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琳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基因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藻类
  • 1篇展开剂
  • 1篇纸色谱
  • 1篇色谱
  • 1篇生物合成
  • 1篇生物转化
  • 1篇双水相
  • 1篇双水相体系
  • 1篇水库
  • 1篇水色
  • 1篇水相
  • 1篇提取纯化
  • 1篇盘石头水库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机构

  • 7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陈琳
  • 4篇李学军
  • 3篇田雪
  • 2篇聂国兴
  • 2篇王建琨
  • 2篇刘国生
  • 2篇米佳丽
  • 1篇胡灿灿
  • 1篇高云霓
  • 1篇房连聪
  • 1篇董静
  • 1篇孔祥会
  • 1篇焦璐
  • 1篇魏聪
  • 1篇卢荣华
  • 1篇马晓
  • 1篇张建新
  • 1篇王海磊
  • 1篇李玲玲
  • 1篇张曼

传媒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酿造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河南水产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盘石头水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色变化的关系
2016年
浮游藻类作为水环境重要指示生物,其组成在判断水质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盘石头水库作为河南省鹤壁市重要水源地,近期监测发现不同区域水体呈现不同水色。为了找到水色变化原因,本文调查了水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结果显示盘石头水库不同水色区域浮游藻类组成具有明显差异,根据藻类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发现水色出现异常的1#监测区域可能有向高营养水平发展的趋势,面临水质变差的风险,应重点监控,加强管理。
高云霓顾钱洪董静陈琳申东亮卢荣华张曼李学军
关键词:盘石头水库浮游藻类水色
纸色谱-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转化体系中脱氧腺苷含量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纸色谱-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转化液中脱氧腺苷(dAR)含量。方法用不同极性的展开剂进行纸色谱从混合物中分离dAR,分光光度法测定分离的dAR浓度。结果测试了4种展开剂对dAR的分离效果,发现用展开剂正丁醇-异丙醇-氨水-水(3∶3∶2∶2)一次色谱可将dAR与其它成分分离。将分离并重新溶解的dAR在258 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即可计算出转化反应液中的产物浓度。结论该法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一致,是一种简易有效的快速测定生物转化体系中dAR含量的方法。
刘国生王建琨邢善涛王海磊陈琳王玉娟
关键词:生物转化纸色谱展开剂分光光度法
类芽孢杆菌产β-甘露聚糖酶的分离与纯化被引量:2
2016年
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CH-3是一株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本研究采用乙醇沉淀法、硫酸铵盐析法、聚乙二醇(PEG)/硫酸铵[(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CH-3菌株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进行分离与纯化,以选出纯化率高且残余酶活力高的方法。结果发现,乙醇沉淀法和硫酸铵盐析法纯化效果较差,聚乙二醇(PEG)/硫酸铵[(NH4)2SO4]双水相体系的纯化效果较好,PEG浓度为20%(m/m)时,上相测得的总酶活力最高,可以达到221 U/m L。在(NH4)2SO4浓度为18%(m/m)时,上相测得总酶活力最高,可以达到264 U/m L,同时酶萃取率达最大值为86.2%。因此,最优的双水相体系是20%(m/m)PEG和浓度为18%(m/m)(NH4)2SO4。
张建新穆广亚陈琳李玲玲聂国兴
关键词:Β-甘露聚糖酶提取纯化双水相体系
固定化细胞转化脱氧胸苷合成2'-脱氧腺苷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选择最优的载体包埋固定化AEM0957细胞酶促催化脱氧胸苷和腺嘌呤合成脱氧腺苷。方法分别用琼脂、聚丙烯酰胺、明胶、卡拉胶、海藻酸钠、聚乙烯醇等6种材料包埋固定细菌AEM0957细胞,以此为催化剂转化脱氧胸苷合成脱氧腺苷。结果通过优化反应条件,聚丙烯酰胺固定化细胞催化脱氧胸苷的转化率可达57%,高于游离细胞反应能力,并能多次重复使用,10次重复反应的转化率仍能够保持在32%左右。结论聚丙烯酰胺在稳定性、转化性能等方面优于其它材料,该研究为脱氧腺苷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重要基础。
刘国生陈琳邢善涛王建琨焦璐魏聪
关键词:生物合成固定化细胞聚丙烯酰胺
SOST基因在淇河鲫肌间骨骨化过程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为探索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基因在淇河鲫肌间骨骨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淇河鲫仔稚鱼为研究对象,利用整体骨骼染色法对肌间骨的形态发生进行观察,并采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OST基因在肌间骨不同骨化阶段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淇河鲫发育至24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肌膈中出现纤维束;25 dpf髓弓小骨出现,28 dpf脉弓小骨出现,33 dpf髓弓小骨出现分叉,45 dpf肌间小骨发育完全。SOST基因在肌间骨骨化发生各阶段均有表达,23 dpf的表达量最低(P<0.05),随着肌间小骨的骨化发育,SOST基因呈递增趋势,45 dpf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骨化阶段(P<0.05);SOST蛋白在45 dpf时显著高于23和27 dpf(P<0.05),与其他发育阶段无显著差异(P>0.05)。SOST m RNA和蛋白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在23dpf处于最低,肌间骨全部出现后表达量达到最高,与淇河鲫肌间骨的形态发生趋势一致。因此,推测SOST与淇河鲫肌间骨骨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调控肌间骨的分化和形成。
田雪王良炎陈琳王磊马晓胡灿灿孔祥会聂国兴李学军
关键词:骨化
黄河鲤肌间骨发育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1
2017年
采用整体骨骼染色、形态学解剖的方法,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仔稚鱼肌间骨的形态发生及成鱼肌间骨数目、形态、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黄河鲤14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体长11.29mm)肌间骨首先在尾部出现,此时其他骨骼包括主轴骨及附肢骨均已骨化完全。伴随鱼体生长,肌间骨由尾向头依次骨化,26 dpf(体长15.60 mm)肌间骨骨化全部完成。黄河鲤肌间骨数在93~104之间,平均为98根;鱼体一侧髓弓小骨平均为34枚,脉弓小骨平均为15枚。黄河鲤肌间骨存在7种形态:"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分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越靠近鱼体前端肌间骨形态越复杂。研究结果为今后揭示黄河鲤肌间骨骨化的分子机制,培育少肌间骨甚至无肌间骨的黄河鲤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陈琳田雪米佳丽黄新强王磊董传举李学军
关键词:黄河鲤发育过程
硬化蛋白基因在淇河鲫成鱼不同肌间骨相邻肌组织的表达差异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为探究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基因在淇河鲫肌间骨不同分布位置中的作用,以淇河鲫成鱼为研究对象,对其肌间骨的形态与分布进行了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利用qRT-PCR技术检测SOST基因在淇河鲫背部和尾部肌肉中的mRNA表达,通过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OST蛋白的表达定位情况。结果显示:淇河鲫肌间骨包括髓弓小骨和脉弓小骨,髓弓小骨为56~58根,位于淇河鲫背部肌肉的肌隔中,脉弓小骨27-28根,分布于泄殖孔之后的肌隔中。背部肌肉SOST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尾部肌肉(P〈0.05)。与mRNA表达水平相比,背部肌肉和尾部肌肉中SOST蛋白呈现相同表达趋势。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OST在肌隔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并且在背部肌肉中的表达强烈,尾部肌肉中没有阳性反应。上述结果表明,SOST在淇河鲫肌间骨的背部和尾部肌肉中存在差异性表达,从而影响肌隔组织中肌间骨的骨化,对背部和尾部肌间骨形态发生产生影响。
王良炎田雪庞小磊房连聪董传举陈琳米佳丽李学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