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哲锋
-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硬质涂层的快速沉积装置及方法
- 一种硬质涂层的快速沉积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阴极弧源以及开设进气口的真空腔体;真空腔体与真空系统相连,真空腔体与阴极弧源之间设有用于聚束腔体;聚束腔体与真空腔体相连通,且聚束腔体内设置有待测样,待测样与阴极弧源之间设有靶...
- 宋忠孝雷哲锋邢聪程亮亮宋佳豪
- 文献传递
- Cd掺杂量对Zn_(1-x)Cd_xO合金带隙的影响
- 2011年
- 回顾了国内外Zn1-xCdxO合金带隙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归纳了近10年来关于Zn1-xCdxO合金中Cd原子分数x与Eg(eV)关系的数据及理论等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以近10年来文献中的试验数据作为分析样本,考虑多种情况对其进行回归拟合,并对不同拟合方法及Cd含量对Eg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建立了Cd含量x与Eg的经验关系式(x-Eg关系式)。与试验值相比,使用新x-Eg关系式预测得到的Eg值与其符合得较好,表明所建立的关系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Zn1-xCdxO合金中Cd含量x与Eg之间的关系。
- 赵超王发展雷哲锋张顾钟刘勃
- ZnMO(M=Cd,Mg)纳米管发光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采用热蒸发法制备得到掺Cd量为3.3at%的ZnO纳米管,室温光致发光谱(PL)显示,由于Cd的掺入,ZnCdO纳米管的紫外近带边发射(UV NBE)从纯ZnO的3.26 eV红移到3.20 eV附近。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锯齿型(9,0)ZnMO(M=Cd,Mg)单壁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分析发现Cd掺杂纳米管与薄膜相似,能隙随掺杂量增加逐渐减小,出现红移;而Mg掺杂纳米管则不同,能带变化没有规律性。
- 雷哲锋王发展王欣陈霞王博
- 关键词:红移
- Li-N共掺ZnO纳米管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方法,系列的研究了锯齿型(9,0)ZnO单壁纳米管、Li,N分别掺杂以及Li-2N共掺杂的ZnO纳米管的能带结构、总体态密度、分波态密度。分析发现虽然Li原子单独掺杂不会对纳米管能带结构产生明显影响,但是Li-2N共掺杂比N单独掺杂ZnO纳米管的结构更加稳定,而且Li-2N共掺杂ZnO纳米管是p型简并半导体。
- 雷哲锋王发展张立岗王欣陈霞王博尚志新
-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
- 氧化锌纳米线场发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横截面氧化锌纳米线(ZnONW)的结构稳定性和场致发射特性。结果表明:ZnONW的直径越大,原子弛豫后Zn-O键键长变化越小,体系越稳定;随外加电场增强,长径比较大的纳米线体系态密度(DOS)和分波态密度(PDOS)均向低能方向移动,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隙减少,体系电荷移向NW顶端。DOS/PDOS,HOMO/LUMO,能隙及有效功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小横截面积的NW-1场发射性能最佳。
- 王欣王发展雷哲锋马姗王哲吴振何银花
-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ZNO纳米线场发射电子结构
- 锯齿型ZnO单壁纳米管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的计算方法,研究了n=4,6,9的锯齿型(n,0)ZnO单壁纳米管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锯齿型ZnO单壁纳米管是一种直接宽禁带半导体,其能隙随着横截面的增大而小量增大,并分析了锯齿型单壁纳米管的核外电子分布。
- 雷哲锋王发展赵超陈霞王博
-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
- N-M(Cd,Mg)共掺闭口氧化锌纳米管场发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分别研究了N掺杂和N-M(Cd,Mg)共掺(9,0)型闭口氧化锌纳米管(ZnONT)的几何结构和场发射性能.结果表明:N原子能够提高体系帽端结构的稳定性;随外加电场增强,体系的态密度向低能方向移动,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隙及有效功函数变小,电荷向帽端聚集程度愈高.体系态密度/局域态密度,HOMO/LUMO,能隙及Mulliken电荷分析一致表明,N-Cd共掺可提高ZnONT的场发射性能,N-Mg共掺反而抑制其电子发射.
- 王欣王发展雷哲锋王博马姗王哲吴振
-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场发射共掺杂
- ZnO纳米管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氧化锌(ZnO)是一种特殊的金属氧化物,具有较宽的带隙(3.37eV)和较大激子结合能(60meV),并具有良好的近紫外散射、透明传导性能、压电性能、生物适应性等,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近年来相关理论和数值算法...
- 雷哲锋
- 关键词:电子结构发光性能第一性原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