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荣华

作品数:95 被引量:638H指数:1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86篇天文地球
  • 15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沉积物
  • 20篇有孔虫
  • 13篇古海洋
  • 13篇白令海
  • 12篇表层沉积物
  • 11篇南海北部
  • 11篇环境意义
  • 11篇季风
  • 11篇古环境
  • 11篇海槽
  • 11篇海洋学
  • 11篇冲绳海槽
  • 10篇化石
  • 10篇古海洋学
  • 10篇浮游有孔虫
  • 9篇第四纪
  • 8篇同位素
  • 8篇古环境意义
  • 7篇微体
  • 7篇南海东北部

机构

  • 89篇国家海洋局第...
  • 40篇同济大学
  • 10篇华东师范大学
  • 9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德国汉堡大学
  • 4篇厦门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国家海洋信息...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广西海洋研究...
  • 1篇俄勒冈州立大...
  • 1篇海洋出版社
  • 1篇杭州机电设计...
  • 1篇汉堡大学

作者

  • 94篇陈荣华
  • 19篇陈建芳
  • 16篇王汝建
  • 16篇卢冰
  • 14篇赵庆英
  • 13篇张富元
  • 12篇郑玉龙
  • 10篇郑连福
  • 9篇孟翊
  • 9篇高水土
  • 9篇翦知湣
  • 8篇成鑫荣
  • 6篇赵泉鸿
  • 6篇叶新荣
  • 5篇陶春辉
  • 5篇高爱国
  • 5篇王小波
  • 5篇章伟艳
  • 5篇初凤友
  • 5篇王自磐

