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哲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肠癌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结肠
  • 2篇结肠肿瘤
  • 2篇基因
  • 2篇肠肿瘤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P16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多糖
  • 1篇血清

机构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黄哲
  • 5篇冯勇
  • 4篇乔雷
  • 3篇杨明丽
  • 2篇陈春生
  • 2篇赵文嫣
  • 1篇蔡炜嵩
  • 1篇马赛男
  • 1篇王俊江
  • 1篇王倩
  • 1篇王思亮
  • 1篇丛进春
  • 1篇沈名扬
  • 1篇陈欢欢
  • 1篇耿东华
  • 1篇吴荣
  • 1篇陈涓涓

传媒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肠癌组织中p16表达及其与cyclin D_1表达的相关性
2009年
目的检测结肠癌组织中p16的表达及其与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结肠癌蜡块标本108例,正常结肠黏膜标本30例。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cyclin D1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组织108例中p16阳性表达40例(37.0%),正常结肠组织中22例(73.3%),两者p16阳性表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肠癌组织中p16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p16的表达与cyclin 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2,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p1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cyclin D1的表达呈负相关。
乔雷黄哲
关键词:结肠肿瘤蛋白质P16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胰腺癌发生的潜在基因及机制
2020年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胰腺癌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GEOquery分析差异基因表达,利用clusterProfiler进行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通过TCGA数据库对核心基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通过差异分析得到277个差异基因。通过富集分析发现,低表达基因主要和胆固醇代谢过程、酒精代谢过程以及消化有关,高表达基因主要和消化系统过程有关。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后找到胰腺癌发生的10个核心基因(ALB、EGF、FN1、COL1A1、COL3A1、ITGA2、COL17A1、CEL、PRSS1和TOP2A)。经过TCGA数据库预后分析发现3个基因(COL17A1、ITGA2、TOP2A)和预后相关。结论发现了10个胰腺癌发病风险相关的核心基因和3个预后相关基因。这些核心基因可能可以作为胰腺癌发病预测的靶标。
杨明丽黄哲王倩陈欢欢马赛男吴荣蔡炜嵩
关键词:胰腺癌基因分子机制
香菇多糖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ASPC-1,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吉西他滨、香菇多糖单独用药以及吉西他滨和香菇多糖联合用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V-FITC/PI双标记染色法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的表达变化。结果吉西他滨单独用药对ASP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香菇多糖单独用药在其浓度<80μg/mL时,对ASP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亦呈时间依赖性,但当香菇多糖浓度达到80μg/mL时,ASPC-1细胞对其产生耐药,增加香菇多糖的浓度抑制率无明显改变(P>0.05)。吉西他滨和香菇多糖联合用药时,对ASPC-1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二者单独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联合用药时细胞凋亡数量较二者单独用药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下调。结论体外实验中,吉西他滨和香菇多糖联合用药可协同增强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的增殖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凋亡,香菇多糖能对吉西他滨起到增效、增敏的效果。
黄哲李云泽赵文嫣杨明丽冯勇
关键词:胰腺癌免疫治疗吉西他滨香菇多糖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直肠癌术后引流液细胞角蛋白19mRNA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直肠癌术后引流液中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的技术,检测59例直肠癌根治手术后和15例腹部良性病变术后腹腔引流液中CK-19mRNA的表达。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引流液中CK-19mRNA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及深度、腹腔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引流液CK一19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67.8%(40/59,CK.19mRNA〉4为阳性标准),明显高于腹部良性病变患者。CKl9mRNA表达情况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多少、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47、9.19、8.32,P〈0.05或P〈0.01);结论而且CK19mRNA表达与病理级别具有相关性,淋巴结转移分级越高,直肠癌术后引流液中CK-19mRNA越高(r=0.674,P:0.021);分化程度越低,术后引流液中CK-19mRNA表达越高(r=-0.741,P=0.014)。结论RT-PCR检测术后腹腔引流液中CK-19mRNA浓度提高直肠癌微转移诊断的敏感性;RT-PCR有助于判断直肠癌术后微转移,是指导术后治疗并评估预后的好方法。
王思亮黄哲杨明丽
关键词:直肠癌细胞角蛋白19实时荧光定量RT-PCR引流液
消化内镜微课在医学本科生教学中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应用微课进行消化内镜的日常教学工作,进一步研究微课教学方法对于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学习消化内镜的教学效果。方法将我校2011级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4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微课教学组"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的对照组),对两组学生分别利用微课和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授课,对于两组学生理论及实践操作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并在考试后发放调查问卷,对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 "微课教学组"的实验组的学生在理论及实践操作的考试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的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学生对于有关消化内镜理论知识及临床实际操作的掌握能力、自主学习能动性、课程的学习效率、微课教学方法的学习兴趣、学习时间的灵活变通能力、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时的沟通能力及对于独立思考时的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与对照组相比有较为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应用微课的教学法于消化内镜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操作的能力。
黄哲耿东华冯勇
关键词:消化内镜教学
腹壁侵袭性纤维瘤14例诊治体会被引量:2
2021年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4例腹壁侵袭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腹壁侵袭性纤维瘤较为罕见,但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复发率较高,手术根治切除加术后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云泽赵文嫣乔雷黄哲冯勇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手术
CT、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在阑尾炎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 急性阑尾炎是普通外科中常见的急腹症.阑尾炎的准确诊断,并对阑尾炎疾病进程的合理判断以指导临床治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研究阑尾炎患者影像学检查(CT扫描)形态学的变化,常用的检验指标(WBC、NE%、血清D-dimer...
