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林

作品数:7 被引量:23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小麦
  • 3篇冬小麦
  • 2篇中国小麦
  • 2篇气候
  • 2篇小麦白粉
  • 2篇小麦白粉病
  • 2篇白粉
  • 2篇白粉病
  • 1篇稻飞虱
  • 1篇冬小麦干旱
  • 1篇冬小麦生长
  • 1篇深松
  • 1篇生长发育
  • 1篇水稻
  • 1篇水稻稻飞虱
  • 1篇田间
  • 1篇田间试验
  • 1篇透过率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深松

机构

  • 7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作者

  • 7篇陈林
  • 6篇霍治国
  • 3篇白月明
  • 3篇叶彩玲
  • 3篇温民
  • 2篇刘万才
  • 1篇漆成莉
  • 1篇陈林
  • 1篇庄立伟
  • 1篇胡延龙
  • 1篇刘玲
  • 1篇张鹏
  • 1篇马刚
  • 1篇赵圣菊
  • 1篇李光华
  • 1篇白文广
  • 1篇钱拴
  • 1篇薛昌颖
  • 1篇张鹏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梯度提升树的大气分层透过率快速计算方法被引量:3
2020年
大气透过率的计算是红外辐射传输计算的核心,RTTOV(Radiative Transfer for TOVS)通过建立大气廓线中温度、水汽、臭氧和其他气体浓度等参数与卫星通道透过率的统计关系,可实现卫星通道透过率和大气顶辐射率的快速准确计算。但在一些复杂吸收波段,如水汽波段,RTTOV的计算误差较大。为提高RTTOV在水汽敏感波段的计算精度,利用机器学习中的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Tree,GBT)方法,选取从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的IFS-137(The Integrated Forecast System,137-level-profile)廓线集中挑选的1406条廓线和由此计算的透过率真值作为样本,选取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上搭载的红外分光计(Infra Red Atmospheric Sounder,IRAS)通道12(7.33μm)进行个例研究,分别建立陆地和海洋晴空大气等压面至大气层顶透过率的快速计算模型(GBT模型)。通过和透过率、亮温真值的比较,验证了GBT模型。比较结果显示,GBT模型预测的透过率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为:陆地0.0012,海洋0.0009;均方对数误差(Mean Squared Logarithmic Error,MSLE)为:陆地0.0215,海洋0.0095,均小于RTTOV直接计算的透过率的误差(陆地、海洋的MAE分别比RTTOV小0.0008和0.0010,MSLE分别比RTTOV小0.0135和0.0227);由GBT模型计算的亮温MAE分别为:陆地0.0949 K,海洋0.0634 K,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陆地0.1352 K,海洋0.0831 K,也都小于RTTOV直接模拟的晴空亮温误差(陆地、海洋的MAE分别比RTTOV小0.1685 K和0.1466 K,RMSE分别比RTTOV小0.1794 K和0.1685 K)。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IRAS红外水汽波段,GBT预测的透过率和亮温误差比RTTOV小。机器学习有提高水汽波段正演精度的潜力,或可为辐射传输的快速计算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法。
梁红丽张鹏张鹏陈林陈林漆成莉
关键词:大气透过率
冬小麦土壤深松保墒增产效应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采用土壤深松 45cm、30 cm处理打破犁底层 ,1 996~ 1 998年连续进行 2个年度的冬小麦保墒、增产效应田间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土壤深松处理后可减少冬小麦全生育期 0~ 1 0 0 cm的作物耗水量 ,促进根系对 1 0 0~ 2 0 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利用 ,提高冬小麦的产量耗水比 .土壤深松处理能明显增加 0~ 30 cm土层的土壤湿度和含水量 ,降低 0~ 5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 .有利于冬小麦根系、茎、叶的生长发育和总生物量的累积 .土壤深松 45cm处理 2年平均冬小麦增产 7.0 % ,土壤深松 30 cm处理第一年增产 7.7% .冬小麦土壤深松保墒增产效应的适宜深松深度为 30 cm.
霍治国白月明李光华温民陈林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深松
冬小麦干旱综合防御集成技术推广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冬小麦底墒效应 +土壤深松保墒增产效应 +玉米秸秆覆盖效应 (分覆盖、粉碎还田处理 ) +有限水分胁迫高产效应集成技术的推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覆盖处理、粉碎还田处理的冬小麦各发育期的根、茎、叶、穗、总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 ,其中粉碎还田处理的增加量明显大于覆盖处理 ;666.67m2 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 19.7%、35.6% ;全生育期耗水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4.8%、12 .1% ,节约灌溉 1~
