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旭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2篇胰十二指肠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乳头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十二指肠乳头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治疗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消融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赛诺特生...

作者

  • 8篇陈旭
  • 4篇赵坤
  • 4篇张弓
  • 4篇吴阳
  • 4篇唐哲
  • 4篇赵永福
  • 3篇赵武干
  • 3篇李文才
  • 3篇王冠男
  • 1篇张会娟
  • 1篇李烨

传媒

  • 3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腹部外科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甲状腺转录因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价值分析
2019年
目的制备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单克隆抗体,为临床工作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并构建TTF-1/pET32a重组质粒,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经镍琼脂糖亲和层析柱洗脱目的蛋白,并将洗脱液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纯度,经过免疫学评价合格后,进行小鼠体内免疫,效价评价后通过细胞融合筛选阳性细胞株,制备分泌TTF-1单克隆抗体,并对得到的抗体进行免疫组化验证。结果获得能稳定分泌TTF-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且其产生的抗体与TTF-1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学反应。结论成功制备出TTF-1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提高相关肿瘤的诊断率提供了新的试剂。
陈旭张路遥刘玲玲翟晋豫张会娟
关键词:甲状腺转录因子-1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组化
局部切除术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是良性肿瘤2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7例,24例良性病变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7例乳头癌患者中15例随访1~11 a,其5年生存率为73.3%(11/15)。结论:对于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沈曦温唐哲赵永福吴阳张弓陈旭赵坤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栓塞对肝癌肝功能及甲胎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单纯用射频消融方法与射频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对近期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的影响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单纯用射频消融术与射频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患者各30例,治疗前肝功能Child分级A级,观察治疗后第2天的肝功能及1周后AFP变化。结果:单纯射频消融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均可导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AFP下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还可导致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能显著升高ALT、ALP,降低AFP,与单纯射频消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融范围相等情况下,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近期肝功能及甲胎蛋白的影响比射频消融更为显著。
陈旭唐哲吴阳张弓沈曦温赵坤赵永福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癌肝功能甲胎蛋白
射频消融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105例肝脏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其中肝血管瘤患者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7例,转移性肝癌12例,通过术前及术后影像学检查对比评价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结果:肝血管瘤患者术后完全消融率为97.2%(35/36);原发性肝癌完全消融率为96.5%(55/57);转移性肝癌完全消融率为91.7%(11/12)。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原发性肝癌复发率为22.8%(13/57);转移性肝癌复发率为33.3%(4/12)。结论:射频消融对于肝脏肿瘤是一种行之有效并具有明显优势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赵坤唐哲吴阳张弓陈旭沈曦温赵永福
关键词:肝脏肿瘤超声引导射频消融
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伴t(9;22)(q34;q11.2)1例被引量:2
2019年
患者男性,66岁,因发现双侧颈部肿块20余天入院,查体:侧颈部、腹股沟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约2 cm×3 cm,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约2 cm可触及。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细胞占86%,其中原始淋巴细胞占83.6%,胞核圆形、不规则形,扭曲折叠,核染色质疏松。初步诊断为淋巴瘤。患者发病后随访11个月,经VDCP+达沙替尼治疗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经Hyper-CVAD-A+达沙替尼化疗后部分缓解,为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给予鞘内注射,未合并感染,无明显骨髓抑制,一般情况尚可,未见累及骨髓及其他部位转移。
陈旭李文才赵武干王冠男李烨
关键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基因融合病例报道
局部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中、高分化腺癌的对比研究
2014年
目的对比研究局部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中、高分化腺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02年3月至2012年9月局部切除术(A组)的十二指肠乳头中、高分化腺癌的患者2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组)的患者2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A组患者住院时间(21.4±5.7)d,手术时间(128.3±22.2)min,腹腔引流液淀粉酶(1693.1±1608.9)U/L,术中出血量(119.5±45.1)ml明显低于B组(28.1±8.1)d,(240.6±31.3)min,(4879.1±4730.2)U/L,(295.6±151.1)ml,P均〈0.053。A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B组发生吻合口瘘10例(P〈0.05),两种手术方式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十二指肠乳头中、高分化腺癌治疗中的远期疗效相似,但局部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沈曦温唐哲赵永福吴阳张弓陈旭赵坤
关键词: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脾T细胞淋巴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及预后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3例HSTCL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和TCR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瘤细胞CD2、CD3、CD7均阳性,T细胞限制性胞内抗原TIA-1、CD56部分阳性,细胞毒性相关分子粒酶B(Granzyme-B)、EBER阴性。11例标本TCR克隆性重排检测阳性。13例患者临床治疗方案不同(脾切除术后化疗,保脾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6~58个月,预后均较差。结论HSTCL是一类罕见的结外侵袭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病理表现多样且独特,结合免疫表型、TCR基因重排可确诊。
陈旭赵武干王冠男李文才
关键词:肝脾T细胞淋巴瘤TCR基因重排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hydroa vacciniforme-like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HV-LP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1例HV-LPD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原位杂交检测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患者发病年龄2~50岁,临床表现为头面部和(或)躯干部位的肿胀、水疱、斑丘疹、结痂、瘢痕数月至数年,伴或不伴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病理形态学示淋巴样细胞浸润真皮或至皮下组织,细胞小至中等大,轻至中度异型性,围绕皮肤附件浸润和嗜血管生长。11例病变细胞CD3、CD4均阳性,TIA-1(9/11)、CD8(8/11)、Granzyme B(6/11)、CD56(1/11)阳性,EBER均阳性。7例标本TCR克隆性重排检测阳性。11例患者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包括抗病毒、抗感染、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5例患者病情稳定,2例患者病情持续,1例死亡,3例失访。结论 HV-LPD是发生于儿童的EBV相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少见,亦可见于成人,其表现多样且独特,临床病史尤其以皮损特点是重要的诊断线索,结合病理形态、免疫表型、EBV原位杂交、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可确诊。
白玄业李文才王冠男赵武干陈旭
关键词:EB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