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宝瑜

作品数:303 被引量:1,674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7篇期刊文章
  • 60篇专利
  • 42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3篇农业科学
  • 27篇生物学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9篇茶园
  • 52篇小绿叶蝉
  • 44篇茶树
  • 41篇假眼小绿叶蝉
  • 30篇害虫
  • 26篇昆虫
  • 26篇黑刺粉虱
  • 26篇粉虱
  • 22篇天敌
  • 22篇茶蚜
  • 21篇引诱
  • 21篇群落
  • 16篇茧蜂
  • 15篇诱捕
  • 14篇有机茶
  • 14篇真菌
  • 14篇种群
  • 12篇水杨酸
  • 12篇水杨酸甲酯
  • 12篇寄生

机构

  • 98篇中国农业科学...
  • 83篇中国计量大学
  • 61篇安徽农业大学
  • 54篇中国计量学院
  • 12篇松阳县农业局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浙江农林大学
  • 5篇重庆市农业科...
  • 5篇桐乡市农业技...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六安职业技术...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作者

  • 293篇韩宝瑜
  • 57篇王梦馨
  • 54篇崔林
  • 19篇崔林
  • 17篇葛建
  • 13篇李增智
  • 12篇刘守安
  • 11篇付建玉
  • 11篇叶火香
  • 11篇陈宗懋
  • 10篇张汉鹄
  • 9篇崔林
  • 9篇董文霞
  • 9篇潘铖
  • 8篇张钟宁
  • 8篇张新亭
  • 7篇周孝贵
  • 7篇穆丹
  • 6篇苗进
  • 6篇郑雨婷