霍治国白月明温民陈林
关键词:冬小麦干旱集成技术防御技术
中国小麦白粉病发生地域分布的气候分区被引量:58
2002年
根据全国 1 2 0个气象站点小麦拔节~成熟期间的多年平均 (1 971~ 1 998)旬≥ 0 .1 mm雨日出现机率、旬降雨量、旬平均相对湿度、旬平均温度、旬日照时数和白粉病病害资料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小麦白粉病发生地域分布划分为发生气候带 ( )和不发生气候带 ( )。 又分为常发气候亚带 ( A)、易发气候亚带 ( B)、次易发气候亚带 ( C)、偶发气候亚带 ( D)。 A分为冬小麦白粉病西南常发气候区 ( A1 )、冬小麦白粉病长江流域常发气候区 ( A2 )、冬小麦白粉病淮河流域常发气候区 ( A3 )共 3个区 ; B为冬小麦白粉病黄河流域易发气候区 ( B区 ) 1个区 ; C分为南方冬小麦白粉病次易发气候区 ( C1 )、北方春小麦白粉病次易发气候区 ( C2 )、北疆春小麦白粉病次易发气候区 ( C3 )、西藏南部冬春小麦白粉病次易发气候区 ( C4)共 4个区 ; D分为南方冬小麦白粉病偶发气候区 ( D1 )、北方春小麦白粉病偶发气候区 ( D2 )共 2个区。评述了不同气候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气候生态特征。该分区结果客观揭示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地域分布规律 ,是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小麦白粉病分区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的基础性工作。
霍治国陈林刘万才薛昌颖赵圣菊庄立伟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气候分区聚类分析
水分胁迫效应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2
2001年
利用大型水分试验场遮雨棚遮挡自然降水 ,采用人工定量补水进行冬小麦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 4 0 %~ 5 0 %、4 5 %~ 5 0 %、5 0 %~ 5 5 %、5 0 %~ 60 %、5 5 %~ 60 %、60 %~ 70 %持续时间分别为 5、1 0、1 5 d水分胁迫处理的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控制期结束复水后 ,5 0 %~ 60 %、5 5 %~ 70 %水分胁迫处理能诱发冬小麦根、茎、叶、总生物量显著增长或明显减缓其衰老速率。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 5 0 %~ 60 %处理 ,具有明显的增产、节水效应。确定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 5 5
霍治国白月明温民陈林胡延龙叶彩玲
关键词:冬小麦田间试验生长发育
气候条件对中国水稻稻飞虱为害规律的影响被引量:86
2002年
稻飞虱除了在海南、广东、广西、二南南部冬季有少量虫源存活外,在中国其它大部分地区常年均不能越冬,春秋季初始虫源主要来自于国外。越南是中国稻飞虱的主要初始虫源地,中国稻飞虱直接来自越南红河三角洲,而最初的虫源地为泪公河三角洲。入境后的稻飞虱每年均出现有规律的5次由南向北和3次由北向南的迁飞过程。暖冬使越南等境外或中国稻飞虱越冬区的稻飞虱迁入期提前,为害期延长.中国稻飞虱发生较重的年份大多出现在3—5月副高较强的年份.厄尔尼诺年的次年中国稻飞虱有可能严重发生。
霍治国陈林叶彩玲刘玲
关键词:气候条件稻飞虱虫源地水稻
气候异常与中国小麦白粉病灾害流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8
2002年
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在厄尔尼诺出现的起始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小 ;在厄尔尼诺起始年至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前一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趋势逐年增大 ,并在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前一年达到最大值 ;在连续出现厄尔尼诺的年份 ,冬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逐年降低。厄尔尼诺事件系通过引发主要麦区的降水、温度异常来影响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程度。造成厄尔尼诺年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低的原因 ,与厄尔尼诺起始年前的冬半年寒潮活动加强造成冬小麦冻害严重 ,大大降低了小麦白粉菌的越冬基数及春季干旱不利于小麦白粉菌的侵染有关。
霍治国叶彩玲钱拴陈林刘万才
关键词:气候异常厄尔尼诺事件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