早期干预,因此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在妊娠期尽早发现和确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复杂性先心病,能获得更好的预后。
陈文英王艳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随访预后
龙岗区2004~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了解近几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变化趋势,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2009年龙岗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05‰,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常住人口;男性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15‰,女性发生率为11.50‰,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比女性发生率高;常见出生缺陷类型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及总唇裂;出生缺陷中的死胎、死产导致死亡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38.19,P<0.000 1),新生儿存活构成比则呈上升趋势(χ2=36.65,P<0.000 1)。结论:积极开展三级预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张绍强张玲邹丹玲陈文英夏洪波
关键词: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
出生缺陷知识与文化和经济的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孕妇对预防出生缺陷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及围产期保健服务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龙岗区三个街道的90例孕期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孕期妇女出生缺陷的知信行(KAP)情况。结果:文化层次高的孕妇,夫妇双方婚前医学检查率明显高于文化水平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1 7,P<0.05);文化程度越高的孕妇对孕期保健、预防出生缺陷知识掌握得越多。对孕期"保持良好心情"的知晓率以月收入4 000~7 000元组最高(95.00%),月收入7 000元以上组的知晓率最低(61.54%);在孕期"注意少接触农药/油漆"及"注意少接触猫狗等"行为方面也有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的孕妇对上述行为的重视程度越高。结论:文化程度与家庭经济状况是孕期妇女掌握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
陈文英张玲张绍强
关键词:文化
生育政策调整下对高龄备孕妇女优生保健服务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讨论生育政策调整下对高龄备孕妇女实施优生保健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的116例高龄备孕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58例,对照组妇女未实施孕前优生保健服务,研究组则进行相应的高龄备孕妇女优生保健服务,对两组孕妇的妊娠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①干预前,两组备孕妇女的月经变化症状积分差异并不,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备孕妇女的月经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妇女孕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9,P=0.029);③研究组妇女新生儿不良结局(新生儿畸形、巨大儿以及低体儿)发生率为3.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1%,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1,P=0.026);④干预前两组备孕妇女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备孕妇女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干预前两组备孕妇女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备孕妇女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研究组备孕妇女的服务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3,P=0.027)。结论在生育政策调整下,对高龄备孕妇女实施优生保健服务可有效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结局、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
汪泳马文建李晓红师宏词陈文英
关键词:生育政策高龄
分娩相关因素与产后盆底肌肉强度关系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分娩相关因素与产后盆底肌肉强度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1024例初产妇的盆底肌收缩力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剖宫产对耻骨尾骨肌(PC肌)强度影响要小于顺产;分娩时间越短,会阴侧切伤口长度越小,对PC肌强度影响影响越小。结论产后盆底肌肉强度与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产妇应该加强盆底肌肉训练,并积极接受心理治疗。
陈文英高玉山郑锐青
关键词:分娩因素
2004-2009年度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近6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水平,死因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Z=-9.984,P=0.000),6年来合计死亡率为10.37‰;2004-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例数中91.46%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较高(χ2=134.643,P=0.000),6年合计围产儿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0.96,显示女性围产儿死亡比男性高;围产儿死因主要是出生缺陷、胎儿因素、脐带胎盘因素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孕产妇孕期保健及性别平等意识,是降低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张绍强张玲邹丹玲陈文英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