传媒

  • 17篇海洋学报
  • 16篇海洋地质与第...
  • 5篇中国科学(D...
  • 5篇东海海洋
  • 5篇海洋学研究
  • 4篇极地研究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微体古生物学...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海洋通报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海洋工程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3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1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令海北部陆坡全新世以来的生物标志物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本文通过白令海北部陆坡区B2-9站位沉积物柱样高分辨率的生物标志物提取和分析,获得了近一万年来浮游植物群落和初级生产力、高碳烷烃输入与陆源植被变化等相关记录,研究结果显示,全新世以来表层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都经历了由&q...
张海峰王汝建陈荣华高爱国
关键词:白令海生物标志物全新世
1993~1995年南海中部的硅质生物通量及其季节性变化:季风气候和El Nio的响应被引量:11
2000年
南海中部放射虫与硅藻通量的季节性变化受到季风气候的控制.放射虫与硅藻在季风盛行期增加,在季风转变期减少.季风驱动的海流变化,促进不同海区的海水流动,为海洋表层生物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了放射虫与硅藻通量的增加.放射虫通量与有机碳通量、表层初级生产力和表层输出生产力的变化一致.高的放射虫通量对应于高的表层初级生产力.1994~1995年放射虫与硅藻通量的突然增加与这个时期发生的 EI Nino事件有关.
王汝建林隽郑连福陈荣华陈建芳
关键词:季风气候南海中部
白令海表层沉积物中放射虫的深度分布特征及其海洋学意义被引量:10
2005年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高生产力的“白令海绿带”下方采取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放射虫组合的研究显示,这一放射虫组合的优势种为Stylochlamydiumvenustum,Spongotrochusglacialis和Antarctissa?sp.,三者的总和超过放射虫总数的50%。放射虫含量的深度分布表明,大部分属种在100—500m的深度明显增加,显然是对陆坡至陆架边缘上部水体中高生产力的“白令海绿带”的响应。并由此推断,Stylochlamydiumvenustum,Spongotrochusglacialis,Ceratospyrisborealis和Actinommaboreale等属种主要生活于500m以上水域,并与高生产力的“白令海绿带”相关,可以作为表层生产力的替代物。而Siphocampearachnea,Cycladophoradavisiana,Stylatractuspyriformis和Pseudodictyophimusgracilipes等主要生活于500m以下冷的中层水至深层水中,可以作为中层水和深层水的替代物。白令海陆坡上部至陆架边缘高的有机碳、蛋白石含量和硅质微体化石丰度指示了高的表层生产力,是“白令海绿带”的替代物,为研究“白令海绿带”的变化及其地质历史提供了可靠依据。
王汝建陈荣华肖文申
关键词:白令海表层沉积物放射虫表层生产力第四纪
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分布特征与环境意义被引量:8
2006年
对南海北部12°以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丰度、属种数量与组合、碳酸盐含量以及硅质生物相对丰度等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随水深的增加,浮游有孔虫的丰度降低、属种数量减少,碳酸盐含量降低,硅质生物相对丰度升高,浮游有孔虫优势种由易溶种转变为抗溶种。浮游有孔虫以及碳酸盐含量等的这些变化与深海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密切相关,同时,浊流沉积作用和水团等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浮游有孔虫丰度与组合以及碳酸盐含量变化的重要因子。
郭建卿陈荣华赵庆英徐建孟翊李秀珠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碳酸盐含量南海北部
南海水柱微体生物壳体中氨基酸、氨基糖与糖类物质的检出及意义被引量:12
2000年
对 1 994— 1 995年南海中部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收集的微体生物壳体进行了氨基酸与糖类分析。结果表明 ,微体生物壳体中含有的氨基酸与糖类物质大致与颗粒物全样相当 ,其氨基酸与糖类组成基本保持了活体浮游生物的特征 ,而与颗粒物全样有所不同 ,推测氨基酸与糖类物质一是作为壳体本身的组成部分存在于壳体中 ;二是被包裹在有孔虫房室及放射虫、硅藻壳体纹饰或筛孔中 ,因而可以很好保存。上述结果表明生物壳体本身也是有机质从海洋表层向下输送的良好载体 ,而且生物体内氨基酸与糖类组成的原生信息可以很好地保存于壳体内 ,这对于利用壳体中的生物标志物来追索原生的有机物来源、演化及其它环境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陈建芳陈荣华M.G.Wiesner郑连福唐运千
关键词:氨基酸糖类物质氨基糖
北极冰盖形成对东西太平洋及边缘海古海洋学演化的影响
2011年
