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苏阳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镜
  • 1篇医用
  • 1篇硬化剂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类癌
  • 1篇植物性胃石
  • 1篇植物性胃石症
  • 1篇治疗贲门失弛...
  • 1篇失弛缓症
  • 1篇碎石
  • 1篇碳酸氢钠
  • 1篇套扎
  • 1篇套扎术
  • 1篇内痔
  • 1篇泡沫硬化剂
  • 1篇喷洒
  • 1篇切开
  • 1篇切开术
  • 1篇贲门失弛缓
  • 1篇贲门失弛缓症

机构

  • 5篇泰兴市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陈苏阳
  • 4篇焦胜
  • 4篇成宏伟
  • 3篇黄震
  • 1篇周平红
  • 1篇谢志华
  • 1篇马志兰
  • 1篇唐娟
  • 1篇李瑶瑶
  • 1篇徐丽

传媒

  • 4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1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研究2011年9月—2012年5月11例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过程、术中、术后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疗效情况。POEM的主要步骤包括:食管黏膜层切开;建立黏膜下"隧道";切开食管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隧道口。结果 11例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术中并发症出血1例,黏膜层破损2例,皮下和纵隔气肿2例,气胸1例。手术当晚并发症包括疼痛3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气胸1例、肺部少量炎症或节段性肺不张3例、纵隔及皮下气肿2例、隔下气体或气腹3例。全组无1例与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所有并发症经对症、保守治疗痊愈,无1例追加外科手术病例。结论 POEM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近期疗效肯定,但远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焦胜成宏伟马志兰唐娟陈苏阳周平红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内窥镜
一种医用消化科消毒喷洒摆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消化科消毒喷洒摆动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的上侧固定有圆杆,所述圆杆穿过T形滑块的中部且上端固定连接L形支架的一端,所述L形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T形滑块的竖块一侧固定有夹板...
李瑶瑶成宏伟黄震陈苏阳焦胜
文献传递
内镜下套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Ⅱ~Ⅲ度内痔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3
2021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Ⅱ~Ⅲ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Ⅱ~Ⅲ度内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术后恢复情况(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创面出血评分、肛门水肿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周患者疼痛评分、创面出血评分、肛门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肛门渗血、肛门肿痛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痔疮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Ⅱ~Ⅲ度内痔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改善症状,并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安全性良好等优点。
陈苏阳蒋燕焦胜黄震成宏伟
关键词:内痔内镜下套扎术聚桂醇泡沫硬化剂
胃镜下机械碎石与碳酸氢钠联合治疗植物性胃石症被引量:4
2011年
2004-2011年本院诊治胃石症18例,采用胃镜下机械碎石与碳酸氢钠联合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陈苏阳
关键词:胃镜碳酸氢钠胃石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对直肠类癌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肠镜发现直肠黏膜下肿块后进行微探头超声检查,对诊断为类癌的患者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灶,使病灶与肌层分离;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灶。结果 ESD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25~55 min;术中创面出现少量出血,均经电凝、氩离子血浆凝固和止血夹成功止血,不需再次肠镜下止血。术后全部经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1个月后肠镜复查,创面基本愈合。结论 ESD是治疗直肠类癌的一种新方法,以往需要外科手术切除的肿瘤通过ESD可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
焦胜成宏伟陈苏阳黄震徐丽谢志华
关键词:直肠类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