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淑杰

作品数:6 被引量:12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夏季
  • 4篇环流
  • 4篇季风
  • 4篇海温
  • 4篇海温异常
  • 3篇夏季风
  • 3篇大气热状态
  • 2篇降水
  • 2篇大尺度
  • 2篇大尺度环流
  • 1篇东亚环流
  • 1篇亚洲季风
  • 1篇热带
  • 1篇西太平洋
  • 1篇夏季降水
  • 1篇华北夏季降水
  • 1篇江流
  • 1篇降水影响
  • 1篇副热带
  • 1篇副热带高压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马淑杰
  • 5篇孙淑清
  • 1篇应明

传媒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华北夏季降水地域特征的旋转主分量研究及其相关分析被引量:14
2002年
用旋转主分量(RPC)方法,研究华北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给出了华北降水空间分布的RPC的前10个模态。它们概括广华北地区降水的基本特征及历史上的大旱和大涝年的地域分布。每一种降水模态的时间系数都表现出了长周期的年代际变化的规律。华北发生大旱与大涝的最可能的分布是模态3、4与模态10。如1965、1968和1983年的大旱;1963和1973年的大涝年等。分析了各个模态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东亚环流指数、前冬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以及江淮流域降水的相关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都有各自的最佳模态。如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而言,最佳模态的特征是:当海温呈El Nino型和西太副高偏强时,华北降水的最可能分布是东部沿海为强的干旱区,其余地区降水皆偏多。与江淮流域降水和EAP流型的相关则主要以1954、1980及1991年为代表的第1和第9模态为主要形态。它们与华北降水有极好的反相关。
孙淑清应明马淑杰
关键词:降水东亚环流海温异常夏季
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及长江流域降水影响的分析及数值试验被引量:66
2003年
对夏季的向外长波辐射 (OLR)场及前期热带海温之间的奇异值分解 (SVD)分析表明 ,当自前冬开始的热带海温呈LaNi a型异常分布 ,相应的对流的最佳耦合模态将是 :从印度半岛经孟加拉湾直至南海以及西太平洋暖池都为强对流活动区 ,而在中国江淮流域地区则为弱区。当海温呈ElNi o分布时 ,则相反。数值试验的结果是 :在 1 998年实际海温强迫下 ,模式十分成功地模拟了该年夏季流场的基本特征 ,南海季风爆发的日期及强度皆与实际十分符合 ,印度季风也偏弱。特别是模式成功地模拟出了 1 998年长江流域 6~ 7月的强降水 ,距平百分率达到 1 0 0 %以上。改变热带海温 ,分别用气候海温代替赤道东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实际海温。结果发现 ,在用赤道东太平洋气候海温取代实际海温时 ,与 1 998年实况相比 ,印度季风与南海季风明显加强 ,长江流域降水趋于正常值。即如果 1 998年不出现ElNi o现象 ,或者海温异常的强度减弱 ,则长江流域降水就会大大减弱。 1 998年热带西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季风的影响与热带东太平洋十分相像。暖洋面将有利于长江流域的强降水 ,而不利于南海季风的加强。
孙淑清马淑杰
关键词:海温异常夏季风长江流域降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及其与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过程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5
2001年
文中结合 1 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过程研究了太平洋的活动特征 ,探讨了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海温的关系 ,以及视热源、水汽汇的特征与副高活动的关系等。首先描述了 1 998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基本特征 ,给出了它异常的季节位置、强度和形态 ,及其与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的关系。SVD分析表明 ,1 997至 1 998年的 El Nino过程的演变特征所对应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最佳耦合模态是 :主体强而位置偏南 ,特别是其西部。赤道辐合带也偏弱 ;1 998年夏季副热带高压的基本特征正符合该模态的特征。热带地区东西向的垂直环流明显地出现东太平洋的异常上升气流与西太平洋的下沉距平气流。视热源、水汽汇的分布能很好地描写副热带高压区的季节位置和强度。副热带高压区为明显的 Q1<0的辐射冷却区和 Q2 <0的变干区。这种特征也有助于副热带高压区的维持。同样 ,视热源、水汽汇的分布也能很好地解释副热带高压区的季节内异常活动。在长江流域持续暴雨期和间隙期 ,Q1,Q2 所指示的副热带高压与雨带的相对位置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热力结构能较好地解释副热带高压区的迅速南落 。
孙淑清马淑杰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海温异常大气热状态
南海夏季风持续异常的特征及其对全球环流的影响——I.诊断分析被引量:7
2001年
用1980~1996年 OLR资料及 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海夏季风持续异常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全球环流的关系。对比分析结果指出,强弱南海夏季风期大尺度环流(副热带高压、局地Hadley环流及Walker环流等)变化基本相反。在南海地区出现强弱持续异常的季风活动时,该地区的对流活动不仅与大尺度热带和副热带流场有关,而且还反映出北半球西风带环流的调整。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对南海夏季风持续异常是有响应的。南海地区季风的强弱,特别是出现持续异常时,强弱季风所对应的动能差异是全球性的,其相应的大气热状态也截然不同。南海夏季风强烈而持续的对流活动明显通过改变大气热源的分布和大尺度垂直环流的结构,影响到更大范围地区的环流状况。
马淑杰孙淑清
关键词:夏季风大尺度环流大气热状态
南海夏季风持续异常的特征及其对全球环流的影响
该文旨在探讨南海夏季风持续异常的特征以及它对全球环流的影响.首先采用小波分析和滤波分析方法,用OLR资料探讨了典型南海季风期对流活动的低频振荡特片.又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SVD分析方法,研究了...
马淑杰
关键词:夏季风大尺度环流大气热状态海温异常
南海夏季风持续异常的特征及其对全球环流的影响II.数值试验被引量:4
2003年
利用T42L9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进行数值试验 ,以揭示南海夏季风强度异常的特征及其影响。控制试验结果表明 ,该模式不仅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气候平均的西风带槽脊和高低空气流分布以及它们的季节性变化 ,而且对于与亚洲季风有关的各个主要系统 ,如南亚高压、副高进退及越赤道气流等都有较强的模拟能力。在亚洲季风区及热带太平洋这一大范围区域的大气内部热源异常强迫下 ,模式显示出了南海夏季风持续异常的特征、北半球热带外环流的响应以及亚洲季风区降水异常分布。南海夏季风长时间强度异常所引起的大气内部热源异常 ,一方面通过三维垂直环流的异常联结着南海夏季风对北半球热带内外环流的影响 ,另一方面它又通过持续异常期的波列传播 ,即能量的传播 ,不仅影响我国长江流域降水 ,还会逐渐影响到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结构。这样西风带环流形势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南海夏季风持续异常影响到了北半球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的变化。
马淑杰孙淑清
关键词:大气环流亚洲季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