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晓敏
- 作品数:31 被引量:13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天地水三部分类法对动物药的功效解析
- "天人一体"观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整体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邪客》有云"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譬如人身三焦:人之上焦,位最高,如自然之天;中焦生化承载,应于自然之地;下...
- 王炳新潘臣鹰杜修东施丹史晓杨雯封雨倩鲍晓敏
- 关键词:动物药药物分类药理作用
- 基于中医理论探讨老年衰弱综合征被引量:15
- 2021年
- 老年衰弱综合征是一组由机体退行性改变、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机体易损性增加及抗应激能力减退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虚损类疾病。基于历代中医文献研究,老年衰弱的病机特点为五脏俱虚,脾肾尤甚;气液亏损,阴阳失衡;虚实夹杂,动态变化。病理变化特点为虚实夹杂、动态变化。治疗时需遵循扶正补虚,兼以祛邪;合理辨治,全面管理的治则,贯以治未病思想。
- 王文慧沈雁史晓施丹鲍晓敏周玲
- 关键词:中医理论病因病机治则治未病
- 温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比较温灸法配合药物治疗(针药法)与单纯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女性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为针药组,即在口服活性维生素D和钙片的骨质疏松基础治疗同时采用温灸方法,针刺肾俞、命门、足三里、悬钟穴,应用针药联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患者;对照组为药物组,单纯口服活性维生素D和钙片的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2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症状积分,疼痛积分和骨密度(BMD)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针药组疗效更明显(P<0.01);2组患者治疗后的腰背疼痛计分均有下降,针药组疼痛减轻更快(针药组P<0.01,药物组P<0.05),2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3个月治疗,针药组患者腰椎骨密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髋部骨密度及药物组患者的腰椎及左髋部的骨密度均没有变化(P>0.05)。结论:温灸联合活性维生素D和钙片的针药法较单纯的药物治疗,能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减轻腰背部疼痛,且不良反应小。
- 吴晨鲍晓敏施丹谢吟灵
- 关键词:针灸疗法针药联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助行设备在老年人群中防跌倒作用的现状分析
-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越来越多老年人在行走活动时需要助行设备。然而目前的助行设备大多乏人性化的功能,且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较低。本文基于我国老龄化特征,老年群体的身心状态,外界因素和已有助行设备的现状,通过多方...
- 姜凤依史晓施丹鲍晓敏李淼周文娟
- 关键词:老年人手杖跌倒
- 中医药抗衰老研究之传承与创新被引量:7
- 2016年
-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老龄化的加速,衰老及其相关疾病已成为全世界日益关注的问题。该文阐述了对衰老机理的认识、衰老的内外防治,并从衰老伴发的疾病——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入手来研究衰老,通过习练自编中医传统功法(五行健骨操),从运动疗法方面进行干预,使人体气血阴阳平衡、经络血脉畅通,从而延缓衰老,认识并拓宽衰老疾病的诊疗思路。
- 鲍晓敏封雨倩史晓施丹
- 关键词:中医药衰老骨质疏松
- 调心补肾豁痰方联合耳穴治疗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和评价调心补肾豁痰方联合耳穴对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成中药联合耳穴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25-羟基维生素D变化。结果:中药联合耳穴组MMSE、MOCA、25-(OH)D均显著提高,与中药对照组相比治疗后MOCA得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治疗后MMSE、MOCA得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25-(OH)D提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调心补肾豁痰方联合耳穴干预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突出,证实"肾主骨生髓",采用多方式综合干预疗效优于传统的单药物治疗。
- 肖姝云施丹许秋琳鲍晓敏
- 关键词:中医药
- 调心补肾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观察调心补肾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调心补肾方中药,100mL,2次/d,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30mg,3次/d,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MMSE、韦氏记忆MQ值和血同型半胱氨酸。结果:经治疗后两组MMSE、韦氏记忆MQ值均有明显提高,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MMSE、韦氏记忆MQ值的增值均有增加,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明显,统计学检验有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值较大,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调心补肾方能有效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优于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 肖姝云鲍晓敏施丹
- 关键词:中医治疗血同型半胱氨酸
- 老年失眠中医证型及与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相关性研究
- 2021年
- 目的:研究25羟基维生素D3与老年失眠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62例,其中失眠患者为93例,非失眠患者69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及心血管病史等方面有无差异,比较两组血清25(OH)D3水平。失眠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间血清25(OH)D3水平有无差异。结果:①失眠组和非失眠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高血压史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②两组25(OH)D3水平比较:失眠症组血清25(OH)D3水平[(25.81±48.33)nmol/L]明显低于非失眠(50.51±19.79)n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00,P=0.001)。③老年失眠患者证型分布规律: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痰热内扰>心胆气虚。结论:老年失眠患者的血清25(OH)D3较非失眠组低下,老年失眠患者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型占比大。
- 董燕萍鲍晓敏曹玉
-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3老年失眠中医证型
- 中医老年病学临床教学模式探索研究
-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培养全面掌握老年病学知识的临床医生是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医老年病学教学是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本文结合中医老年病学自身特点,目前中医老年医学的教育现状,探讨教学改革实践中,贯...
- 姜凤依史晓施丹鲍晓敏
- 关键词:中医老年病学临床教学教学模式
- 如何照料痴呆患者
- 2012年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痴呆已成为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在这之中,痴呆患者照料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保证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核心群体。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些照料痴呆患者的知识和技能。
- 肖姝云鲍晓敏
- 关键词:老年痴呆照料者人口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