黄哲
结肠癌术中使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中使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疝微创外科收治的80例T3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灌注雷替曲塞将患者分为试验组(结肠癌根治性切除+腹腔内灌注雷替曲塞,n=40)和对照组(结肠癌根治性切除+腹腔内灌注生理盐水,n=40)。记录每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 d的肿瘤相关指标及血液学毒性指标,观察分析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包括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呕吐、腹痛、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术后不良反应,术后18个月是否发生有肠镜或影像学依据的复发转移。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年龄(60.7±3.2 vs.59.5±3.7,t=0.469,P=0.640)、性别(χ2=0.050,P=0.823)、淋巴结转移程度(χ2=0.191,P=0.909)、初诊TMN分期(χ2<0.001,P>0.99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高热[10.0%(4/40)vs.12.5%(5/40),P>0.999]、呕吐[10.0%(4/40)vs.10.0%(4/40),P>0.999]、腹痛[15.0%(6/40)vs.12.5%(5/40),χ2=0.105,P=0.745]、腹泻[2.5%(1/40)vs.7.5%(3/40),P=0.615]、肠梗阻[0 vs.2.5%(1/40),P>0.999]、切口感染[2.5%(1/40)vs.5.0%(2/40),P>0.999]及吻合口瘘[2.5%(1/40)vs.0,P>0.999]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 d癌胚抗原分别为(7.93±1.18)ng/ml和(15.01±5.41)ng/ml,糖类抗原CA199分别为(9.95±1.78)μg/ml和(14.22±2.39)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0,P=0.016;t=-2.790,P=0.007),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及血肌酐等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18个月复发转移率[7.89%(3/38)]明显低于对照组[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38)。结论术中采用腹腔灌注雷替曲塞安全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结肠癌根治术
刘新德乔雷黄哲李云泽冯勇
关键词:结肠肿瘤CA-19-9抗原雷替曲塞
血清瘦素与结直肠癌相关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与结直肠癌突变癌基因的相关性,探讨其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研究对象肿瘤组选择30例结直肠癌患者,选择24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的瘦素水平,采用RT-PCR方法测定肿瘤标本的癌基因K-ras以及抑癌基因P53、APC和DCC的表达,对各癌基因表达的差异与血清的瘦素水平做出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APC抑癌基因表达阳性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要高于表达阴性者(3.78μg/L±1.85μg/Lvs2.41μg/L±2.53μg/L,P<0.05),且随着血清瘦素水平的升高APC基因的表达强度也逐渐增加(P<0.05),其余3种癌基因的表达与血清瘦素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瘦素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途径与抑癌基因APC的表达有关,与癌基因K-ras及抑癌基因P53、DCC的表达无关.
黄哲沈名扬王俊江丛进春陈春生
关键词:结直肠癌瘦素癌基因
低位直肠癌行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与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
2009年
目的该研究以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方式对部分外括约肌受累的患者进行了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并通过问卷调查及肛门直肠测压回顾性对比研究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与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肛门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方法对16例接受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及25例接受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后1个月及1年的Wexner评分,术后1年的FIQL生活质量问卷以及直肠肛管向量测压。选择40~68岁无肛门直肠疾患、无排便功能障碍的正常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术后的Wexner评分在术后1个月明显高于经括约肌间切除组,经1年的适应及功能锻炼后,臀大肌组评分明显下降,但对照经括约肌间切除组仍有显著性差异;对自身生活质量满意方面,臀大肌组与经括约肌间切除组在1年以后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二者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的结果在术后1年却仍有差异,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一直有显著性。结论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的手术方式是在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低位直肠癌保留括约肌手术的适应证,尽管其有更高的大便失禁风险,但就其对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来看,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的术式亦使部分外括约肌受累而保肛愿望强烈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术式选择。
乔雷冯勇黄哲陈涓涓陈春生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臀大肌排便功能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