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忠雷

作品数:28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化学工程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3篇微孔
  • 8篇微孔材料
  • 8篇孔材料
  • 7篇电磁屏蔽
  • 7篇塑料
  • 7篇发泡
  • 6篇酸酯
  • 6篇泡孔
  • 6篇纳米
  • 5篇电磁屏蔽性能
  • 5篇树脂
  • 5篇碳酸酯
  • 5篇泡沫塑料
  • 5篇聚碳酸
  • 5篇聚碳酸酯
  • 5篇复合材料
  • 5篇超临界
  • 5篇复合材
  • 4篇环氧
  • 4篇环氧树脂

机构

  • 28篇西北工业大学
  • 5篇陕西科技大学

作者

  • 28篇马忠雷
  • 18篇张广成
  • 7篇杨全
  • 6篇范晓龙
  • 6篇李建通
  • 4篇史爱华
  • 4篇史学涛
  • 2篇礼嵩明
  • 2篇潘恒太
  • 2篇李建伟
  • 2篇周立生
  • 2篇张新宇
  • 2篇齐锴亮
  • 1篇张涛
  • 1篇王雷
  • 1篇刘阳
  • 1篇邵亮
  • 1篇樊勋
  • 1篇郭昊

传媒

  • 5篇工程塑料应用
  • 3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精细化工
  • 1篇宇航材料工艺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相/多组分高性能热塑性聚合物的微孔发泡与性能研究
微孔聚合物(Microcellular polymers)是指泡孔尺寸为10μ m左右、泡孔密度为109-1012个/cm3且泡孔分布均匀的新型泡沫材料。与未发泡及常规聚合物泡沫材料相比,微孔聚合物具有轻质高强、冲击强度...
马忠雷
关键词:微孔发泡增塑作用
双功能聚二甲基硅氧烷/铜纳米线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环境友好的葡萄糖模板法和改进的湿化学还原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铜纳米线(PDMS/CuNWs)复合薄膜,其采用的“类夹心结构”有效解决了铜在空气中易氧化进而导致电导率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同时获得了具有优异电磁屏蔽和光热转化性能的双功能轻质柔性复合薄膜.CuNWs面密度为1.6 g/cm^(2)的复合薄膜在重复弯折1000次后性能保持率最高可达99.07%;CuNWs面密度为2.4 g/cm^(2)的复合薄膜在X波段下总电磁屏蔽效能达到30.1 d B,屏蔽效率达到99.9%;同时,在2 W/cm^(2)的近红外光照射下,复合薄膜在仅加热15 s后其表面温度高达211.2℃,具有十分快速的光热响应和转化效率.
张涛邵亮张梦辉马忠雷李晓强马建中
关键词:聚二甲基硅氧烷铜纳米线电磁屏蔽
细菌纤维素@Fe_(3)O_(4)/AgNWs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电磁屏蔽性能被引量:3
2022年
采用原位共沉淀法将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负载到细菌纤维素(BC)表面上制得BC@Fe_(3)O_(4)分散液,以银纳米线(Ag NWs)为导电填料,采用两步真空辅助抽滤法制得了具有磁性导电层级结构的BC@Fe_(3)O_(4)/Ag NWs复合薄膜。通过SEM、TEM、FTIR、XRD对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对BC@Fe_(3)O_(4)/AgNWs复合薄膜的导电性能、电磁屏蔽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Ag NWs面积含量为1.8 g/m^(2)时,制得的BC@Fe_(3)O_(4)/AgNWs复合薄膜的总电磁屏蔽效能可达56 dB。Ag NWs与BC@Fe_(3)O_(4)基体之间良好的界面相互作用使BC@Fe_(3)O_(4)/Ag NWs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高分别为84.6 MPa和4.05%(Ag NWs面积含量为0.8 g/m^(2))。BC@Fe_(3)O_(4)/Ag NWs复合薄膜自身的层级结构与Fe_(3)O_(4)和Ag NWs的电磁双损耗协同作用赋予其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
李桢马忠雷康松磊景佳瑶石林李运涛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银纳米线层级结构电磁屏蔽性能
低密度交联硬质聚氯乙烯泡沫塑料的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以酸酐和异氰酸酯为交联组分,糊用聚氯乙烯为基体树脂,制备了低密度交联硬质聚氯乙烯(Crosslinked-PVC)泡沫塑料。考察了甲基六氢苯酐、偏苯三酸酐和对苯二甲酸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及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的不同官能度配比对模压块和泡沫塑料交联度的影响,酸酐/异氰酸酯配比对泡沫塑料的性能影响,不同[K]值PVC树脂对泡沫塑料的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异氰酸酯和酸酐的官能度对模压块和泡沫塑料的交联度影响十分显著,模压块中过早产生交联对后续发泡过程不利。随着酸酐/异氰酸酯摩尔比的增加,泡沫密度减小,压缩强度降低,且泡沫密度达到最低密度的时间缩短。当糊用PVC树脂[K]值过小时,发泡体系容易发生并泡和中间鼓泡;当[K]值过大时,压缩性能反而下降。制备的Crosslinked-PVC泡沫塑料具有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
