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立坤

作品数:14 被引量:56H指数:6
供职机构:洞口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丝素
  • 4篇缓释
  • 4篇骨折
  • 4篇股骨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丝素蛋白
  • 3篇羟基磷灰石
  • 3篇微球
  • 3篇纳米羟基磷灰...
  • 3篇老年
  • 3篇缓释微球
  • 3篇骨形态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3篇骨组织工程
  • 2篇生物材料
  • 2篇生物支架
  • 2篇缺损
  • 2篇组织工程支架
  • 2篇髋关节

机构

  • 10篇遵义医学院第...
  • 5篇遵义医学院
  • 3篇洞口县人民医...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13篇马立坤
  • 10篇黄文良
  • 8篇田仁元
  • 8篇邓江
  • 8篇叶鹏
  • 4篇徐林
  • 4篇吕雪峰
  • 2篇柏小金
  • 2篇邓勇
  • 2篇莫刚
  • 2篇胡振春
  • 2篇杨国甫
  • 2篇肖恒
  • 2篇郭元
  • 1篇佘荣峰
  • 1篇程小菊
  • 1篇骆旭东
  • 1篇阮世强
  • 1篇柏猛

传媒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组织工程三维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被引量:9
2014年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目的:观察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右侧桡骨长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复合支架,空白对照组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进行X射线摄片、标本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缺损区X射线影像与正常骨组织无区别,骨髓腔完全再通,有明显的骨组织生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长梭形骨细胞;对照组X射线骨密度影略低于正常骨组织,部分骨髓腔再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细胞周围有不少软骨细胞,未见明显的骨小梁或骨板结构,排列较紊乱;空白对照组断端骨钙化影同正常骨组织一致,断端各自封闭形成骨不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和少量的类骨组织。表明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可较好地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
叶鹏马立坤黄文良佘荣峰田仁元邓江
关键词:生物材料丝素纳米羟基磷灰石骨组织工程骨缺损
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6
2014年
背景: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优良的药物缓释载体。目的: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考察其理化特性。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进行扫描电镜、激光粒度、Zeta电位、溶胀性能检测及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药率。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见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微球近似圆形,形态较规则,分散性较好,表面光滑。激光粒度分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微平均粒径839.6 nm,Zeta电位(-32.93±3.74)mV,微球溶胀系数1.157±0.059,包封率及载药率分别为(88.943±2.878)%,(0.026±0.001)%;微球在第1天释药约10.199%,随后释药较恒定,至第19天累计释药率为54.643%。说明制备出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的粒径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0版二部关于亚微球的定义标准及包封率不低于80%的要求,并且在体外具有很好的缓释功能。
马立坤叶鹏黄文良田仁元邓江
关键词:缓释材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微球包封率
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分析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采用小切口水泥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的34例7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瓶出血量,术后3、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其疗效。结果34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71.56±10.38)min,手术中出血量为(100.29±28.87)mL,术后引流量为(96.00±25.01)mL。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3.15±6.79)分,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3.71±6.74)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骨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创伤小,能早期恢复患者受伤前活动,避免发生卧床相关并发症,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马立坤胡振春邓勇向平均杨国甫肖恒张傲立胡盛武张先慧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髋假体骨水泥
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支架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采用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构建的生物支架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用材料的细胞毒性、细胞黏附率、细胞增殖活力指标以MTT法、倒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来评价。结果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良好,分裂增殖活跃,细胞毒性检测CTG均为0级,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黏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增殖活力随着时间增加,细胞在支架增殖速度增快。第1、3、5、7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培养7天后生长良好,分裂正常,与支架材料黏附紧密。结论支架材料对细胞无毒性,具有很好的细胞相容性。
马立坤叶鹏邓江黄文良田仁元吕雪峰
关键词: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胞毒性
三种术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行动力髋螺钉(DHS)、经皮加压钢板(PCCP)及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ABFH)治疗的6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前、术后血常规检查结果,根据Gross方程原理通过围手术期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值计算出患者隐性失血量,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每组治疗方案中的隐性失血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方案中的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ABFH组最高。在术后的围手术期不同时间段中每组治疗方案的隐性失血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术后第2天的隐性失血量最高。结论:不同手术方式是术后隐性失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术后的隐性失血主要集中发生在术后的第2~3天。
