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蓉
- 作品数:23 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药物对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中、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单用氟米龙滴眼液或氟米龙滴眼液加普拉洛芬滴眼液(普南扑灵)对术后角膜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200眼)LASEK患者均分为两组,试验组予氟米龙滴眼液与普南扑灵滴眼液,对照组则单用氟米龙滴眼液,用药4个月,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观察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眼压、裸眼视力情况。结果试验组LASEK术后角膜组织的炎性反应较轻。结论联合用药可以减轻LASEK术后角膜组织的炎性反应。
- 孙平马晓蓉俞洪涛
- 关键词:皮质类固醇非甾体抗炎药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 盐酸环喷托酯与复方托比卡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散瞳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比较盐酸环喷托酯与复方托比卡胺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散瞳效果。方法老年白内障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为盐酸环喷托酯组,对照组为复方托比卡胺组。于术前点药3次,每次间隔5 min,观察并记录术前、注入黏弹剂后、超声乳化完成后瞳孔直径,比较起效时间和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药于点药结束后20 min左右均能达到最大瞳孔直径,2组药物起效时间和最大瞳孔直径无统计学差异;盐酸环喷托酯组与复方托比卡胺组最大孔径维持时间分别为瞳孔开始回缩时间分别为(102±13)min与(89±12)min,睫状肌调节恢复时间两组分别为(13.2±2.6)h和(9.6±2.5)h,两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盐酸环喷托酯组与复方托比卡胺组相比,虽然在睫状肌调节能力的恢复时间相对较慢,但其在术中维持最大孔径时间较长,并且睫状肌调节能在1天内恢复,因此盐酸环喷托酯可作为白内障超声乳化良好的散瞳剂。
- 华欣王冬艳庄朝荣于有江马晓蓉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被引量:1
- 1996年
-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扬州医学院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225000)马晓蓉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多样,但以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最为理想。多年来我们对泪囊鼻腔吻合术不断进行改良,总结经验,使手术操作便捷可靠,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 马晓蓉
- 关键词: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
- 不同检测方法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观察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评价各种检测方法在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白内障197例(214眼)术前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视网膜计、光定位、色觉及注视性质等综合检测,术后3月复查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术前F-ERG的b波、F-VEP的P_1波、潜视力、色觉均与术后视力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F-ERG、F-VEP、潜视力预测术后视力的可靠性分别为62.6%、79.0%、60.6%。但排除白内障完全成熟及高龄者(超过80岁),潜视力预测的可靠性则达82.6%。结论 对于非完全成熟及非高龄者,视网膜计是术前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比较理想的方法,而对于完全浑浊及高龄者,视网膜计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欠佳,应结合F-ERG、F-VEP、色觉及注视性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讲价。
- 庄朝荣陈放马晓蓉王晓玲
-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视力闪光视诱发电位闪光视网膜电图
- 泪道冲洗法治疗158例先天性泪囊炎被引量:1
- 1997年
- 泪道冲洗法治疗158例先天性泪囊炎江苏扬州医学院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225001)马晓蓉王嘉明先天性泪囊炎又称新生儿泪囊炎是婴儿常见的眼病,虽然对本病可采用多种治疗方法,但常因患儿难以配合及家长不易接受而告失败。我们采用泪道冲洗法治疗158例195...
- 马晓蓉王嘉明
- 关键词:泪囊炎先天性
- N-乙酰半胱氨酸眼液对无痛LASEK术后角膜组织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眼液对无痛LASEK术后角膜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12年10月01日~12月31日,72例(144眼)无痛LASEK分为对照组,将2013年10月01日~12月31日,79例(158眼)无痛LASEK分为试验组.试验组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眼液,其他与对照组相同,用药7d,分别于术后7d、1月,观察丝状角膜炎发生情况。结果丝状角膜炎情况:对照组12眼,试验组2眼,(2=124.19,<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眼液有益无痛LASEK术后角膜组织的修复。
- 孙平马晓蓉陈燕
- 关键词:N-乙酰半胱氨酸眼液丝状角膜炎
- 眼球穿通伤600例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被引量:2
- 1990年
- 眼球穿通伤是一种最严重的眼外伤,据我院1979年以来住院病人统计,眼球穿通伤占眼科住院病人的23%,现将我院1979年~1986年收治的600例眼球穿通伤报告如下: (一)一般情况:本组600例眼球穿通伤中,男446例,占74%,女154例,占26%,男女之比为2.9:1,其中右眼350例,左眼250例,年龄最小者4个月,最大者103岁,
- 王幼林乐素萍马晓蓉庄朝荣
- 关键词:眼损伤眼球穿通伤
- 小切口手法碎核在高度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在高度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高度硬核白内障患者79例95眼随机分为2组,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组(A组)39例47眼,常规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组(B组)40例48眼。比较2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第1,7天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第1,7天角膜水肿程度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结果 A组术中后囊破裂情况、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第7天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角膜水肿程度明显好于B组。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技术在高度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对眼内组织损伤小,破后囊率低,并发症少,可使眼部条件较差的高度硬核白内障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华欣庄朝荣谢正高马晓蓉陈放
- 关键词:小切口手法碎核
- 不同缝线方式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眼部舒适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四种缝线方式对翼状胬肉术后眼部舒适度的影响。方法:96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C、D组,每组24眼,分别使用10-0非吸收缝线行间断缝合、10-0非吸收缝线连续加间断缝合、8-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10-0非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观察术后1 d、7d、1个月、3个月眼部舒适度。结果:术后1d时C、D组较A、B组眼部舒适度好,A、B组无明显差异,C、D组无明显差异。术后7d、术后1个月A、B、D组较C组舒适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D组差异不明显。术后3个月四组眼部舒适度无明显差异。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中用10-0非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固定结膜瓣,术后早期眼部舒适度高。
- 俞洪涛马晓蓉解正高刘凯峰
- 关键词:翼状胬肉缝线
- 色素播散综合征合并视网膜脱离和角膜内皮异常一例被引量:2
- 2009年
- 患者男47岁因左眼视力减退6d就诊。19岁时双眼曾检出有色素性KP,未明确诊断。23岁时患近视,2年前外院诊断为“双眼虹膜睫状体炎”,并给予甲泼尼松等治疗,无明显好转。1年前又被诊断为“双眼白内障”。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眼外伤、青光眼家族史及遗传性疾病史。全身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2(-9.50DS),左眼:指数/30cm(-9.00DS)。外眼无异常。裂隙灯检查:双眼角膜透明,
- 解正高庄朝荣陈放马晓蓉
- 关键词:色素播散综合征视网膜脱离视力减退双眼白内障裂隙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