史爱华张广成马忠雷齐锴亮礼嵩明
关键词:聚氯乙烯交联泡沫塑料半互穿聚合物网络
一种碳纤维粉增强聚酰亚胺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粉增强的聚酰亚胺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加入少量的碳纤维粉的可以明显提高泡沫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使泡沫材料在相对较低密度下体现出较高的强度。与同等密度的未添加碳纤维粉的聚酰亚胺泡沫材料相比,加入碳纤...
张广成李建伟范晓龙张新宇李建通马忠雷周立生
二氧化碳制备聚乳酸及其增韧体系微孔材料的研究
2015年
以CO2为物理发泡剂,采用间歇式升温发泡法制备了纯聚乳酸(PLA)发泡体系,质量分数为10%的丁二醇–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共聚酯(PBAT)增韧PLA发泡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添加1份硫酸盐类成核剂(LAK)后所制备的三元发泡体系,绘制了不同饱和压力下这3种体系的CO2解吸附曲线,研究了发泡工艺中CO2饱和压力以及解吸附时间对这3种体系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体系的CO2吸附率相当且解吸附曲线相似。随饱和压力的增大,3种体系泡孔尺寸均不同程度地减小,泡孔密度增大,尺寸分布趋于均匀。PBAT的加入减小了PLA的泡孔尺寸,增大了泡孔密度,在此基础上添加LAK可进一步改善PLA的泡孔结构,且在CO2的压缩条件(饱和压力为5 MPa)下,PBAT与LAK更能发挥其改善PLA泡孔结构的作用。随解吸附时间的增加,3种体系泡孔尺寸均不同程度地增大,泡孔密度减小,泡孔尺寸分布均匀性变差。在解吸附过程中,PLA/PBAT/LAK体系的泡孔尺寸始终最小,泡孔密度始终最大。
王雷史学涛张广成张溢洋马忠雷
关键词:聚乳酸增韧泡孔结构
双导热网络功能化氮化硼纳米片/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导热性能被引量:5
2022年
研发低填充且高导热的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基于层层氢键组装,以聚氨酯(PU)开孔泡沫为模板,以聚多巴胺功能化改性氮化硼纳米片(BNNS@PDA)为导热填料,采用浸涂-热压成型法制得低填充、高导热BNNS@PDA/PU复合材料。深入研究了BNNS@PDA和BNNS@PDA/PU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导热性能和热稳定性等。结果表明,通过聚多巴胺(PDA)对BNNS进行表面功能化改性能够使其良好地负载于PU开孔泡沫的三维骨架表面。通过热压成型形成以PU骨架为主要导热网络、以PU骨架表面包覆的BNNS@PDA为次级导热网络的高效双重三维导热网络结构,从而降低导热复合材料的界面热阻。当BNNS@PDA填充量为16.3wt%时,双导热网络BNNS@PDA/PU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达到0.783 W/(m·K),与单导热网络PU的热导率(0.387 W/(m·K))相比提高了102.3%。
石林马忠雷景佳瑶向小莲李桢李运涛
关键词:导热复合材料
具有双峰分布的聚碳酸酯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峰分布的聚碳酸酯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制备方法制备的热塑性泡沫只有单峰分布或容易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将聚碳酸酯片材置于超临界状态的CO<Sub>2</Sub>流体中进行饱和,完全...
张广成马忠雷杨全史学涛
文献传递
环氧树脂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树脂微孔材料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环氧树脂泡沫材料泡孔尺寸大、数量少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2-乙基-4甲基咪唑为原料,经过预固化片材的压制成型、气体饱和、高温发泡和后固...
张广成范晓龙樊勋李建通马忠雷
文献传递
泡沫塑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被引量:5
2011年
综述了近年来泡沫塑料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新进展,阐述了泡沫塑料微观结构如泡孔形态、泡孔密度的最新表征技术和模拟方法,详细分析了微观结构对泡沫塑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压缩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对研究作了总结和展望。
马忠雷张广成
关键词:泡沫塑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