田仁元邓江黄文良叶鹏徐林马立坤莫刚吕雪峰
关键词: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隐性失血
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外伤时HIF-1α及Cbfα1的血清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外伤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在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70只3月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股骨骨折组(B组),脑外伤组(C组)和骨折合并脑外伤组(D组),分别进行造模。造模术后24 h取C、D组脑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判断脑外伤程度。1 d、3 d、1周、2周、3周、4周、5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HIF-1α及Cbfα1的血清表达。结果 B、C、D组内不同时间段HIF-1α及Cbfα1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一时间段B、C、D组表达均明显高于A组,D组高于B、C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HIF-1α及Cbfα1在大鼠骨折和脑外伤后均有较明显的表达,在骨折合并脑外伤后表达更加突出,这可能是造成脑外伤后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徐林柏小金骆旭东黄文良马立坤郭元
关键词:股骨骨折脑外伤HIF酶联免疫吸附法
髋关节置换后引流对患者康复影响的系统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背景: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置换后引流可减少置换后伤口渗液、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但仍有较多研究者认为引流不但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会增加患者对伤口的恐惧,降低患者舒适度,因此,对于髋关节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一直是临床骨科医师争论的焦点。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全文、中国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3年2月28日的相关文献,纳入行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的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用RevMan5.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7个研究,共1838例患者,均为随机平行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引流组患者输血人数(RR=1.36,95%CI:1.03-1.79,P=0.03)、输血量(MD=0.59,95%CI:0.14-1.05,P=0.01)、失血量(MD=355.14,95%CI:204.93-505.35,P<0.0001)和住院时间(MD=1.04,95%CI:0.62-1.47,P<0.00001)均高于不引流组,但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91,95%CI:0.64-1.30,P=0.62)。Meta分析的结果证实,髋关节置换后不放置引流管对患者的康复无影响。
田仁元叶鹏邓江黄文良马立坤吕雪峰
关键词:人工假体髋关节置换引流康复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局麻下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洞口县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9月-2017年8月采用局麻下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52例(58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手术时间,对比术前与术后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及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率分析其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30.83±8.23)分钟,术前VAS评分为(7.38±1.78)分,术后为(2.10±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伤椎椎体高度为(15.26±1.33)mm,术后椎体恢复为(20.00±1.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胸腰椎骨折,具有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及明显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剂量少,疗效满意。
马立坤胡振春邓勇向平均杨国甫肖恒张先慧张傲立胡盛武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
载rhBMP-2/PLA缓释微球的生物支架结合自体松质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缓释微球的理化特性及与兔骨...
马立坤
关键词:生物支架桡骨缺损自体松质骨
文献传递
构建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模型大鼠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被引量:5
2015年
背景:骨折及脑损伤后造成的低氧环境导致一系列相关因子的表达,包括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核心结合因子α1,二者在骨折愈合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骨折合并脑损伤后骨折愈合加速是否与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相关还不十分清楚。目的:构建脑损伤大鼠模型,对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核心结合因子α1在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及单纯股骨骨折模型的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对比,评价脑损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股骨骨折组和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组。造模后1,2,3,5周处死动物,通过股骨骨折断端X射线评分及骨痂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价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骨折愈合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评价3组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优于单纯股骨骨折组。单纯股骨骨折和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两组的组内1,2,3,5周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一时间段组间比较,单纯股骨骨折组和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均明显高于空白组,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组高于单纯股骨骨折组(P<0.05)。结果证实,骨折合并脑损伤模型大鼠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核心结合因子α1表达更为突出,这可能是骨折合并脑损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重要原因。
柏小金徐林骆旭东刘福英黄文良郭元马立坤程小菊柏猛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核心结合因子Α1股骨骨折脑损伤骨折愈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