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义雄
- 作品数:80 被引量:543H指数:14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福建滨海木麻黄防护林带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被引量:37
- 2003年
- 通过对福建平潭岛木麻黄防护林带生物量、生产力和生态经济效益进行 3a的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木麻黄防护林带现存生物量为 3 5 0 2 5t·hm- 2 ,其净初级生产力为 2 3 91 8t·hm- 2 a- 1 。其有效防护范围为林带迎风面距林带 1 0H和林带背风面距林带 1 5H内。林带风速平均降低 2 4 3 % ,土壤细沙含量平均提高1 1 % ,蒸发量平均降低 1 5 7% ,土壤表层含水量提高 1 1 % ;降水量增加 46 1mm。林带防护范围内大麦产量提高 1 5 % ,大麦千粒重增加 7% ,粗淀粉含量提高 4 8%。表明木麻黄仍是目前我省沿海地区防护林的首选树种 ,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对改善滨海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黄义雄郑达贤方祖光谢皎如沙济琴
- 关键词:木麻黄生物量生产力生态效益
- 福建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对福建省2000-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是1.3272hm^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增至1.7775hm^2,增长了33.9%,2000年的可利用的承载力是0.4052hm^2·cap^-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生态承载力在减少。2000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是3.3857hm^2,到2004年减少到2.9364hm^2,说明福建省的能源利用效益逐渐提高。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在增加,说明福建省各种资源的利用更趋于均衡,更加趋于稳定。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在提高,特别是2002-2004年增幅更加明显。通过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和人均GDP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高达0.98,呈极显著性相关,说明福建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经济发展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并对福建省2005~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到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将增长到2.4033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将下降到0.3926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2.0108hm^2。表明福建省到2010年生态承载力处于高度的不可持续状态。最后对福建省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 安云娜黄义雄李会川王琦张著疆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 厦门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7
- 2003年
- 分析了厦门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提出了厦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策和措施。研究表明 ,由于厦门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 ,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要保持厦门整体景观的和谐之美 ,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以及实施全面的生态管理和规划。
- 黄义雄
-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管理
- 武夷山天然甜槠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日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选取福建省武夷山甜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用LICOR—8100 Automated Soil CO2FluxSystem法进行了土壤呼吸、温度、气温的日动态测量.测定结果表明:武夷山甜槠天然林的气温、地表温度、5 cm土壤温度等气象因子和土壤呼吸的日动态变化表现规律比较一致都呈单峰曲线,但是峰值出现的时刻不同;同时,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呈正相关;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也是正相关;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成为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夏季土壤呼吸的速率要高于冬季.
- 江华叶功富黄义雄黄义雄高伟郎飞
- 关键词:土壤呼吸
- 厦门市景观格局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被引量:9
- 2008年
-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辅助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厦门市景观格局分析的模型,选取高程、坡度、距公路远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作为输入变量,以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分维数、聚集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作为输出变量,选取具有代表性均匀分布的34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对另外6个样本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仿真的6个输出结果与6个样本的实际景观格局指数误差较小,最大误差仅为0.28970%。神经网络模型是定量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之一,可用于研究城市自然、社会因素与城市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非线性映射。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高海拔山区,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分维数和多样性指数小,聚集度指数大,一些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大的平原地区的特征则与之相反。
- 杜秀敏黄义雄金蓉刘诗苑
- 关键词:GISBP网络
- 福建滨海地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刍议被引量:15
- 2004年
- 分析了福建滨海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滨海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策和措施.研究表明,由于福建滨海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保持滨海地区整体景观的和谐之美、加强滨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以及实施全面的生态管理和规划.
- 黄义雄
-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客源市场旅游资源开发
- 福建滨海地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刍议
- <正> 1.福建滨海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有利条件福建滨海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①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良好,这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②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良好,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依托;③拥有相对...
- 黄义雄
- 文献传递
- 平潭沙石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探讨被引量:2
- 1994年
- 平潭沙石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探讨黄义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一、平潭沙石资源特点(一)砂矿资源。平潭岛的砂矿资源,可分成咸水砂和淡水砂两种。淡水沙根据成因又可分成海积砂和风积砂。就分布而言,淡水沙分布于大潮高潮线向陆一侧附近的里面,而咸水沙则分布于...
- 黄义雄
- 关键词:水砂风积砂海积石材工业石材生产
- 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被引量:47
- 2017年
- 自然保护区对维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自然保护区不断被蚕食和破坏,保护区日益破碎,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构建生态网络能够有效连接破碎生境,为物种保护提供空间保障.本文基于Arc GIS软件平台,在确定源地斑块和景观阻力面的基础上,采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构建福建省自然保护区潜在生态网络,并基于连通性指数和重力模型对构建网络前后的连通性和廊道重要性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生态网络优化的措施和对策.结果表明:林地、草地、湿地是研究区潜在廊道的重要景观构成类型;面积大的生境斑块在网络中的重要性较高;构建网络后,景观整体连通性指数和可能连通性指数显著提高;不同斑块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差异很大,但相互作用力大的斑块间的廊道在生态网络中的重要性程度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自然保护和规划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 古璠黄义雄陈传明程栋梁郭佳蕾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网络
-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平潭岛植被景观模拟被引量:2
- 2011年
- 以GIS为技术平台,利用Matlab7.0,选用2km×2km网格图对平潭岛植被景观进行切割,得到50个样方数据,其中,44个用于模型训练,6个用于模型检验,在此基础上,选取分维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蔓延度指数作为模型输出数据,选取居民点个数、风速和距海边距离作为影响因素,建立平潭岛植被景观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误差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平潭岛植被景观空间格局和植被多样性状况的主要因素为风速、距海岸距离,人为因素对研究区植被景观的空间连接程度造成较大影响.BP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植被景观与环境及人为影响因子之间关系的拟合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平均误差为7.4%,最小误差仅0.2%,模型模拟误差较小,拟合度较高,可用于对研究区植被景观的定量预测模拟.
- 刘晓芬黄义雄叶功富陈利
- 关键词:神经网络植被景观GISMAT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