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上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实践美学
  • 2篇美学
  • 2篇后实践美学
  • 2篇间性
  • 1篇大学教授
  • 1篇大众娱乐
  • 1篇电影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艺术
  • 1篇学者
  • 1篇知识分子
  • 1篇审美主义
  • 1篇师范
  • 1篇视阈
  • 1篇思想启蒙
  • 1篇启蒙
  • 1篇主体间
  • 1篇主体间性
  • 1篇主体间性理论
  • 1篇主体性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

作者

  • 4篇高上
  • 2篇杨春时

传媒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文艺评论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学术评论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网络文化带来的两个错位被引量:1
2014年
一、网络与文化明星 由于网络的普及,当前社会文化领域出现了两个错位,一个是大众文化明星与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错位,一个是网络空间与公共领域的错位。一般地说,作为大众文化的偶像的网络文化明星,主要具有娱乐的价值,没有思想启蒙的价值。同样,网络也主要是大众娱乐的平台,而不是思想启蒙的场所。
杨春时高上
关键词:网络文化公共知识分子思想启蒙大众娱乐文化领域角色错位
一位“纯粹的学者”的追求——记厦门大学杨春时教授
2014年
提起杨春时先生的名字,人们会想起一长串响亮的名号和显赫的业绩: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文学主体性论争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第三次美学论争的发起者、文学现代性问题讨论的发起者、后实践美学代表人物、"主体间性超越美学"体系的建立者、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余部学术专著及二百余篇论文的作者……这位成就卓著的杨春时先生,究竟会是怎样的一位人物呢?立志做纯粹的学者作为一位生于40年代末的长者,杨春时先生的学术道路,注定充满波折和坎坷——也正是这些挫折,让他的人生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高上
关键词:后实践美学文学现代性主体性间性
从实践美学到后实践美学——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杨春时教授访谈
2015年
杨春时(194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1982年吉林大学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华侨大学特聘教授,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美学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发表论文近三百篇,出版专著十余部,主要从事美学、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以及中国文化思想史研究。
杨春时高上
关键词:实践美学间性主体间性理论
现代美学视阈下电影《教父》的叙事艺术被引量:2
2015年
电影《教父》是美国电影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典之作,别样的叙事艺术是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借助王国维戏剧思想的若干命题,将电影置入现代美学的视阈,可见其叙事艺术主要展开于三个维度:全知视角主导下的叙事手法及其变式,宏大时空跨度上的叙事范式建构,富于多重美学魅力的角色创设。基于成功的叙事范式,《教父》既成就了其具有不朽魅力的角色,也在审美维度批判了现实生存意义的虚无性,获致了对现实意义的审美超越。
高上
关键词:《教父》叙事艺术审美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