传媒

  • 25篇安徽农业大学...
  • 22篇生态学报
  • 21篇茶叶科学
  • 9篇中国茶叶
  • 6篇植物保护学报
  • 6篇浙江农业学报
  • 6篇华东昆虫学报
  • 5篇安徽农学通报
  • 5篇昆虫知识
  • 5篇茶叶
  • 5篇福建茶叶
  • 4篇茶业通报
  • 4篇昆虫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2009茶叶...
  • 4篇第四届海峡两...
  • 3篇生物数学学报
  • 3篇茶叶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11篇2018
  • 12篇2017
  • 13篇2016
  • 17篇2015
  • 17篇2014
  • 12篇2013
  • 10篇2012
  • 14篇2011
  • 15篇2010
  • 20篇2009
  • 10篇2008
  • 18篇2007
  • 15篇2006
  • 12篇2005
  • 7篇2004
3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叶蝉三棒缨小蜂引诱剂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蝉三棒缨小蜂引诱剂制作方法,由茶梢挥发物橙花醇、正戊醇、α‑松油烯、正己醇、α‑松油醇和蒈烯六组分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载于羊毛毡上制成诱芯。每种组分的剂量为10<Sup>‑2 </Sup>g/mL—10<...
韩宝瑜韩善捷
文献传递
茶园间作柑桔杨梅或吊瓜对叶蝉及蜘蛛类群数量和空间格局的影响被引量:33
2010年
为评价茶园间作几种常见经济作物对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及其主要天敌蜘蛛类群数量和空间格局的影响,遂选乌牛早品种纯茶园、乌牛早分别与柑桔、杨梅和吊瓜的间作茶园、以及安吉白茶与吊瓜间作茶园,2007年9月上旬—2008年12月下旬,每旬1次调查茶丛上、中、下层叶蝉和各种蜘蛛的数量。结果表明:(1)与纯茶园相比,间作茶园叶蝉种群数量和蜘蛛类群个体数量显著地增加,间作茶园蜘蛛种数显著地增加;(2)间作茶园茶丛上、中、下层叶蝉、蜘蛛个体数量分布明显区别于纯茶园茶丛上、中、下层叶蝉、蜘蛛个体数量分布;(3)茶丛上层的嫩梢是制作高档茶的原料,而纯茶园茶丛上层叶蝉虫口百分率为54.16%,间作茶园茶丛上层叶蝉虫口百分率皆减小,并且叶蝉高峰期间蜘蛛的跟随效应增强;(4)间作增加了经济收入并减少了防治次数。认为:(1)间作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叶蝉种群、蜘蛛类群的数量和空间格局;(2)间作可减轻叶蝉为害造成的产值损失,增强了茶园群落对于叶蝉的自然控制潜能。
叶火香崔林何迅民韩宝瑜
关键词:间作茶园吊瓜杨梅柑桔蜘蛛
一种诱捕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诱捕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通过将戊醇、<Image file="2011101348032100004DEST_PATH_IMAGE002.GIF" he="6" imgContent="undefi...
韩宝瑜崔林穆丹
无翅茶蚜对茶树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英文)被引量:13
2007年
分别使用昆虫触角电位仪(EAG)和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无翅茶蚜Toxopteraaurantii Boyer对14种茶树挥发性化合物、14种挥发物中"绿叶气味"组成的混合物(GLV)、14种挥发物的混合物(ACB)、以及新鲜嫩叶、芽、嫩茎、成叶和茶蚜为害嫩叶(ADYL)的EAG反应和行为反应。ACB引出最大的EAG反应值,茶树挥发物主要组分Z-3-己烯-1-醇、E-2-己烯醛、n-己醇、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醇也引起较大的EAG反应值。4种正常茶梢的器官也引出较大的EAG反应,以嫩叶最强、依次为芽、嫩茎和成叶。有趣的是ADYL引出弱的负的EAG值。用嗅觉仪进行的生物测定表明,嫩叶以及主要的茶梢挥发性成分乙酸-Z-3-己烯酯、水杨酸甲酯、E-2-己烯-1-醇和Z-3-己烯-1-醇等也具有较强引诱活性。研究显示无翅茶蚜可能利用茶梢挥发物作为利它素而寻觅适宜的取食场所,如茶树嫩梢。
韩宝瑜韩宝红
关键词:引诱
茶园瓢虫类群及其优势种种群动态的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茶园中瓢虫种类较多,成、幼虫食性相似且活动力较强,是粉虱、蚧类、蚜虫等难以控制的小型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类群。如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onicum)是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幼虫和蛹期的主要捕食性天敌(?)瓢虫(Chilocorus Kuwana)具有(?)
张建群韩宝瑜
关键词:茶园瓢虫种群动态优势种天敌
贵州东部地区茶园生态系统中瓢虫种类调查(续)被引量:4
2011年
继1996年在《茶叶科学》上报道贵州东部地区茶园瓢虫6个亚科27种,又报道了该地区茶园瓢虫63种,隶属于26属9亚科。记述了这63种瓢虫分布地区、寄主昆虫、捕食性或者食植性。首次记录了该地区的显盾瓢虫亚科和食植瓢虫亚科,以及生活在茶园生态系统边缘、菌食性的素菌瓢虫属和捕食叶螨的食螨瓢虫属。
戴轩韩宝瑜张珍梁
关键词:茶园生态系统
茶蚜生态学和防治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23
2002年
茶蚜 Toxoptera aurantii Boyer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区 ,近年来在江苏、浙江和安徽茶区为害较重 ,每年 4~ 6月、9~ 1 0月形成虫口高峰。己鉴定 5 0余种天敌 ,重要天故为七星瓢虫 Cocciltella septempuncta-ta L.、异色瓢虫 Leisaxyridis(Pallas)的各种变种 (变型 ) ,大草蛉 Chrysopa seplempunctata Wcsmeal,中华草蛉C.sinica Tjedea、门氏食蚜蝇 Shaerophoria menthastri L.、黑带食蚜蝇 Syrphusbalteatus de Geer、大灰食蚜蝇S.corollae F.、四条食蚜蝇 Paragusguadifasciatus Meigcn和蚜茧蜂 Aphidiussp.,以及虫疫霉 Erynia sp.。该蚜虫趋嫩危害嫩梢 ,采摘对其种群有一定抑制效应 ;通常施药治蚜 ,但易造成名优茶中的农药残留。近年关于茶蚜化学生态学的研究发现 ,茶蚜蜜露、蚜害茶梢释放的互利素强烈地引诱瓢虫、草蛉和蚜茧蜂 ,调节它们的搜索行为。
周成松韩宝瑜
关键词:茶蚜生态学
显著调控假眼小绿叶蝉行为的迷迭香挥发物之鉴定
茶园生态系中生长着众多草本和木本植物,迷迭香就是其中常见的木本杂草。以其幼嫩部分为味源、茶园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为试虫,用Y管嗅觉仪做行为测定,以洁净空气为CK,发现随着味源剂量增加,其引诱的假眼小绿叶蝉数增至一个数值再...
韩宝瑜钮羽群潘铖王梦馨
茶蚜和蚜茧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4
2000年
茶蚜触角第 6节基部和第 5节端部各有 1个原生感觉孔 ,每个孔的附近各有 2根感觉毛。蚜茧蜂触角各节分布有毛状器和板状感器。鞭节的末节和倒数第 2节有较多的棒状感器。
韩宝瑜
关键词:茶蚜蚜茧蜂触角
表没食子儿茶精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和代谢动力学的性别差异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从对表没食子儿茶精(EGCG)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性角度,探索EGCG导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性别差异。方法小鼠ip给予EGCG 300 mg·kg-1后,采用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酶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和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的活性变化,荧光酶标仪检测肝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EGCG的血药浓度,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肝细胞中羧酸酯酶Ⅱ含量。结果小鼠ip给予EGCG后,雌雄小鼠血清中GPT和LDH均显著升高(P<0.05),雌性较雄性小鼠升高显著(P<0.01),SDH和OCT活性变化均不显著。雌性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较雄性小鼠显著(P<0.05)。HE肝组织学观察显示,雌性和雄性小鼠肝组织形态变化均不明显。但电子显微镜组织学观察表明,雌性小鼠肝细胞线粒体溶胀、裂解及电子密度增加均较雄性显著。雄性小鼠较雌性对EGCG代谢迅速,消除半衰期较短。代谢酶鉴定结果表明,羧酸酯酶Ⅱ为EGCG发生水解反应的主要酶类。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表明,羧酸酯酶Ⅱ在雄性小鼠体内含量较雌性高。结论 EGCG导致雌性小鼠急性肝损伤比雄性小鼠严重。
葛建刘洋王梦馨崔林韩宝瑜
关键词:毒物代谢动力学性别差异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