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增华
- 作品数:83 被引量:24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特稠油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探索与研究
- 海上的普通稠油采用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特稠油(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大干10000mPa.s的稠油)采用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开采目前尚无经验.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多元热流体热采对特稠油的增产作用,...
- 林涛孙永涛马增华孙玉豹刘海涛王少华张伟顾启林
- 关键词: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数值模拟
- 热采实验方法及装置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采实验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待模拟油藏按照相似准则建立热采实验模型;对所述热采实验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热采实验模型对待模拟油藏进行热采实验。本申请公开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对海上油田多元热...
- 孙永涛宋宏志林涛孙玉豹刘海涛 李田靓 林旭王少华马增华张卫行
- 一种射流泵泵芯的捕捉装置以及捕捉方法
- 一种射流泵泵芯的捕捉装置,其包括:捕获组件,包括具有顶端和底端的捕获管、盖合在所述顶端的压帽、套设于所述捕获管上的接头以及设置在所述捕获管上且位于所述顶端与所述接头之间的捕获阀;以及悬挂组件,包括具有上端和下端的引导管以...
- 孙永涛马增华孙玉豹王通胡厚猛顾启林勾字文
- 一种聚合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被引量:4
- 2017年
- 以蓖麻油酸为原料,合成多羟基聚蓖麻油酸,再与有机胺合成聚合咪唑啉缓蚀剂。采用动态挂片法和电化学方法评价了合成的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N80试片表面的腐蚀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咪唑啉缓蚀剂在60℃,8 MPa中低温高压二氧化碳体系中对N80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加入量为30mg/L时,试片的腐蚀速率小于0.076mm/a。对该聚合咪唑啉缓蚀剂在钢片表面的吸附模型进行计算,发现该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 苏毅马增华
- 关键词:咪唑啉CO2腐蚀缓蚀剂
- 渤海稠油催化改质降黏实验被引量:7
- 2021年
- 为了探索海上稠油的热催化改质降黏技术的可行性,解决海上稠油的举升和集输问题,针对渤海西部某油田的稠油分析了稠油黏度与族组分关系,选择了PAS、FAS两种阴离子和Zn^(2+)、Cu^(2+)、Mn^(2+)、Fe^(3+)和Ni^(2+)5种阳离子组合共10种催化剂,进行催化改质降黏实验,对比了催化改质前后族组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该渤海稠油来说,饱和烃和芳香烃含量越高黏度越低,饱和烃对稠油黏度影响明显大于芳香烃,胶质、沥青质含量越高,其黏度越大,沥青质对于该渤海稠油黏度影响略大于胶质,但由于稠油中胶质含量远大于沥青质含量,因此降低胶质含量是该渤海稠油催化改质的必然选择。PAS-Ni的催化降黏效果最好,可以使该渤海稠油黏度从2167 mPa·s降至566 mPa·s,降黏率为73.88%,PAS-Fe的改质效果次之,稠油黏度降至716 mPa·s,降黏率为66.96%。改质后稠油四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催化改质反应主要降低了胶质含量,增加了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沥青质含量有小幅度增加。
- 刘海涛孙永涛林涛孙玉豹马增华
- 关键词:稠油降黏催化改质
- 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系统和管柱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系统及管柱,其中所述系统包括油水分离系统,油水分离系统具有进液口、出油口和出水口,其中,出油口与上方的采油系统连接,出水口与下方的注水系统连接,进液口与生产层连通,油水分离系统用于将从进...
- 赵军伟王通马增华 甄东芳 孙大伟 肖增鹏 郝涛竺彪 刘明凯
- 一种穿越器的密封结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器的密封结构,改善了穿越器密封效果差,电缆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弯管部、上接筒、下接筒以及线缆组件,上接筒上连接有采油树帽,下接筒上连接有油管挂;上接筒的底端插入下接筒内,并...
- 马增华孙玉豹王通蒋召平顾启林张华赵云龙戴金明肖增鹏孙红杰
- 基于多功能支持平台的海洋平台热采作业被引量:1
- 2015年
- 文章针对海洋平台热采作业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功能支持平台的海洋平台的热采作业模式。通过对海洋生产平台和多功能支持平台的性能分析,并与海上热采作业的需求进行对比,结合适应性改造,优化了基于多功能支持平台的海洋平台热采工艺流程。实践表明该作业模式是科学的,为后续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 林涛孙永涛马增华王少华
- 关键词:海上油田
- 一种用于抑制高温下二氧化碳腐蚀的缓蚀剂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抑制高温下二氧化碳腐蚀的缓蚀剂,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聚氧乙烯烷基醇酰胺15~80%,有机炔醇1~30%,碘化钾0.1~5%,乙烯胺1~30%,三氧化二锑0.1~5%,和溶剂5~60%。本发明的缓蚀剂在...
- 孙永涛马增华孙玉豹胡厚猛王少华邢云龙王通刘海涛孙红杰勾字文
- 采油螺杆泵定子温度场数值模拟及敏感性分析
- 2024年
- 螺杆泵工作时,定子衬套滞后生热和定转子摩擦生热能够大幅增加定子衬套温度,长期工作会导致烧泵现象。为了明确螺杆泵定子温度场分布规律,基于双热源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螺杆泵定子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定子衬套外径、偏心距、橡胶弹性模量以及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杆泵工作时,定子衬套温度远高于泵内举升流体温度,并且受定子衬套几何形状影响,其温度呈集中分布,使得厚壁处温升最高。定子衬套温升依赖于其厚度,随着厚度增加,定子衬套滞后生热增加,而螺杆泵几何尺寸的变化通过改变定子衬套厚度能够有效改善定子衬套生热现象。此外,橡胶弹性模量和导热系数决定了定子衬套变形过程中能量的耗散、存储和扩散,随着弹性模量和导热系数增加,定子衬套温升降低。总之,螺杆泵定子衬套增温受其结构和性质影响,在进行螺杆泵研发设计时,在保证其举升效能的前提下,应合理优化定子衬套结构参数和橡胶选型。
- 王通马增华赵云龙刘明凯勾字文戴金明张国栋
- 关键词:螺杆泵定子温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