上新世最重要的古气候事件就是北极冰盖的形成和扩张(3.2—2.5Ma)。根据北极冰盖的形成过程,文中将上新世—早更新世(4.5—1.6Ma)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ODP807A孔2个浮游有孔虫属种Globigeri-noidesruber和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的δ18O(氧同位素)、δ13C(碳同位素)记录数据细分为3个阶段:形成前(4.5—3.2Ma)、形成中(3.2—2.5Ma)和形成后(2.5—1.6Ma)。研究结果表明,北极冰盖形成以来,G.ruber和P.obliquiloculata的δ18O值均呈增大趋势;北极冰盖形成中,G.ruber的δ18O值基本不变,P.obliquiloculata的δ18O值略增大,反映出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水受北极冰盖形成的影响更甚;Δδ18O(P-G)(G.ruber和P.obliquiloculata的δ18O的差值)反映出温跃层无明显变化,受北极冰盖形成影响微弱。根据用Ma/Ca值得到的ODP806站SST值(Waraetal.,2005)以及用U3K7'得到的东太平洋ODP847站SST值数据(HerbertandLaura,2010),对北极冰盖形成以来东西太平洋古海洋学演化进行比较发现:冰盖形成以来东西赤道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均有所下降,且东太平洋降温幅度更大;对比同时期的西太平洋ODP807A孔Δδ18O(P-G)与东太平洋ODP847站Δδ18O(T-S)的变化趋势,发现东太平洋温跃层变浅,表明受北极冰盖形成和扩张的影响,东西太平洋温跃层深度梯度增大。对比ODP807A孔与南海南部1143站、南海北部1148站G.ruber的δ18O和δ13C记录,揭示西太平洋边缘海如南海北部和南部受北极冰盖形成的影响有所不同,北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和生产力水平受冰盖形成的影响更加明显。
郭建卿成鑫荣陈荣华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温跃层
北冰洋西部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及其古海洋学意义被引量:21
2007年
通过对中国首次和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冰洋西部所采取的66个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的分析,探讨了该海区表层生产力变化与水团的相互关系。楚科奇海西南部呈现出高的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而中部和东部哈罗德浅滩至阿拉斯加沿岸,以及楚科奇海台、北风脊和加拿大海盆表现出低的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楚科奇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以底栖有孔虫为主,丰度低;而楚科奇海台、北风脊和加拿大海盆则以浮游有孔虫占绝对优势,丰度较高。生源组分的分布特征显然与通过白令海峡进入楚科奇海的三股太平洋水和大西洋次表层水相关。楚科奇海西侧沿富营养的阿纳德尔流方向的区域呈现出高的表层生产力。而东侧受寡营养的阿拉斯加沿岸流及阿拉斯加西北沿岸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呈现出低的表层生产力。北纬75°以北及加拿大海盆受海冰覆盖影响,也表现出最低的表层生产力。而受北大西洋次表层水的影响,楚科奇海陆架外侧高纬海域表现出较高的钙质生物生产力。表层沉积物中Corg/N比值及其分布反映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以海洋自身来源为主,且主要受生物泵过程控制。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呈现高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硅藻等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可能控制着生物泵对碳的吸收和释放。
王汝建肖文申向霏陈建芳高爱国陈荣华程振波李秀珠韩贻兵李亮
关键词:表层生产力水团表层沉积物北冰洋西部
黑潮主流轴近两万年来的位移被引量:49
1998年
根据冲绳海槽南部 2 55柱状样的沉积速率、粒度、有孔虫黑潮标志种等的高分辨率记录 ,追踪近两万年来黑潮主流轴的位移 .研究表明 ,末次盛冰期黑潮主流轴曾东移出冲绳海槽 .至全新世距今约 6 50 0a前黑潮才经台湾东部海域再次进入冲绳海槽 ,使得该柱状样的沉积速率突然增大 ,粒度明显变粗 ,有孔虫黑潮标志种含量也显著增多 .但距今约 4 0 0 0~ 30 0 0a前黑潮标志种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的含量又急剧降低 ,反映黑潮主流轴又曾短暂东移或减弱 .
翦知SaitoYoshiki汪品先李保华陈荣华
关键词:黑潮古海洋学有孔虫冲绳海槽
重锤助力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锤助力机构,该重锤助力机构包括壳体、端盖及活络设在壳体滑道内的拉杆,拉杆前端伸出端盖,拉杆尾端设有冲击芯块,拉杆内端通过复位拉簧连接在滑道底壁,所述端盖与拉杆间设有释放机构,所述释放机构包括活动触发...
马维林章胜亮吕文正高水土陈荣华初凤友陶春辉
文献传递
浙江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的分布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1
1990年
本文通过对浙江沿岸潮间带和水深小于20m浅海区的102个表层沉积样品的有孔虫分析,发现研究区内有孔虫的数量和组合存在明显差异。潮间带底栖和浮游有孔虫的数量明显低于浅水区,底栖有孔虫数量分布趋势是由北向南逐渐增加,而浮游有孔虫恰好与底栖有孔虫相反。除杭州湾外,潮间带的浮游有孔虫相当稀少。根据有孔虫动物群的数量及分布特点,研究区的底栖有孔虫可分为3个组合和5个亚组合。文中还叙述了玻璃状壳,似瓷状壳和胶结壳等各类壳的分布特点。最后讨论了有孔虫分布与水深、温度、盐度、搬运作用和“稀释”作用等的相互关系。
陈荣华
关键词:海岸带沉积物有孔虫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